
隨著AI芯片面臨算力瓶頸,用光子代替電子進行AI計算開始問世,目前已經有多家初創公司正在研究光子AI芯片,包括曦智科技、光子算數、Lightmatter、Luminous等。與電子芯片...[詳細]

隨著AI芯片面臨算力瓶頸,用光子代替電子進行AI計算開始問世,目前已經有多家初創公司正在研究光子AI芯片,包括曦智科技、光子算數、Lightmatter、Luminous等。與電子芯片...[詳細]

電池續航和充電基礎配套等,是電動汽車長期以來存在的技術痛點。目前,充電樁技術多為固定功率設計,在公共場所使用仍避免不了便捷性、兼容性、使用率等問題。充電自動化、無線接觸、快速充電等...[詳細]

12月16日,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布了第二批《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蓄電池綜合利用行業規范條件》企業名單,天津銀隆、上海比亞迪、格林美(無錫、武漢)、江西贛鋒、贛州豪鵬、廈門鎢業等22...[詳細]

遠距離“無線輸電”聽起來像是一個黑科技,無需使用銅線就能把能源傳輸至世界各地。但早在1890年的時候,尼古拉·特斯拉就曾嘗試用140英尺的線圈,為兩英里外的燈泡進行無線供電,可惜以...[詳細]

信息科技發展驚人,PC互聯網已成為歷史,移動互聯網也逐漸褪去,繼而進入一個數以百億連接規模的萬物互聯時代,而芯片、通信與系統是貫穿每個信息科技發展基礎。諸如PC互聯網時代下的Win...[詳細]

疫情之后,餐飲機器人迎來發展拐點。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國內餐飲機器人銷量增長迅猛已經過萬,進駐餐廳上萬家,其中擎朗智能、普渡科技各自計劃的年度機器人產量達到1.5萬~4萬臺。作為勞...[詳細]

COVID-19流感大流行幾乎沒有產生新的技術和商業發展,但它無疑加速了許多已經開始的技術趨勢。邊緣計算是這些加速技術中最引人注目的一種。每一種類型的技術供應商——硬件、軟件和云計...[詳細]

根據BIIntelligence的調查結果,2014年至2019年間,物聯網(IoT)設備數量將增加一倍。數字技術已經模糊了線上和線下生活之間的界限。從全天候跟蹤健康狀況的可穿戴技...[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