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網融合與未來網絡
12月22消息,由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和通信產業報社主辦的2011中國通信技術年會(第五屆)在北京開幕,在經歷了3G發展的瓶頸期,三網融合的試點啟動,物聯網的心火閃耀,移動互聯網的爆發增長,中國通信產業正在進入一個更活躍的發展期,這個時候我們去盤點2010年的技術發展,去展望2011年的技術趨勢,分析什么技術最基商業前景,什么技術決定我們的運營未來,毫無疑問是具有重要的意義。通信產業網作為此次大會官方媒體,將對大會進行全程報道。以下是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聯通科技委主任劉韻潔發言。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聯通科技委主任劉韻潔
以下為演講全文:
劉韻潔:很高興有機會參加(第五屆)中國通信技術年會,因為大家都是搞技術的談一些觀點供大家參考。我匯報兩個內容,一個三網融合,一個未來網絡方面。
首先要談談什么是三網融合的內容的時候,我講一個插曲,去年在啟動三網融合之前找了八個專家在國務院開座談會,每個專家都要談一談自己對三網融合的內涵的看法和見解。但是八個專家幾乎說了八個樣子,這說明什么問題呢?三網融合的內涵有賴于進一步取得共識,這個問題不解決的話,可能會影響三網融合目標的實施。現在大家把注意力都分在電信和廣電互相準入這個層面大家覺得三網融合就是廣電可以進行電信業務,電信可以進入廣電業務,這樣理解三網融合就是全業務牌照的發放,就沒有必要叫三網融合。所以三網融合的動力我個人看法是要降低成本,增加利潤,更重要是給用戶帶來方便,而且業務的發展必然要跟網絡進行融合。雖然網絡融合涉及的層面很好,很多包括承載網、業務控制,駐地網、終端應用各個層面。所以網絡融合,國外沒有三網融合的名詞,我認為我們國家提出的三網融合和國外網絡融合的概念是一致的。所以網絡融合不是說全國開始搞一搞,三五年可以搞完的一件事情,它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同的歷史階段有不同的網絡內涵。
這是一個簡單的背景,從分離網融合到統一網絡的平臺,幾十年以前追求的一個目標。這是電信界和IT界幾十年追求網絡融合的一個歷程,70年代的ISDN,80年代寬帶的綜合業務數字網,到90年代的互聯網都是想解決網絡融合,但是都沒有達到預期目標。現在又提出下一代NGB,04年ITOG給NGB下了一個定義,其中第二條又提到網絡融合的概念。這個網絡能夠提供包括電信業務在內的多種業務,所以又是一個網絡融合的概念,可見網絡融合是一個始終沒有放棄[FS:PAGE]的目標。
三網融合的目標是什么?要達到什么目的?我個人看法,我們的目標就是要解決非常豐富的視頻的內容給有15億網絡用戶之間這么大的用戶資源,這兩個資源脫節,沒有融合,沒有共享,15億的網絡的用戶不能很好的享受非常豐富的視頻的這樣一個廣電的新興內容。只有這兩個資源共享才能實現共贏,因為這兩個資源都是非常寶貴的。雖然三網融合要做什么事情呢?我個人看法就是廣電要通過他自身的網絡的改善能夠逐步提升電信業務,電信網絡通過改善進一步提升廣電的業務。在這個過程當中會形成新的價值鏈,會產生一系列的創新的機會。但是最終目的是給用戶帶來更方便、快捷、享受多種業務的可能。這個觀點對不對?這個國內是有分歧的,有人有各種各樣的說法都覺得自己有道理,我個人看法我們看看國外。先看看承載網,國外這些大公司是怎么做的。AT&T是全球有名大公司,在150個國家有他的網絡,他現在在固網這塊是5個分離的網,已經完成這五個分離的網絡融合成統一一個網絡平臺。但是他接入網這塊還是各自獨立的,這大概是兩年以前了,骨干網統一之后后來收購移動公司,又跟移動網絡融合。這是美國威爾德也是融合成兩個網絡,兩個網絡再融合成一個網絡。這是它融合的一個過程,因為它有廣電的四個頻道這樣一個牌照,所以他確實是專門按照廣電模式建了廣電四個有線電視頻道網,現在把這個網絡完全用在它的統一的平臺,已經完成這個過程。這是英國BT有名的21世紀網絡,也是五個網最重要融合到下面一個統一的網絡平臺,這個工作還進行當中,還沒有做完。這個BT統計數據就是網絡融合帶來的好處是什么?可以節約30%的投資成本,地方面積可以節約50%,能耗節約55%,尤其是維護成本,根據聯通經驗,我認為可以節省50%的維護成本節省出來。
這是中華電信這么小的地方有8個網,8個網演進到3個網,再演進到1個網。這是中國聯通99年在重組的設計建立一個統一的網絡平臺,第一次嘗試了網絡融合帶來的好處。原來我們移動網還沒有開始CDMAYX還沒有建,但是這個網建起來需要移動互聯網建這個網的時候我們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很快把移動互聯網建立起來,它的好處是不言而喻的,這是承載網。
在控制層面大家都知道,從垂直的業務控制結構到扁平化的控制結構也是一個網絡控制層一個融合,這是融合就是全球大家可以看到,這個在很多的IMS已經進入了上層使用階段。好在我們國家總算去年開始三大運營商也開始這個工作。另外就是移動和固網的融合,大家都知道有些帶寬[FS:PAGE]幾乎是無線的,無線的帶寬頻譜資源是有限的。但是無線的應用幾乎是無限的。這個對我們的發展出現一個矛盾,這個我做了一個統計,一個公司進入聯通同樣的報價做了統計,1兆移動成本是固網成本65.6倍,如果帶寬更大的話這個差距更大。這是一個矛盾,有沒有可能通過移動和固網融合解決這個矛盾呢,盡管缺乏很成功商業模式,但是社會要發展,合理利用資源必然是一個趨勢。
另外就是駐地網的融合,大家都知道都在光進銅退,現在我們電信有DSL,這是事實,無法改變。現在電信業在用,用多個網絡供用戶使用,會帶來什么情況,美國發達國家不是這么做的,我們國家搞不好用戶下一步就是多條光纜讓用戶去用。如果這個問題解決好,解決我們駐地網廣電接入的產業價值鏈是個巨大的機會。每年新建住宅和比較有條件的小區這么大的一個市場,如果把這個問題解決好那是一個很大的商機。去年總理在匯報的時候,本來讓我匯報物聯網的情況,我覺得這個問題比較重要就跟總理提出這個建議,在駐地網方面建議由第三方來搞,不要廣電、電信、移動也去搞,而且所有運營商包括廣電都接到小區去,由用戶選擇不同的運營商,大家忽略一個概念就是NGB,04年制定的標準有一條非常重要的標準,什么是NGB,第五點就說用戶可以任意選擇不同運營商,這條沒有引起大家的重視。唯獨把駐地網由第三方來做,用戶才能享受到這樣一個你聯通服務不好,我明天可以選移動,后天可以選電信或者是廣電,這幾個可以同時這個技術可以做到。但是這個東西我昨天跟奚部長開會的時候,聽說工信部也在制定這方面的規劃,這是非常可喜的消息。
我下面談一下未來網絡發展的前景,未來網絡這塊為什么要搞未來網絡。我們現有網絡的問題,一個方面就是現有網絡可擴展性問題,看一下這個BGP路由表增長速度非常快,更新速度非常快,每秒更新6次,一天要更新50萬次以上。06年的時候在英特網架構委員會在開會的時候就得出一個結論,當時覺得路由增長速度已超過硬件性能的提升速度。如果IPv6代替IPv4,大家都知道近一兩年IPv4的地址將用完,這是一個矛盾,這是網絡的可持續發展的問題。
第二個矛盾是安全的問題,有人統計說每年損失由于安全問題損失1800億,現在互聯網不是安全的解決方案,所以現在造成一個很可悲的情況網絡本來是給大家造福提供服務的,現在網絡成為一個互相攻擊的工具。大家都紛紛成立網絡司令部,雖然有的國家提出來立法要避免網絡出現問題,但是為什么會出現這個問題,就是因為沒有[FS:PAGE]考慮網絡安全的問題。但是不可控、不可管、QoS的問題,網絡沒有感知、測量的功能,所以出現故障之后不能及時發現。
另外就是綠色與節能的問題,現在互聯網的耗電在全球耗電5.4%,美國是9%多,這個問題不解決網絡是不可期許的。我們看一看美國近年來互聯創始人他們是怎么看這個問題。這是他的原話,他認為互聯網是一個很大的成功,不管怎么多高的估計它都不過分,但是這些問題又是客觀存在的。他當時說10年、15年以后我們需要什么樣的網絡,我們要不要做好準備,當然現在已經過去五年。另外就是技術的驅動,新的網絡技術,新的基站技術,因為互聯網當時就是由于PC的發展而應運而生而發展起來的。蜂窩通信原來沒有考慮,傳感器網絡、嵌入式芯片這些都沒有考慮,新的應用這些東西我們現在的網絡能適應,不能適應。
另外國外有一個思路就是從頭再來,我談談這個問題的看法,第一個就是互聯網確實非常成功,也非常有很多好的東西,但是我認為任何一個技術都有自己的壽命周期,沒有一種技術是萬壽無疆的,包括互聯網。雖然因為互聯網當時的設計就是基于一些可行的用戶,可行的一些使用單位,沒有考慮到現在這么復雜的應用環境,這么多的業務在上面使用。所以不受IP限制,構建新的網絡體系結構,我認為這個問題已經提到日程。這是英國一個教授提出來的第三代Internet網的概念,從第一代到現在,它的從06年做第二代Internet網,第三代Internet網還沒有出現,將開始啟動新的網絡研究,今年開始進入第三代Internet網。就是IP后的網絡,他說IP后的網絡不等于IPv6,也不等于IPv8、IPv7,他是一個新的協議新的架構的網絡。這是第二方面,國外這方面的情況,美國、歐洲、日本都在研究未來網絡都有比較系統的計劃,在研究相關關鍵技術,同時又進入了實驗驗證的網絡平臺,驗證這些技術,都在做這樣一些事情。
這個是美國未來Internet設計一個項目,他一共支持50個項目,看一下新興網絡體系結構支撐16個單位研究這個課題,當然還有其他一些課題。這個就是GENI全球網絡創新這樣環境的一個平臺,這是他設計的一個概念,從這個設計概念可以看到他使用傳感器網絡、互聯網、移動網,但是這里面看到一個概念就是這個網也是融合的。我們現在的網不做,將來你未來的網絡也是一個融合的網絡,他是一個可重構、可編程的虛擬化的一個網絡。這是GENI第一階段的試驗,40G的骨干網的帶寬,這是他5大類的研究,大概1700多個節點,有的是在安全可信方面的,有的是虛擬化方[FS:PAGE]面的,有的是傳感器網絡方面的,1700多個節點在美國來進行這樣的試驗,這是他們研究的一些設備。
他們第二階段跟第一階段,第一階段結束之后就啟動第二階段,第二階段的特點就是有29個研究單位和大學變成35個,更重要的像AT&T這些運營商也介入了,另外IBM、惠普、微軟這些大公司開始進入第二階段的科研課題。因為企業看不到利益的前景他不會輕易的貿然進入的。而且最重要的歐盟、澳大利亞、日本、韓國都啟動了類似的計劃,而且他們之間加強了合作。這是美國第二階段的中尺度的網絡模型也是覆蓋全美,現在已經開始啟動第三階段的GENI計劃。他做的試驗一個就是要把現有互聯網的一些業務在新的網絡環境去驗證。因為他不能離開現有網絡使用的一些奇怪,但是他是安全、可信的。第二就是研究新的路由方案,分層的互聯網的路由架構,由于時間問題就不講了。第二他有一個試驗就是有云計算跟網絡結合的一個解決方案,盡管資料不多,我理解這個云計算是作為網絡的一個組成部分,而不是把云計算當成一個應用的中心。他把網絡的內容、資源的管理再探討能不能用云計算的結構去進行管理。另外在試驗空間網絡,用什么樣的協議和技術去做,就需要在這個平臺上去進行驗證。
另外大家可能看到又提出國外大量研究的課題,就是以信息為中心的新一代網絡架構,就是信息中心網絡。但是這個信息中心網絡跟原來提的以內容為中心的網絡這些都是一脈相承,是一個概念。歐盟4WARD提出這樣一個網絡,包括SAIL這些網絡,就是可擴展、自適應的網絡解決方案。這個SAIL的名詞就是要啟航,要發現新大陸,這個用意還是很有意思的。
他這個就是要按需的去利用網絡的資源,看看這SAIL的項目有24個企業參加了,包括愛立信、NEC、阿朗、法國電信、惠普、Docomo等,24個很多都是運營商才有的項目。而且這些項目都已經互聯互通,都已經形成一個全球的網絡,而我們中國還在旁邊睡大覺。
國外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對未來網絡支持大量的核心關鍵技術的研究。第二的特點就是建立一個創新的網絡研究平臺,我個人看法就是未來網一個雛形,可重構、可編程、虛擬化、網絡是融合的。
第三方面給大家匯報一下正在跟國家建議建設我們國家的基礎設施,我們叫CENI,它叫全球的網絡創新環境,我們就關注我們中國的網絡創新環境。這樣一個環境就是網絡技術的創新與應用需要一個大規模、國家級的網絡平臺。因為實驗驗證是互聯網研究一個基本的方法,他不僅是未來網的技術需要這[FS:PAGE]樣一個平臺,就是現有的網絡的技術,包括IPv6演進的技術去驗證、試驗也需要這樣一個平臺。大家可以看一看,我們現在國家花了很多錢在演進方面投了很大的錢,我個人估計大概有幾十億,但是這幾十億有多少的成果被運營商采用了,三大運營商可以判斷一下有多少成果是采用了?有多少成果被企業中心采用了,我看微乎其微,為什么?因為沒有一個已經規模網絡的試驗驗證了,任何成果,運營商也好,企業也好都不敢去使用。
所以從國家核心利益角度去考慮,我們如果沒有這樣一個平臺,我們就會喪失我們的話語權。我舉一個華為的例子,他96年開始進入承載網,核心網的領域,做路由器。虧到08年,虧了13年,但是我非常佩服華為的管理風格,虧13年還是堅持做下去,虧了13年以后09年才開始盈利,他為什么?我個人看法,我不敢過高估計他為了國家利益,我認為他是企業利益,沒有掌握這些核心技術他就不可能成為國際一流的設備提供商。所以現在很多放棄了這樣一些關鍵技術的一些公司,包括朗訊他都反省原來的決策是有誤的。我們國家錯過這樣的機會,將對我們國家帶來很大的遺憾。
所以今年6月胡總書記在兩院院士大會提出來要積極研發新一代互聯網,胡總書記沒有提下一代互聯網,提新一代互聯網。我個人理解這個不是故意用了一個新的名詞,我個人看法他區隔于所謂下一代互聯網,我們國內把下一代互聯網,把IPv6當成下一代互聯網,他為了區隔這個概念提出新一代互聯網的概念。這個新一代互聯網既包括IPv6演進的技術,也包括未來網絡一些技術。溫總理在09年的時候也提出要及早部署后IP時代的相關技術研究,但是最高兩個領導人發出了這樣一個信息,我覺得在我們863、973重大專項都沒有反映出來,體現出來。所以我們建議國家要建立一個具有一定規模、先進、開放、共享的國家網絡創新平臺。這樣一個平臺大概我們初步大概十個城市左右建立這樣一個開放、創新的平臺,他的原則就是把我們的主要的研究包括大學研究機構包括企業能夠覆蓋進來。當然再好的技術必須解決給現有互聯網這么多用戶、資源給他融合接入,再好的技術如果脫離現有用戶使用習慣,脫離現有資源,他必定也是失敗的,這是一個重疊網架構的思路。
當然這個試驗網上除了驗證未來網絡之外,我們還要驗證物聯網、云計算、空間網絡、量子網絡、光網絡跟承載網怎么融合,包括三網融合、包括網絡安全這樣一些關鍵領域,通過這樣把有關技術都可以涵蓋進去。我們將來做這個東西會有什么特點?在虛擬化方面,包[FS:PAGE]括可編程、可重構方面,可測量網絡融合綠色方面我們都會有自己的特點,比如綠色我們就要從芯片級、設備級網絡級開始設計,可測量也是從芯片級、設備級和網絡級進行測量。這些方面,但是我這樣的看法還是有希望的。不是哪個企業和哪個部門能做的事情,這是國家一個公共平臺的驗證。
我今天為什么在這會上要講這個事情呢?希望在座諸位有興趣有能力開始關注這個領域做一些準備。將來共同參與來做這個事情。我們國家盡管起步比較晚,我們會迎頭趕上去,否則這個機會錯過,我覺得我們在座搞技術的人員是有歷史責任的。我也希望大家如果有興趣做一些準備。我的匯報到此,謝謝大家。
相關文章
從“數字能源未來十大趨勢”,看華為數字能源新格局
在愈演愈烈的節能減排行動和如火如荼的數字化轉型雙重驅動下,能源領域新一輪技術革命與產業變革呼之欲出,一幅大時代繪卷正徐徐向我們展開。而面對這樣一個全新的課題,唯有找準方向,才能讓努力更有價值。在此背景下,華為日前重磅發布“數字...
5G取得階段性成果,未來從三方面與物流加速融合
在當前國內經濟及電子商務快速發展,物流運輸需求持續增長,傳統物流行業面臨越來越多挑戰的情況下,5G將如何實現與智慧物流的融合發展呢?9月13日上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在北京舉行發布會,工信部部長肖亞慶等人介紹了我國5G發展情況。...
未來的智慧城市長啥樣?
我們未來的城市發展道路怎么走?關鍵是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作為城市發展的基礎目標,使城市更健康、更安全、更宜居,成為人民群眾高品質生活的空間。智慧城市建設是推動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全面提升城市發展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