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STRP Festival采用RFID展示物聯網一角
在荷蘭愛音霍溫市舉行,為期 10 天的 STRP Festival 是歐洲最大的藝術和技術(電子文化)盛會之一,每年都會吸引上萬名觀眾參加期間舉辦的音樂會、畫廊和會議。今年,STRP 節(從 11 月 18 日至 28 日)引進了 eSphere - 一套 RFID 系統 - 使觀眾可以表達他們對特色藝術品的感受和意見,并在 Facebook 和 Twitter 社交網絡分享信息。
今年約有 4,000 名觀眾參與 eSphere 項目,只占出席 STRP Festival 30,000 名觀眾的一小部分 - 考慮到許多觀眾只是觀看 STRP 節舉辦的多場大型音樂會之一,不而是參觀 eSphere 系統所應用于展會藝術品。另外,主辦方稱,今年 RFID 的應用只相當于試點項目,評估技術的可用性。主辦方希望 2011 年的 STRP 將有更多觀眾參與 eSphere 系統。
就像因特網發展到現今的 Web 2.0 階段(用戶間輕易分享在線內容),技術的下一個演化階段稱為 Web 3.0 或物聯網,注重現實和和虛似的相接。在物聯網世界,可采用 RFID 技術識別和追蹤貼標簽商品或資產,在人工制品或藝術品和人類之間架起連接橋梁,STRP 技術負責人 Marjoleine Timmer 稱。
Timmer 稱,eSphere 應用的主要目的是創建一種方式,使參觀者可以對展會上安置的藝術品進行評價。

展會員工攜帶的上網本與兩臺小型的 Mifare 標簽閱讀器和攝像機相連。參觀可將 RFID 腕帶舉到其中一臺閱讀器,員工可接著對他們拍照,并保存在 Sphere 檔案里。
據 Timmer 稱,eSphere 系統采用 13.56 MHz 頻段的無源 RFID 標簽和閱讀器,符合 NXP 半導體的 Mifare 規格,包括 ISO 14443A 標準。eSphere 軟件由 STRP 主辦方及其顧問小組(包括來自愛音霍溫 Delft 理工大學的技術人員和 RFID 專家)開發。
觀者觀看 STRP 節之前可以先在 STRP 網站了解 eSphere 項目,網站鼓勵觀眾在線建立 eSphere 資料,包括姓名或別名,及任何他們希望分享的信息(如姓別和出生日期)。這樣做,Timmer 解釋稱,可以在 eSphere 數據庫建立自己的檔案,建完后可再使用基于 WEB 的日期計劃軟件進行計劃行程等。
到達展覽會現場時,已在線建立資料的用戶可在一臺 RFID 計算機信息亭(6臺)利用用戶名[FS:PAGE]和密碼登錄,調出資料;尚無資料的觀眾可在信息亭直接現場建立。
建立完資料后,參觀者可選擇采用三種 RFID 相關設備。一個是現場取一條 RFID 腕帶;二是采用該市的 RFID 交通卡 - 用于的當地交通運輸支付;第三種是該市的市民卡 City Pass - 一種 RFID 身份識別卡,可用于各類服務,包括停車和交通,及圖書館和休閑娛樂場所。最后,STRP 員工及特殊邀請的客人和藝術家,這些可授權進入限制區域的人員,如后臺,采用 Mifare 貼紙,貼在 ID 證卡上 - 由一條短繩掛在脖子上。
所有四種形式的 RFID 標簽都含有 Mifare 嵌體,可被與服務亭計算機相連的 Mifare 閱讀器所閱讀。據 Timmer 稱,節日期間大約發出了 1,200 條腕帶(觀眾領取腕帶時支付小額定金,返回腕帶時退回定金)。剩下的 3,200 位在線建立檔案的用戶則直接采用交通卡或City Pass卡,或將 RFID 貼紙貼到展會 ID 證卡上。
選擇一種標簽形式后,觀眾接著將標簽或卡舉向服務亭。服務亭的內嵌閱讀器收集標簽的 ID 碼,eSphere 軟件保存 ID 碼的加密版,并與參與者的 ID 碼(建立個人資料時軟件直接生成)相對應。
當經過展會的藝術廊時,參觀者可以來到其它信息亭(各含一臺內嵌 Mifare 閱讀器),利用 RFID 腕帶或卡片登錄他們 eSphere 檔案。STRP 展覽會共有 45 個藝術品,其中 37 個安裝了 RFID 信息亭,觀眾可以在信息亭刷卡和回答問題。當觀眾登錄某件藝術品的信息亭計算機時,屏幕顯示藝術品的圖像并提問一個問題,如“你對這件作品的印象如何”。參觀者可以利用接觸屏的一個小鍵盤輸入他們回答,eSphere 軟件將回答公布在該用戶的 eSphere 檔案里。如果觀眾檔案與他或她的 Facebook或 Twitter 帳號相對應,回答將顯示在這兩個社交網的用戶頁面上。
eSphere 軟件還可以抽取用戶回答的關鍵詞,將它們加入數據庫或到一個詞組“標簽云”。如該用戶與其它用戶采用同一個詞描述同一件藝術品,系統將還可將他們相連起來。
軟件還要求各位觀眾對藝術品進行評級(基于 5 星標準),根據他們對藝術品的評級和反應,向他們推薦其它展會上他或她可能感興趣的藝術品。
各件藝術品的尺寸和形狀各不相同,但每件都設計有一個互動元素。舉個例子,在[FS:PAGE] Christoph De Boeck 設計的藝術展品Staalhemel,參觀者穿過一個鋼鐵天篷。天篷上小錘根據用戶的腦電波輕敲鋼鐵板面的韻律部分(用戶自愿做一個可攜帶腦電波掃描)。采用 eSphere 系統評級最多件藝術品的觀眾將得到一個電子徽章,顯示在其檔案上。Timmer 解釋稱,這是為了鼓勵他們參觀和評級更多的藝術品。
而且,STRP 主辦方還與荷蘭電子相冊生產商 Memolio 合作。在展會上,員工隨身攜帶與小型的 Mifare 標簽閱讀器和攝像機相連的一臺上網本。觀眾可將 RFID 腕帶舉到其中一臺閱讀器,員工可接著對他們拍照,并保存在 Sphere 檔案里。
相關文章
物聯網系統依然割裂,智能家居何時才能不“智障”?
從石器時代到信息化時代,人類的生活仿佛一直靠著“思考”改變的,而那些“思考”的產物也一直在影響著我們,物聯網是如此,智能家居更是如此。2014年,曾經有一次智能家居熱潮,也是loT第一次在國內成為熱點。但那次熱潮卻尷尬收場。當...
快速成功地連接物聯網產品的5個技巧
對于物聯網設備制造商來說,蜂窩物聯網是實現互聯網連接的最可靠和最容易獲得的方式之一。根據ABIResearch的數據,到2026年,全球蜂窩物聯網設備總數將達到57億。蜂窩物聯網的采用正在增長,因為它易于部署和擴展。您只需要一...
江西:到2023年底物聯網產業規模突破2000億元
5月19日,記者從江西省工信廳獲悉,為深入實施數字經濟做優做強“一號發展工程”,加快江西物聯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江西省工信廳、省委網信辦、省科技廳等9部門聯合出臺《江西省加快推進物聯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
國內疫情穩定 多地RFID智慧機場建設忙
受到COVID-19的巨大影響,全球航空業陷入了一段長達數月的停擺期,對機場和航空公司的業務經營均造成不小沖擊。由于國內疫情防控成效顯著,進入下半年后便鮮有本土案例爆發,航空業也隨之漸漸復蘇,許多因疫情而滯后的RFID項目...
物聯網加速融入生活場景,智能家居設備能做什么?
智能設備和物聯網已經進入現代家庭生活的幾乎所有方面。從您的安全系統到冰箱,“智能”電器已成為新常態。但它們真的能讓你的家變得更好嗎?或者所有這些智能家電只是另一種時尚,從長遠來看,您最終會后悔花額外的錢?讓我們來看看在家里裝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