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歸博士回鄉物聯網創業之路
一位海歸博士的回鄉創業,將可能成揚州物聯網產業發展的點睛之筆,因為該項目中的超高頻物聯網RFID技術是物聯網產業的“卡脖子”技術,而該公司擁有該技術的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目前這一項目技術被壟斷在美國兩家公司的手中。
近日,記者在儀征市高新技術創業園獲悉,由儀征籍海歸博士王彬回鄉創業的項目——揚州稻源微電子公司已落戶,由于擁有的技術目前國內空白,該公司有關人士稱,該公司將成為中國所有RFID系統集成公司的RFID芯片及系統集成方案的提供商。
王彬1996年畢業于清華大學,1998年赴美國讀博士,后在美國Impinj Inc公司等知名企業工作。2009年回國,任上海華虹集團集成電路研發中心顧問。該公司核心團隊平均海外工作經驗10年以上,擁有第一手的物聯網芯片產品開發經驗,在上海及美國硅谷設有技術研發中心。
“稻源”兩個字看起來有點土氣,似乎與互聯網產業屬性不相匹配,為什么取這個名字?
王彬博士介紹,自己是農村長大的,回鄉創業,做一個“稻田守望者”,“源”字表示自己是學成歸來,飲水思源。
“我希望在儀征做技術應用,因為主攻國內市場;另外從許多公司發展經驗看,在大城市設立總部并不合適,人員流動頻繁容易導致泄密。”
掌握物聯網關鍵技術
對于許多市民來說,物聯網技術不是遙遠的未來,而是正在走進生活的現實。在西區京華城某小區,由揚州供電公司打造的物聯網樣板房已亮相。
物聯網(The Internet of things)是指把射頻識別(RFID)裝置、紅外感應器、全球定位系統、激光掃描器等種種裝置與互聯網連接起來,實現智能化識別和管理。
射頻識別(RFID)裝置是物聯網產業鏈第一道、也是最重要的一道環節,其中包括芯片技術和封裝技術。RFID芯片在RFID的產品鏈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位置,其成本占到整個標簽的三分之一左右。目前,中國RFID企業總數雖然超過100家,但是缺乏關鍵核心技術,特別是在超高頻RFID方面,門檻較高,國內基本空白。但超高頻RFID可識別距離遠和成本低的優勢,未來將有望逐漸成為主流。
目前,揚州臺資企業永道無線射頻就擁有無線射頻識別技術,該公司的產品包括世博會門票和智能火車票。在揚州很多會議場合,出席嘉賓無須簽字報道,因為經過會議室門口,佩戴的出席證含有電子標簽,可讓識別器自動記錄已出席。
“永道無線射頻是我們的下游企業,我們會把揚州互聯網產業共同做大。”王彬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