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物聯網的重點在于應用
回顧2009年,我國IT業界最火爆的話題之一就是“物聯網”。它基于眾多行業與地方的多年探索、大膽實踐與務實工作,得益于信息化重大工程的應用推動,這為物聯網奠定了必要的社會基礎。特別是政治領袖的高瞻遠矚、戰略膽識與及時指引,瞬間點燃了神州大地蘊藏著的星星之火,它必將成為燎原大火,助推我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2009年8月7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視察無錫,在考察中科院無線傳感網工程中心無錫研發分中心時指示:“在激烈的競爭中,要迅速建立中國的傳感信息中心或者說感知中國中心,如果中心的力量比較集中在無錫,而且無錫具備各種條件的話,就讓其自然形成,定在無錫。”11月19日在江蘇省領導等的陪同下,溫總理在南京視察了中國RFID產業聯盟(南京三寶)應用示范基地,對RFID技術應用于智能交通、物流科技、醫藥管理及海關通關自動化等領域取得的成績表示贊賞,對UHF超高頻電子標簽核心芯片國內尚未解決,做出重要指示:“一定要下大力氣攻克這個難關。”這是溫總理首次視察和肯定RFID應用工作,對我國IT業界和RFID應用工作者是極大的鼓舞和激勵。此后,溫總理又在不同場合多次強調科技創新、引領新興產業發展的問題,做出一系列重要指示。自此“傳感器網”、“感知中國”、“物聯網”迅速升溫,其呼聲響徹華廈。
淺析物聯網的內涵
“物聯網”對大多數人都是個新概念,所以大家從不同的角度去理解、議論和解釋,說法自然不一,甚至相差甚遠。我認為很有必要集百家之言,認真分析、提煉、研討,逐步形成一個較為科學準確的定義,以指導大家的行動。應《計算機世界》之邀,我斗膽談談自己的淺見。
大家都知道互聯網是基于計算機等IT智能終端的一個網絡,它把IT終端的使用者--人,連接起來,使全球變成一個有數十億智能終端的無比龐大的計算機系統,進而推動了全球經濟一體化,使數以億計的互聯網用戶實現了互聯互通和資源共享,并使世界發生著巨變。物聯網連接范圍遠遠大于互聯網,它擴大連接到物品,把所有物品(也包括人)相連,形成一個連接萬億個物品(設備)和數億人的一個無比龐大的數據庫,采集和存儲著物理與虛擬的海量信息,通過分析處理與決策,完成從信息到知識、再到控制指揮的智能演化,實現處理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物聯網絕非一個單純的網絡概念,它更像一個融合著各種應用與服務的龐大社會信息化系統。如果一定談網絡的話,它是一個基于感知技術,融合了各類應用的服務型網絡系統。由于它的基礎與重點是[FS:PAGE]信息的采集、感知與信息的處理決策和應用服務,網絡層可利用現有各類網,通過自組網能力,無縫連接融合形成物聯網。
物聯網是建立在信息技術與網絡技術廣泛應用基礎上,是為改善民生、惠及百姓、構建和諧社會提供服務的,所以我說當今物聯網的重點不是建網,切入點是在近十年已有工作的基礎上,要全力支持相關標準(RFID、物品編碼、移動支付、傳感器網等)的制定,核心技術產品的研發及產業化,重點是引導和開拓各類(RFID、傳感器網、智能卡與識別碼、移動支付)應用,重視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和信息服務業發展,使它服務于改善民生、促進經濟發展和推動社會進步。
金卡工程各相關部門已啟動的大量RFID應用是物聯網的重要基礎。RFID應用試點先易后難,目前正逐漸從閉環應用向開環應用過渡,今后必將推動物聯網完整產業鏈的發展。基于對物聯網內涵的這一認識,近六年來我們更多強調的是標準的自主制定、核心技術產品的研發和產業化、RFID應用開拓及公共服務平臺建設,而不過多的談網。
綜上所述,物聯網是一個由感知層、網絡層、應用層共同構成的信息系統工程,甚至是龐大的社會信息系統工程,更是一個涉及國民經濟各行各業、社會與生活各個領域的無所不包的龐大產業鏈。物聯網結構復雜,主要包括三大部分:首先是感知層,承擔信息的采集(通過智能卡、RFID電子標簽、識別碼、傳感器等);其次是網絡層,承擔信息的傳輸(無線網、移動網、固網、互聯網、廣電網等)、第三是應用層,完成信息的分析處理和決策,以及實現或完成特定的智能化應用和服務任務,以實現物/物,人/物之間的識別與感知,發揮智能作用。
這里要強調的是物聯網不等于傳感器網,更不是替代互聯網的下一代網絡。
物聯網在我國發展的應用基礎
我國早在20世紀90年代,就開始了物聯網產業的相關研究和應用試點的探索。1993年啟動的國家金卡工程,其中基于RF技術的非接觸式智能卡已廣泛應用于移動信息終端、不停車收費,路橋管理,以及電子證照身份識別等方面,開展了成功試點,智能卡發卡總量70億張。遍布金卡工程30個試點城市的“一卡通”應用,取得了明顯成效,形成了一系列利民惠民工程,推動了社會信息化進程。在此基礎上2004年金卡工程啟動了物聯網的重要應用--無線射頻識別RFID的行業應用試點工作。主要涉及農業領域的生豬、肉牛的飼養及食品加工的實時動態,可追溯的管理;工業領域的煤礦安全生產,對礦工的安全監護;工業生產的托盤管理;物流領域的郵政包裹、[FS:PAGE]民航行李、鐵路貨車調度監管、遠洋運輸集裝箱、動態監管,以及“電子口岸”自動通關化。鐵路機車動態監管等,近年來電信智能卡與銀行電子錢包功能整合后,推出了眾多的移動支付新型應用,極大的方便了百姓;我們把手機做為RFID的讀寫器開展對食品、藥品、煙酒與貴重物品的識別防偽等,總后推出了軍人保障卡、軍用物資供給,以及軍械、電子傷票動態管理等;在城市交通管理以及智能交通綜合應用等方面,都取得了顯著成效,為改善民生、惠及百姓、構建和諧社會做出了重要貢獻。
物聯網體現的是一種融合
1、從其內涵看:感知層的技術手段可多種多樣,RFID、傳感器、識別碼等;網絡層是一個基于標準和公有通信協議,具有自組網能力,可無縫鏈接和融合現有各大網絡架構的一個動態的全球應用服務網絡;應用層無所不在,涉及領域極為廣泛。
2、從參與部門來看,僅金卡工程RFID應用工作組就有23個部門和30個城市參加。此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13億百姓,都會積極參與。
3、從產業鏈來看:涉及信息與通信產業,以及各行各業。
4、從應用模式及利益分配模式來講,涉及到信息流、資金流與物流;電子政務和電子商務等信息化應用。
結束語
RFID的廣泛應用是物聯網發展的社會基礎與市場源動力。物聯網與互聯網、移動網等的融合互動發展,將徹底改變人類的工作生活方式和行為模式,推動經濟的發展與社會進步,并為改善民生、惠及百姓、構建和諧社會做出新貢獻。物聯網產業與應用發展,直接涉及到我國自主創新、結構調整和發展模式的轉變,是我國改善民生、利國惠民、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技術手段和創建新興產業的突破口,也是提升我國綜合國力、搶占發展制高點,實現科學、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所在。我國物聯網產業發展涉及眾多部門、行業和地方,加強統一領導和組織協調,發揮各自優勢,形成合力。我們要緊緊抓住“智慧地球”、“感知中國”帶來的難得發展機遇,在應用與服務過程中創建中國物聯網產業。
相關文章
物聯網系統依然割裂,智能家居何時才能不“智障”?
從石器時代到信息化時代,人類的生活仿佛一直靠著“思考”改變的,而那些“思考”的產物也一直在影響著我們,物聯網是如此,智能家居更是如此。2014年,曾經有一次智能家居熱潮,也是loT第一次在國內成為熱點。但那次熱潮卻尷尬收場。當...
自動化是云原生應用程序安全的關鍵
采用云優先策略的企業正在以驚人的速度發展。規模較大的企業可能每天進行數千次部署,同一時期的代碼更改次數可能達到數十萬次。除此之外,以技術為中心的企業可能會雇用數百名開發人員:在這種情況下,跟蹤和理解每個項目或準確跟蹤他們的工作...
快速成功地連接物聯網產品的5個技巧
對于物聯網設備制造商來說,蜂窩物聯網是實現互聯網連接的最可靠和最容易獲得的方式之一。根據ABIResearch的數據,到2026年,全球蜂窩物聯網設備總數將達到57億。蜂窩物聯網的采用正在增長,因為它易于部署和擴展。您只需要一...
江西:到2023年底物聯網產業規模突破2000億元
5月19日,記者從江西省工信廳獲悉,為深入實施數字經濟做優做強“一號發展工程”,加快江西物聯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江西省工信廳、省委網信辦、省科技廳等9部門聯合出臺《江西省加快推進物聯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
物聯網加速融入生活場景,智能家居設備能做什么?
智能設備和物聯網已經進入現代家庭生活的幾乎所有方面。從您的安全系統到冰箱,“智能”電器已成為新常態。但它們真的能讓你的家變得更好嗎?或者所有這些智能家電只是另一種時尚,從長遠來看,您最終會后悔花額外的錢?讓我們來看看在家里裝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