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電視:應用決勝負
如果說智能電視就是讓電視連接互聯網,那這個趨勢在CES已經很多年了,內置互聯網接口、插卡實現網絡兼容、機頂盒……各種模式的互聯網接入對于北美電視機市場都不是新鮮事。而這次“智能”的概念則來得更徹底,從手機到平板電腦,再到平板電視,今年CES成為智能產品的“派對”。這場聚會的主角,既不是稱霸消費電子市場多年的日本,也不是近幾年呼風喚雨的韓國,而是站在高高的“云”上的美國。
其實,彩電產業的優勢目前已經不在美國企業手中,這已經是不爭的事實,但是美國人并不甘心。他們深知,高端制造業的未來一定會掌握在亞洲人的手中,如何充分利用美國在創新和應用方面的優勢發展電視產業,成為他們下一個課題。
智能電視是美國企業的一個機會,或者說是美國企業自己創造出來的機會。把電腦“裝進”電視里也一直是他們的夢想。最早提出這一概念的是比爾·蓋茨,當時微軟推出維納斯計劃,并打算在全球推廣,不過由于產業鏈各方面尚未完善而擱淺。目前,谷歌和蘋果在智能手機市場上的成功為美國企業打開了一扇門,讓他們又滿懷信心地踏入智能電視的領域。
在今年CES展會上,我們看到的是谷歌的低調,甚至都沒看到蘋果展臺的身影,但是,Android悄然成為三星、索尼等消費電子巨頭不得不采用的系統,智能電視廠商也不得不效仿蘋果的“運營模式”。
在展區中,索尼發布了多款Google TV,其強大的應用系統以及簡單便捷的操作平臺吸引了眾多參觀者;在三星展區,其75英寸智能電視被放置在最耀眼奪目的位置,三星希望今年能售出1000萬臺智能電視;LG把展廳的宣傳重點放在“更加智能”上,其推出了72英寸智能電視;我國企業海爾則展出了全球首臺多點觸控與手勢控制相結合的智能電視。
面對席卷全球的“智能”風潮,我國企業該怎么辦?在記者看來,著力發展內容應用才是王道。這需要我們認清兩點:
首先,我們擁有龐大的市場,中國企業在內容應用的創造方面擁有本土化優勢,能夠創造出更符合中國市場需求的產品。很遺憾,在今年的CES上,中國企業除展示了液晶電視、3D電視、平板電腦、智能手機等終端產品之外,在內容應用上仍然是個空白。
其次,在智能電視應用領域,我國企業并不落后于三星、谷歌或蘋果,大家都處于起步階段。這是因為手機的應用程序不一定適用于平板電腦,也不一定適用于電視。我們發現,應用程序根據終端尺寸的差異,其人機交互方式和應用場景會存在很大差異,應用程序需要根據不同的終[FS:PAGE]端面板尺寸進行專門研發。這也是目前眾廠商發力平板電腦圍剿iPad,而不與iTouch或iPhone過多糾纏的原因。所以,我國企業應搶先開展大尺寸終端應用程序的開發,搶占制高點。
當然,我國很多彩電業者也想到了這一點,而且早在幾年前便付諸實踐。例如創維推出酷開電視,打造酷開網;康佳推出智能平臺,用戶可自由上傳應用程序;TCL和長虹共同成立歡網,致力于互聯網電視平臺的研發;海信推出自主研發智能平臺等。但是發展內容應用的路上,我們可能會遇到兩個問題:
首先是應用程序功能單一,吸引力不夠。由于電視應用程序要比手機應用程序復雜得多,中國缺乏內容和應用程序制作方面的巨頭企業,無法制作出與任天堂、暴雪等企業水平相當的高端應用程序。
其次是內容方面的監管問題。應用開發商要積極與審核部門溝通,保證推出的終端應用程序和內容符合審核部門要求。
對此記者認為,應用開發商在未來的一年應該多與運營商展開合作,無論是電信運營商還是廣電運營商,他們不僅擁有雄厚的資金支持,而且能夠較好地把握政策方向。
相關文章
Firefox OS智能電視今年下半年面世
1月7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在電子消費展上,Mozilla公司宣布,將把FirefoxOS(火狐)智能電視領域,并率先與日本松下公司合作推出一款火狐系統智能電視。
智能電視外來和尚先天不足
BI Intelligence最新報告顯示今年智能電視將成為市場主流,其銷量將在電視設備銷量中占據大半份額。英國數字電視研究公司(Digital TV Research)的最新報告則顯示,2018年,全球將有超過7.59億聯網...
海信推出首款支持Wi-Fi的智能電視機
全球有線和無線通信半導體創新解決方案的領導者Broadcom(博通)公司(Nasdaq:BRCM)宣布,與中國領先的電視機制造商海信合作。作為雙方合作的一部分,Broadcom和海信將為中國市場設計和開發支持Wi-Fi的消費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