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感知技術走在安防物聯網的最前端
華夏物聯網hy6191973.cn訊:視頻監控作為原有安防產業最重要領域之一,其現有技術已為“視頻感知”這一物聯網最主要的技術難點打下了一定技術和硬件等方面的基礎。
對此中星微電子有限公司總裁金兆瑋表示,“物聯網技術的興起和發展也打破了傳統視頻監控固守的狹窄領域,一方面引入了更深層次、更高程度的信息化的管理,建立起能夠共享的管理平臺,解決了各部門間的互聯互通的問題;另一方面物聯網將使原有的安防監控系統上升到更為智能化的層面,無論從視頻的采集、管理還是應用,都將通過智能技術更有效地進行處理。物聯網概念的發展將使得視頻監控朝著智能化、數字化、信息化的方向邁進。”
“目前的視頻監控聯網,有傳輸速度慢、圖像損失、圖像延時較大、傳輸距離較近等弊端。”北京艾普德盛數碼科技有限公司技術部經理任輝指出,“隨著物聯網的發展,網絡資源會大大增加,網絡技術也會更加成熟,監控聯網現存的問題會迎刃而解。物聯網安防系統具有不同于傳統安防系統的功能及特點,物聯網架構的安防系統,從終端產品到互聯網安防平臺及用戶端接警軟件的一體開發應用,帶來的是安防技術整體升級,正是因此,才能在大型活動安保中發揮重要作用。”
對于物聯網給視頻監控帶來的變化,蛙視的肖可偉表示,“視頻監控聯網從物理位置上延伸了人的視覺系統,但終究還是沒有擺脫人,而物聯網則不但從物理位置上延伸了視覺系統,而且拓展了感知功能,甚至能擺脫對人的依賴,自動智能地處理事件變為可能。物聯網的發展彌補了傳統視頻監控聯網的不足,擴展了視頻監控的監控對象范疇,把我們獲取的信息從視頻擴展到各種我們所需要的各種內容,例如位置、狀態等,讓我們在處理問題解決問題的時候,掌握的信息更加全面、準確。”
關于“視頻感知”的重要性,上海博康智能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的企劃總監張繼軍也有同樣的體會,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提出了作為后端運用決策的智能識別技術的融合,“以攝像機為例,它作為物聯網世界的傳感器之一,以前傳統運用是將大量未經分析處理的文件儲存下來以備事后取證調用,其模式注定了只能在有限的范圍內適用。
物聯網的世界里,所有感知設備相連,形成多觸角的感知網,這就需要我們的感知設備不僅僅能‘感覺’還要能‘辨別’和‘分析’,將辨別分析后的信息傳輸給后端運用中心以備決策。所以說,近來很多行業巨頭都看清了‘視頻感知’應用的前景及重要性,都將研究的重點轉向了視頻的智能識[FS:PAGE]別技術上。
由此,一些算法先進、有特點、重運用的先進的產品相繼誕生。”在智能識別技術的方面,杭州海康威視數字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也有類似的觀點,“視頻監控中的攝像頭是圖像傳感器,它起到了感知的作用,是一個典型的物聯網應用。
如果還能實現嵌入式的智能識別技術,那么視頻監控就是物聯網在安防的應用主線。物聯網通過感知和網絡互聯,最終走向全面的數據應用。那么數據就變成了主題,數據和智能化是密切相關的,對數據的計算和應用越深,智能化的程度就會越高,為用戶帶來的直接感受也最強烈。
因此智能化在未來較長的一段時間里將成為我們每個安防企業應該關注的核心。也就是說,誰能夠把握物聯網時代的智能化應用,誰就能夠在安防行業里獲得廣闊的發展前景,誰就能夠在智能化的基礎上注入服務的內涵,那么他在這個行業里的影響力就會顯得足夠大。”
從技術方面來看,智能和視頻兩項技術顯得尤為關鍵。無論是視頻的采集、管理、還是應用,都需要不斷進行科技創新,突破障礙。要把物聯網從普通的傳感和傳輸上升到智能化的層面。沒有智能化,物聯網就沒有價值,很難順利地發展下去。
相關文章
視頻監控系統與安防物聯網最“吃香”
恒業國際安防物聯網發展中心今日正式成立
按照政府引導、應用牽引和創新驅動,大力發展安防物聯網產業,盡快形成較為完備的安防物聯網解決方案,重點發展智慧社區(包括智能家居、社區卡口監控、智能門禁一卡通、智能視頻監控等)和智能視頻報警運營服務。
物物相聯與視頻感知打造精細化城市管理
華夏物聯網訊:井蓋被盜,自己就能向街道指揮中心報警;收到報警信息,周圍攝像頭自動對準井蓋丟失區域;正在別處巡邏的車輛,迅速趕到現場處理……運用先進的物聯網技術,上述情景已經變成現實。運用這一技術,還能實現對城市區域內人、車輛、...
21世紀鎖具安防物聯網新技術
未來,這種報警裝置將可以集成在很多產品上,在監測到異常狀況后并不僅僅限于發出警報聲音,而是通過無線通信網絡,將安保,燈光、空調、供暖等實時情況甚至畫面遠程傳送到主人的手機上,或者在有人非法闖入時直接連通警方的報警系統,提供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