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慶:破解春運難題 智慧城市要“小”
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最后一個封建專制王朝,但辛亥革命100周年的今天,中國傳統春節從某種意義上說依然是不少中國人的“年關”——2011年春運應啟動,但火車票依然難買。有網友形象地戲言:“回家是一種修行。”
新中國的建立帶來了城市的發展,同時交通堵塞,火車票難買,住房問題,就業難題等,又成為時下的“城市病”。事實上,即便在發達國家的城市,如美國紐約,堵車等問題也不可避免。于是IBM的“智慧城市”戰略應運而生,于是也有了神州數碼“數字城市”落戶廣東佛山。
不過,有專家指出,目前我國很多企業和產業園區的“智慧城市”、“云計算”和“物聯網”項目進行得如火如荼,但只是參照國外概念依瓢畫葫蘆,盲目跟風,缺乏長遠規劃。北京信息產業協會秘書長徐祖哲指出,我國信息產業事實上還普遍處在利用機器進行科學計算的時代,而發達國家則是進行數據處理。
對此,北京中關村國際孵化軟件協會秘書長張國慶認為,要醫治“城市病”,建成真正的“智慧城市”,必須以信息技術為支撐,將城市和人口的距離從物理上拉遠,從信息上拉近。

張國慶指出,前述種種“城市病”,是中國處在從農村經濟走向工業化的轉型期的產物。轉型期間大城市在信息和資源上的優勢,帶來其機會上的優勢,由此導致農村人口大規模向大城市遷移,而在經濟杠桿的作用下,城市住房成本自然增高,工作于城市中心的勞動者只能居住在遠郊,每天長距離往返,對于吞吐量固定的城市交通而言,壓力不言而喻,城市交通堵塞也就在情理之中。春運難也是同樣的道理。而目前城市建設越來越大,因此問題也越來越嚴重。
因此,張國慶認為,不能孤立看待春運難題,如果能將人口分散,并使其住所和工作地點接近,將可以大幅緩解“城市病”。
張國慶還指出,買不起房,但樓房還在建設并空著,這造成資源浪費;如果“智慧城市”立足于解決長距離運輸,那也是資源浪費。只有讓各地信息對稱、資源匹配、機會均等,將人口分散,盡可能就近工作,讓城市更“小”而不是變大,而這背后必然離不開信息技術的支撐,這才是真正的“智慧城市”。
相關文章
現代邊緣、無線和堅固的物聯網無線網關如何幫助改善智慧城市
部署在智慧城市中的大多數物聯網或工業物聯網都會生成大量數據,這對于許多應用程序來說都是完美的。但是,要將這些數據轉化為有意義的東西,需要按時處理和交付。例如,智能城市交通監控系統使用多組物聯網傳感器和攝像機來收集現場數據,然后...
為何說物聯網安全將成為智慧城市發展的基石?
疫情大考下,眾多智慧城市的技術應用在戰疫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近年來,在政策、社會、技術和實踐背景等四維利好的推動下,中國智慧城市建設蓬勃發展。根據IDC最新發布的報告顯示,2020年,中國智慧城市建設支出規模將達到180...
大數據在智慧城市中的五大應用
智慧城市是基礎設施發展的新熱詞。隨著涌入城市的人口穩步增加,以及對更好地處理資源的需求不斷增長,舊金山和首爾等幾個城市正在試驗新興技術,使他們的城市更加智能。這些新趨勢技術包括物聯網(IoT)和大數據,它們徹底改變了我們分析人...
彈性智慧城市需要監控視頻數據
COVID-19告訴我們,城市在管理和遏制危機方面一直發揮著關鍵作用。正如《今日城市》的一份報告所指出的那樣,后COVID之路需要改變市政思維——從建設“智慧城市”到建設“有彈性的城市”。當我們開始關注在這種比例的大流行之后生...
十位院士對智慧城市的理解
隨著杭州宣布打造全國新型智慧城市以及廣東政務云3億元大單的“空降”,智慧城市的話題一直處在新基建浪潮的旋渦中心地帶。一方面,北上廣深杭、雄安、濟南、海南都盯上“智慧城市第一城”的金字招牌,試圖通過新基建政策加持,推動一把手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