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的國內外發展現狀
2008年底,IBM出于自身產業轉型和推銷軟件與服務的商業目的,提出“智慧的城市在中國突破”的戰略,并相繼與十多個省市簽署了“智慧城市”共建協議,一時間“智慧地球”、“智慧城市”等新概念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甚至熱切追捧。
IBM“智慧城市”是什么?“智慧城市”可以解決那些問題?它將帶給我們怎樣的影響和變化?我們如何推進IBM的“智慧城市”戰略?這些問題都值得我們認真思考和深入研究。
“智慧城市”戰略及其技術體系
IBM“智慧地球”戰略的主要內容是把新一代IT技術充分運用在各行各業之中,即把感應器嵌入和裝備到全球每個角落的醫院、電網、鐵路、橋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統、大壩、油氣管道等各種物體中,通過互聯形成“物聯網”,而后通過超級計算機和云計算將物聯網整合起來,人類能以更加精細和動態的方式管理生產和生活,從而達到全球“智慧”狀態,最終形成“互聯網+物聯網=智慧的地球”。
伴隨著“智慧地球”概念的提出,IBM相繼推出了各種“智慧”解決方案,包括智慧的電力、智慧的醫療、智慧的交通、智慧的供應鏈、智慧的銀行業等,其中智慧城市是IBM“智慧地球”策略中的一個重要方面。
1、智慧城市概念
智慧城市即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以整合、系統的方式管理城市的運行,讓城市中各個功能彼此協調運作,為城市中的企業提供優質的發展空間,為市民提供更高的生活品質。智慧城市需要更加智能的城市規劃和管理、資源分配更加合理和充分、城市有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城市的環境保護到位、能夠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對突發事件具備應急反應能力等。
2、智慧城市特征
全面物聯:智能傳感設備將城市公共設施物聯成網,對城市運行的核心系統實時感測。
充分整合:物聯網與互聯網系統完全連接和融合,將數據整合為城市核心系統的運行全圖,提供智慧的基礎設施。
激勵創新:鼓勵政府、企業和個人在智慧基礎設施之上進行科技和業務的創新應用,為城市提供源源不斷的發展動力。
協同運作:基于智慧的基礎設施,城市里的各個關鍵系統和參與者進行和諧高效地協作,達成城市運行的最佳狀態。
3、智慧城市愿景
靈活:能夠實時了解城市中發生的突發事件,并能適當即時地部署資源以做出響應。
便捷:遠程訪問“一站式”政府服務,可在線/通過手機支付帳單、學習、購物、預訂和進行交易。
安全:更好地進[FS:PAGE]行監控,更有效地預防犯罪和開展調查。
高效:實現政府不同部門之間常規事務的整合以及與其他私營機構的協作,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效率。
4、智慧城市技術體系

智慧城市國內外發展狀況
國外智慧城市發展情況
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帶來了全球普遍的信息化浪潮,未來越來越需要依賴信息技術而推動智慧城市發展,世界各國和政府組織都不約而同地提出了依賴互聯網和信息技術來改變城市未來發展藍圖的計劃。美國率先提出了國家信息基礎設施(NII)和全球信息基礎設施(GII)計劃,接著,歐盟又著力推進“信息社會”計劃,并確定了歐洲信息社會的十大應用領域,作為歐盟“信息社會”建設的主攻方向。在2007至2013年間,歐盟為信息和通信技術研發所投入的資金將達20億歐元左右。最近歐盟委員會更將信息和通信技術列為歐洲2020年的戰略發展重點,制定了《物聯網戰略研究路線圖》。國際智慧城市組織ICF(Intelligent Community Forum)等相關機構相繼成立,并開展“全球智慧城市獎”評選活動。
美國:2009年9月,美國中西部愛荷華州的迪比克市與IBM共同宣布,將建設美國第一個“智慧城市”——一個由高科技充分武裝的60000人社區。通過采用一系列IBM新技術“武裝”的迪比克市將完全數字化,并將城市的所有資源都連接起來(水、電、油、氣、交通、公共服務等等),因此可以偵測、分析和整合各種數據,并智能化地作出響應,服務于市民的需求。
瑞典:瑞典的智慧城市建設在交通系統上得到了最大的體現。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交通擁擠非常嚴重,于是,瑞典當局在2006年初宣布征收“道路堵塞稅”。在IBM公司的助力下,斯德哥爾摩在通往市中心的道路上設置了18個路邊控制站,通過使用RFID技術以及利用激光、照相機和先進的自由車流路邊系統,自動識別進入市中心的車輛,自動向在周一至周五(節假日除外)6:30到18:30之間進出市中心的注冊車輛收稅。通過收取“道路堵塞稅”減少了車流,交通擁堵降低了25%,交通排隊所需的時間下降50%,道路交通廢氣排放量減少了8%~14%,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量下降了40%。
愛爾蘭:智能科技在愛爾蘭自然環境方面得到了成功應用。在愛爾蘭戈爾韋灣(Galway Bay)的“智慧灣”項目(Smart Bay)中,系統從裝在數百個浮標上的感應器獲取信息,并從漁民那里獲得短信,以了解水面漂浮的危險物體。信息被利用到各個渠道,包括避免漁船失事、向戈爾韋灣管理員發送漲水[FS:PAGE]警告,以及幫助漁民把捕獲的魚直接賣給餐廳,讓他們可以獲得更高的利潤。
日本:日本2009年7月推出“i-japan(智慧日本)戰略2015”,旨在將數字信息技術融入生產生活的每個角落,目前將目標聚焦在電子化政府治理、醫療健康信息服務、教育與人才培育等三大公共事業。在上海世博會上,日本館更是以“連接”為主題,用信息化最新科技讓人們看到未來20年-30年城市“智慧生活”的美好場景,展會上所亮相的“未來郵局”融合了互聯網和物聯網技術,在郵局中不僅能夠寄送信件,還能實現人與商品的智慧交流。
韓國:2009年,韓國仁川市宣布與美國思科公司合作,以網絡為基礎,全方位改善城市管理效率,努力打造一個綠化的、資訊化的、無縫連接便捷的生態型和智慧型城市。通過整合式的公共通訊平臺,以及Ubiquitous(無所不在)的網絡接入,消費者不僅可以方便地實現遠程教育、遠程醫療、遠程辦理稅務事宜,還可以實現智慧化地控制房間的能耗。未來市民看病不需親赴醫院,醫生通過專門的醫療裝置就可以了解病人的體溫、脈搏等情況,通過視頻會議系統就可以完成望聞問切。
相關文章
現代邊緣、無線和堅固的物聯網無線網關如何幫助改善智慧城市
部署在智慧城市中的大多數物聯網或工業物聯網都會生成大量數據,這對于許多應用程序來說都是完美的。但是,要將這些數據轉化為有意義的東西,需要按時處理和交付。例如,智能城市交通監控系統使用多組物聯網傳感器和攝像機來收集現場數據,然后...
為何說物聯網安全將成為智慧城市發展的基石?
疫情大考下,眾多智慧城市的技術應用在戰疫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近年來,在政策、社會、技術和實踐背景等四維利好的推動下,中國智慧城市建設蓬勃發展。根據IDC最新發布的報告顯示,2020年,中國智慧城市建設支出規模將達到180...
大數據在智慧城市中的五大應用
智慧城市是基礎設施發展的新熱詞。隨著涌入城市的人口穩步增加,以及對更好地處理資源的需求不斷增長,舊金山和首爾等幾個城市正在試驗新興技術,使他們的城市更加智能。這些新趨勢技術包括物聯網(IoT)和大數據,它們徹底改變了我們分析人...
無線電力技術發展現狀如何?
遠距離“無線輸電”聽起來像是一個黑科技,無需使用銅線就能把能源傳輸至世界各地。但早在1890年的時候,尼古拉·特斯拉就曾嘗試用140英尺的線圈,為兩英里外的燈泡進行無線供電,可惜以失敗告終。這個想法在沉寂了100多年以后,...
彈性智慧城市需要監控視頻數據
COVID-19告訴我們,城市在管理和遏制危機方面一直發揮著關鍵作用。正如《今日城市》的一份報告所指出的那樣,后COVID之路需要改變市政思維——從建設“智慧城市”到建設“有彈性的城市”。當我們開始關注在這種比例的大流行之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