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時代的智能交通呼喚大融合
華夏物聯網訊:智能交通是和民生息息相關的行業,其發展備受關注。您如何看待中國智能交通行業總體發展現狀及其包含的領域? 《物聯網世界》:智能交通是和民生息息相關的行業,其發展備受關注。您如何看待中國智能交通行業總體發展現狀及其包含的領域?
楊金才:目前,我國智能交通發展有一股熱潮,不管是中央政府還是各級地方政府都非常重視智能交通的建設。雖然早在20年前,交通部就提出了智能交通的概念,但發展一直比較緩慢。近幾年,智能交通取得了快速的發展。
2008年北京奧運會,北京的智能交通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為了保障在奧運會期間的道路暢通,北京引進很多高新技術來加強交通疏導、管理;2010上海世博會讓上海的智能交通管理經受住了考驗,證明上海的智能交通管理已經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特別是在交通誘導系統、特種車輛管理,尤其是爆炸危險物品車輛的管理方面卓有成效。
浙江省內高速公路上快速通關不停車的“一卡通”收費系統,只要手持一張收費卡在出口處一次性交費便可駕車在已聯網的高速公路上暢行無阻;江蘇省南京市首個“不停車查超載系統 ”也將在年前啟用;四川省成都市運用系統 “天網視頻智能交通檢測系統 ”,來提高道路交通智能化管控能力;廣東省的“粵通卡”現在很多車輛都在用。這些智能交通卡的運用體現出目前中國智能交通發展的繁榮景象。
深圳市高度重視智能交通的發展, 2009年成立的智能交通處,是全國第一個政府職能部門設立一個正處級單位來履行交通智能化的職責的部門。不僅如此,深圳也是在全國范圍內最早成立智能交通協會的城市。
隨著中國城市化的不斷推進和大中型城市越來越多、規模越來越大,智能交通問題已經成為擺在公民、社會、政府、國家面前的一件大事。政府對此的態度從現在飛速發展的高鐵以及近 20個城市的地鐵發展就能看出來。中央乃至各級地方政府都對交通問題非常重視。如果交通問題解決不好,百姓出行就會有麻煩,這將直接影響到政府部門的執政能力和威信。
關志超:我國的智能交通整體而言還處于初級階段,和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智能交通還只是初步形成了一定的服務能力和相關系統環境,實施的程度還遠遠不及。
[FS:PAGE] 具體到不同的城市,智能交通的發展程度和發展方式存在很大差異。北京是從車輛入手進行開展智能交通的服務和建設管理,包括車輛導航、車輛定位等系統;上海是著手于道路網絡來發展城市的公交網絡、軌道交通網絡、出租車和私家車服務模式;深圳則以人為核心的角度來發展智能交通,通過對人的相關數據的掌控,如基于人的手機數據,對人全天的出行、動態分布等信息建立人的出行模型,結合交通服務系統,以達到緩解城市交通擁堵、降低城市交通污染、減少城市交通事故的目的。
祝辰:隨著國內汽車保有量的穩步增加,公路里程數逐年高速增長,國內智能交通產業已經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和重視。人、車、路三者的關系如何協調高效的運作,成為目前我國智能交通領域的重要問題。
中國智能交通產業目前尚處于起步階段,主要集中在道路視頻監控、高速收費、 GPS導航等領域。針對公路交通的路面車流探測、預警,進而對車流進行有效誘導避免形成交通擁堵;同時在車輛超速、超載等違規執法領域利用高科技技術手段輔助交警執法等技術和應用還沒有普及;在出現突發交通事件時,缺少及時高效的自動化應急手段和車輛調度系統,每年此類事件都給社會經濟、環境造成巨大損失。
和發達國家相比,我國智能交通尚處于基礎建設階段,智能交通技術應用還不普及,缺少完整的集路面交通流量監控、車流誘導、自動報警、智能處理、中心統一協調、控制的交通智能平臺。所以我國智能交通產業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劉詠平:中國智能交通產業目前處于蓬勃快速發展的狀態中,多個領域都在迅速的發展,如交通控制系統、交通監視系統、交通管理系統、交通動態顯示系統、交通誘導系統、闖紅燈監控系統、電子不停車收費系統等,每個領域都有自身的系統在發展,覆蓋面、技術手段也在不斷提升。
但目前的問題就是所有這些重點快速發展的系統都偏向于某一類突出問題的解決或應用,尚未形成系統與系統間的聯系及多系統融合和共有平臺的應用。在國外主張提供一個能夠盡量兼容、覆蓋最多運用的框架平臺。首先,共有框架平臺中所有信息可以共享,如出租車信息、公交車信息、個人車輛信息、高速公路信息等都可以進入到同一個平臺里,這樣的話,這個信息量很大的平臺就可以做更廣的應用。共享信息是融合的基礎[FS:PAGE],整體而言,某些領域快速發展可以以點帶面。我國目前所有的智能交通系統都偏向系統應用管理。實際上,就如溫家寶總理在無錫的時候曾提到的“感知中國 ”,我認為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感知”這個概念。最前端的信息采集部分目前還是比較缺乏,因為技術手段的缺乏造成信息采集只偏向于某一方面,所以信息量不足或不準確。除共享框架平臺的缺乏外,其次就是發展側重點應該傾向于類似基礎部分,例如上述的車輛道路通信等,只有把最前端的類似傳感這種基礎部分建立起來,才能保證整個系統很好的運作,簡單而言,現在智能交通從技術鏈條而言,發展都偏向于應用的解決,但基礎性的前端通信技術和采集技術不足,這是中國智能交通目前比較缺乏的地方。
相關文章
快速成功地連接物聯網產品的5個技巧
對于物聯網設備制造商來說,蜂窩物聯網是實現互聯網連接的最可靠和最容易獲得的方式之一。根據ABIResearch的數據,到2026年,全球蜂窩物聯網設備總數將達到57億。蜂窩物聯網的采用正在增長,因為它易于部署和擴展。您只需要一...
江西:到2023年底物聯網產業規模突破2000億元
5月19日,記者從江西省工信廳獲悉,為深入實施數字經濟做優做強“一號發展工程”,加快江西物聯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江西省工信廳、省委網信辦、省科技廳等9部門聯合出臺《江西省加快推進物聯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
物聯網加速融入生活場景,智能家居設備能做什么?
智能設備和物聯網已經進入現代家庭生活的幾乎所有方面。從您的安全系統到冰箱,“智能”電器已成為新常態。但它們真的能讓你的家變得更好嗎?或者所有這些智能家電只是另一種時尚,從長遠來看,您最終會后悔花額外的錢?讓我們來看看在家里裝滿...
京東方:物聯網創新業務打開更多增長空間
從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到莫斯科城鐵列車,再到紐約商超門店,如今,物聯網創新解決方案已覆蓋全球眾多地區、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帶給人們全新的體驗。而這一改變的背后,正是京東方在物聯網領域取得的豐碩成果。夯實全球半導體顯示霸主地位...
5G如何改善物聯網部署的6個示例
隨著數字化轉型如火如荼地進行,連接的設備數量正在快速增長。IDC數據預測,到2025年,每分鐘連接的物聯網設備將達到152,200臺。雖然這將轉化為更多的數據,從而有更多的途徑來提高效率,但對于這種數據交換來說,一個強大的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