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分析:智能電網 服務經濟社會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電力需求長期保持快速增長。建設堅強智能電網,為客戶提供多樣化、個性化、互動化的供電服務,成為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對電力需求的必然趨勢。在今年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遼寧省電力有限公司總經理燕福龍提交的建議,就是有關建設堅強智能電網、服務低碳社會發展。
現實需要:經濟社會效益顯著保障清潔能源發展支撐電動汽車發展
燕福龍向筆者介紹,我國已經全面掌握了特高壓輸電的核心技術。在“十二五”期間加快特高壓電網建設,能滿足國家能源安全、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電力需求,從根本上解決長期以來形成的煤電運緊張問題。在智能電網方面,目前國內外基本處于同一起跑線上,這既為我國實現關聯產業跨越發展、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提供了重要的戰略機遇,也為我國搶占未來節能環保、經濟發展戰略制高點提出新的挑戰。
目前,電力產業正在經歷著一場深刻的變革,清潔能源的開發與利用成為優化我國能源結構、兌現節能減排承諾、保證我國能源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和內在要求。燕福龍表示,清潔能源的快速發展,對傳統電網的安全運行和穩定控制提出了嚴峻挑戰,只有在技術和管理上實現新突破,大力發展堅強智能電網,才能使清潔能源“發得穩、送得出、落得下、用得上”。
近年來,國家出臺多項政策推動電動汽車大規模示范應用,而智能電網已經成為電動汽車產業發展的重要支撐。據燕福龍介紹,遼寧公司2010年建成電動汽車充換電站7座、交流充電樁315個,并積極開展電動汽車充換電服務網絡建設。至“十二五”末,國家電網公司將在長三角和環渤海區域建成完善的電動汽車智能充電服務網絡,遼寧公司將新建充換電站60座,交流充電樁4000個。只有建設智能電網及電動汽車充換電設施,采用以更換電池為主的運作模式,利用低谷用電時段集中充電,才能最大限度地消納風電等新能源,平抑電網負荷峰谷波動,更好地服務電動汽車發展。
如何建設:政府給予全面支持積極推動國際合作建立配套機制
燕福龍說,國家電網公司根據國情、網情,制定了“十二五”期間建設“三縱三橫”特高壓交流線路和11條特高壓直流線路的特高壓電網發展規劃,建議國家有關部委將特高壓電網建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二五”規劃綱要,納入國家能源和電力發展總體規劃。建議通過系統、配套[FS:PAGE]的政策引導扶持,特別是在相關重大科技項目投入、項目核準、標準制定、電價機制及財政稅收等方面,給予必要的政策支持和導向激勵,促進整個產業發展。
目前,發展清潔能源在優化能源結構、減少化石能源消費、降低溫室氣體排放等方面已經顯示出積極作用。但是,間歇式電源的大規模接入,也給電網安全穩定運行帶來問題。燕福龍表示,為進一步促進清潔能源可持續健康發展,政府應與電網企業共同研究,完善清潔能源發展規劃,避免無序發展。
燕福龍說,雖然各國智能電網的發展重點和路線圖不同,但技術基本是相同的。他建議政府部門充分發揮在推動智能電網研發和國際合作中的主導作用,增強與發達國家的技術交流合作。
燕福龍認為,建設堅強智能電網也需要建立清潔能源的激勵機制及配套政策。一方面需要完善電力市場政策,加快實施清潔能源配額制度及調度補償機制,對清潔能源的出售和購買實行掛牌交易;另一方面建立輔助補償機制,對參與深度調峰及調頻、調壓的其他電源,給予合理的經濟補償。他還建議出臺扶持電動汽車充換電服務網絡建設的相關政策,鼓勵大規模應用電動汽車,促進節能減排和低碳社會發展。
相關文章
滬松江區抓緊建設智能電網產業化基地
積極推進高新技術產業化。聚焦重點產業、重點企業、重點項目,抓緊建設智能電網、節能創能兩個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進一步優化產業布局。完善松江新城南部區域概念性規劃。研究制定松江融入大虹橋商務區規劃方案。
智能電網是解決氣候變化問題的突破口
人為破壞型創新,代表性技術是碳捕獲技術和清潔煤技術,它們或多或少和現有的知識和技術存在一定斷裂,但并沒有觸及到現有碳氫能源技術的根本。陳志的研究還指出,政府應該繼續推進能源市場特別是價格機制改革,以價格機制誘發能源技術的創新。...
智能電網應用推動儲能市場迅速發展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Lux Research的預測,全球針對交通工具與智能電網應用的電池、超級電容(supercapacitors)以及燃料電池(fuel cells)市場,將由2010年的214億美元成長一倍,在2015年擴充至...
如何利用RFID實現智能電網的設計
1.引言智能電網(亦稱為電網的智能化)是建立在集成、高速雙向通信網絡的基礎上,通過先進的傳感和測量技術、設備技術、控制方法以及決策支持系統技術的應用,實現電網的可靠、安全、經濟、環境友好和使用安全的目標。針對現在電網系統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