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組建信息化自動化互動化堅強智能電網
荊門至長沙的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輸電大動脈有望在明年建成,湖南還將開工建設酒泉至湖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線路輸送容量為750萬千瓦。從國家電網湖南省電力公司獲悉,“十二五”期間,湖南電網建設將以特高壓骨干電網為依托,組建具有信息化、自動化、互動化特征的堅強智能電網,實現從傳統電網向現代電網的升級。
能源現狀 為保長沙供電曾全國到處找煤
據悉,通過特高壓電力線路輸電入湘,比用火車不遠千里從內蒙古、山西、陜西運煤回湘發電更劃算,更加環保。湖南是一個資源缺乏省份,煤炭、水力資源有限。目前全省沒有發現油、氣資源,且水能利用率已超過95%,而省內煤炭資源存量和年產能有限,全省能源對外依存度在逐年遞增。預測到2015年、2020年,湖南省全社會用電量將分別達到1850億、2800億千瓦時,這對供電質量和供電可靠性及電網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從遙遠的山西、陜西、內蒙古等地經水路、鐵路、公路運煤發電,不僅造成運力緊張、社會資源浪費,還導致二次污染,發電成本增加,煤電供需緊張。近年來,每當冬、夏用電高峰,因電煤緊張,華電長沙電廠為了保障長沙供電,曾在全國各地到處找煤!而隨著特高壓電力線路輸電入湘,這種情況將出現改變。
解決方案 搭建兩條世界級電力高速公路
以荊門——長沙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輸電線路為例,兩回1000千伏線路、2臺300萬千伏安變壓器,其供電能力在600萬千瓦左右,相當于5個長沙電廠(目前裝機120萬千瓦)的發電量。交流特高壓電網西縱陜北——晉東南——南陽——荊門——長沙建設工程線路全長約1370公里,跨越陜西、山西、河南、湖北、湖南等省,使缺煤少電的長沙與國家火電基地——山西、陜西、蒙西緊密地連在一起。
這是第一條輸電入湘的世界級電力高速公路,將全面改變長沙電網的網架結構,全面提高長株潭電力負荷中心的輸變電能力,加強長沙電網的電源支撐。
為配套兩條世界級電力高速公路的入湘,未來五年,湖南將配套建設長沙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輸變電工程,變電容量為600萬千伏安,新建、擴建110千伏及以上變電站449座、新增變電容量6502萬千伏安,新建110千伏及以上線路12166公里。與此同時,湖南電網將強化湘東500千伏受端環網、湘南500千伏網架和“西電東送”500千伏輸電通道,加強城鄉電網[FS:PAGE]建設改造,基本解決城鄉電網供電“卡脖子”問題,提高供電質量和可靠性。
相關文章
湖南長沙打造人工智能產業高地 賦能湘企發展
11月15日,2020中部(長沙)人工智能產業博覽會(以下簡稱智博會)在湖南省會長沙市落幕。為期3天的智博會,共有近400家企業展示創新成果,覆蓋5G技術及應用、智能家居、智慧醫療、智慧交通等人工智能全產業鏈。近年來,長沙...
青海省電力公司將加快建設堅強智能電網
今年是青海省電力公司全面完成“十一五”規劃任務、謀劃“十二五”堅強智能電網的關鍵之年,公司將把構建堅強智能電網作為首要任務,計劃投資24.97億元用于電力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建設以750千伏電網為骨干網架,各級電網協調發展,具有...
滬松江區抓緊建設智能電網產業化基地
積極推進高新技術產業化。聚焦重點產業、重點企業、重點項目,抓緊建設智能電網、節能創能兩個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進一步優化產業布局。完善松江新城南部區域概念性規劃。研究制定松江融入大虹橋商務區規劃方案。
智能電網是解決氣候變化問題的突破口
人為破壞型創新,代表性技術是碳捕獲技術和清潔煤技術,它們或多或少和現有的知識和技術存在一定斷裂,但并沒有觸及到現有碳氫能源技術的根本。陳志的研究還指出,政府應該繼續推進能源市場特別是價格機制改革,以價格機制誘發能源技術的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