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三網融合?
三網融合是一種廣義的、社會化的說法,在現階段它并不意味著電信網、計算機網和有線電視網三大網絡的物理合一,而三網融合主要是指高層業務應用的融合。其表現為技術上趨向一致,網絡層上可以實現互聯互通,形成無縫覆蓋,業務層上互相滲透和交叉,應用層上趨向使用統一的IP協議,在經營上互相競爭、互相合作,朝著向人類提供多樣化、多媒體化、個性化服務的同一目標逐漸交匯在一起,行業管制和政策方面也逐漸趨向統一。
  所謂“三網融合”,就是指電信網、廣播電視網和計算機通信網的相互滲透、互相兼容、并逐步整合成為全世界統一的信息通信網絡。“三網融合”是為了實現網絡資源的共享,避免低水平的重復建設,形成適應性廣、容易維護、費用低的高速帶寬的多媒體基礎平臺。
三網融合的結合點
三網融合,在概念上從不同角度和層次上分析,可以涉及到技術融合、業務融合、行業融合、終端融合及網絡融合。目前更主要的是應用層次上互相使用統一的通信協議。IP優化光網絡就是新一代電信網的基礎,是我們所說的三網融合的結合點。
三網融合的結合點
  數字技術的迅速發展和全面采用,使電話、數據和圖像信號都可以通過統一的編碼進行傳輸和交換,所有業務在網絡中都將成為統一的“0”或“1”的比特流。
  光通信技術的發展,為綜合傳送各種業務信息提供了必要的帶寬和傳輸高質量,成為三網業務的理想平臺。
  軟件技術的發展使得三大網絡及其終端都通過軟件變更,最終支持各種用戶所需的特性、功能和業務。
  最重要的是統一的TCP/IP協議的普遍采用,將使得各種以IP為基礎的業務都能在不同的網上實現互通。人類首次具有統一的為三大網都能接受的通信協議,從技術上為三網融合奠定了最堅實的基礎。
三網融合的發展
但是,如果按傳統的辦法處理三網融合將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過程,如何繞過傳統的三網來達到融合的目的,那就是尋找通信體制革命的這條路,我們必須把握技術的發展趨勢,結合我國實際情況,選擇我們自己的發展道路。
我們的實際情況是數據通信與發達國家相比起步晚,傳統的數據通信業務規模不大,比起發達國家的多協議、多業務的包袱要三大產業融合前競爭示意圖小得多,因此,可以盡快轉向以IP為基礎的新體制,在光纜上采用IP優化光網絡,建設寬帶IP網,加速我國Internet網的發展,使之與我國傳統的通信網長期并存,既節省開支又充分利用現有的網絡[FS:PAGE]資源。
2010年1月13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加快推進電信網、廣播電視網和互聯網三網融合。
先易后難試點先行
與在推進工業和信息化融合過程中選擇先建設試驗區再進行大規模推廣類似,我國加快推進三網融合也將本著試點先行的原則進行。 此前,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多個地方開展了多種形式的三網融合探索。在山西,中國移動山西公司為山區群眾提供了基于光纖的廣播電視傳送業務;在江蘇,江蘇省廣播電視網絡股份有限公司獲得了ICP和ISP的經營許可證;在湖北,以湖北省楚天廣電網絡公司旗下的湖北鄂廣網絡為平臺,探索實施三網融合等等。
不過,上述地區的探索和嘗試多為單向進入。而此次會議明確,我國將按照先易后難、試點先行的原則,選擇有條件的地區開展雙向進入試點。
工業和信息化部通信科技委副主任陳如明表示,從技術實現的角度出發,試點工作應首先從邊緣城市做起,按照“農村包圍城市”的思路一步步推進三網融合。
廣電專家吳純勇認為,找一個全新地區進行真正的三網融合試點概率較大,他建議先選擇廣電行業中比較有代表的三網融合“急行軍”,如天威視訊、東方有線以及江蘇有線等進行三網融合的試點工作。
中廣互聯CEO曾會明則表示,從有利推動三網融合的角度,試點的選擇應更具全面的代表性,比如分別選擇東西中部城市、鄉鎮與農村進行三網融合試點等等。
明確雙向進入原則
會議再次明確了廣電和電信企業雙向進入的原則,并指出,符合條件的廣播電視企業可以經營增值電信業務和部分基礎電信業務、互聯網業務;符合條件的電信企業可以從事部分廣播電視節目生產制作和傳輸。
2009年5月19日,國家發改委制定的《關于2009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工作意見》中就提出,要落實國家相關規定,實現廣電和電信企業的雙向進入,推動“三網融合”取得實質性進展。
對于如何界定“符合條件”和“部分”的含義,業界專家認為,符合條件主要針對廣電企業,即“有線網絡雙向改造程度較高的廣電企業”,而對電信而言則問題不大,對于“部分廣播電視節目生產制作和傳輸”大部分電信企業可以勝任。而由于基礎電信業務涉及范圍較廣,廣電企業到底可以開展哪些基礎電信業務目前尚不清楚。
業內觀察人士甚至認為,廣電得了面子,電信贏了空間。他表示,基礎建設和市場拓展絕對不是短期就能實現的,廣電拿的是藍圖,看上去很美,實現需要時間,而這個時間差卻可能會是廣電的最后[FS:PAGE]一公里之惑。
此外,會議還鼓勵廣電企業和電信企業加強合作、優勢互補、共同發展,同時指出在2013年至2015年,要基本形成適度競爭的網絡產業格局。
不過,目前,國家廣電總局更看重基于互聯網的廣播電視發展。1月12日、13日,2010年全國廣播影視工作會議召開。在會議召開之后,廣電總局新聞發言人表示,要重點發展網絡廣播電視和移動多媒體廣播電視。有條件的電臺電視臺都要大力發展網絡廣播電視。移動多媒體廣播電視,要圍繞擴大覆蓋、增加內容、拓展服務的要求,力爭形成一定的用戶規模,特別是要從法人治理結構、經營決策權制度安排等方面,充分調動地方的積極性、主動性
創新產業形態探索技術路線
調整經濟結構,推動發展方式轉變是當前應對后金融危機的目標要求。其中,拉動國內消費,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毫無疑問是制定相關政策的重要出發點。國務院的這次會議指出,要創新產業形態,推動移動多媒體廣播電視、手機電視、數字電視寬帶上網等業務的應用,促進文化產業、信息產業和其他現代服務業發展。
此外,會議還強調,要確定合理、先進、適用的技術路線,促進網絡建設、業務應用、產業發展、監督管理等各項工作協調發展。制定相關產業政策,支持三網融合共性技術、關鍵技術、基礎技術和關鍵軟硬件的研發和產業化。將三網融合產品與業務納入政府采購范圍。
    三網融合歷史進程
3月12日,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李毅中接受了新華社記者的獨家專訪,透露三網融合試點方案預計5月出臺,6月啟動,其核心就是要在雙向進入上找到切入點:廣電行業可以進入規定的一些電信行業的業務,國有電信企業根據規定可以進入一些廣播影視的業務。
2010年1月13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加快推進電信網、廣播電視網和互聯網三網融合。會議上明確了三網融合的時間表。
2009年8月11日,廣電總局發出《廣電總局 <關于加強以電視機為接收終端的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管理有關問題> 的通知》,被解讀為和三網融合相關,不利于IPTV近期發展。
2009年7月29日,廣電總局發出《廣電總局關于印發 <關于加快廣播電視有線網絡發展的若干意見> 的通知》,指出:加快廣播電視有線網絡發展,對于鞏固和拓展黨的宣傳文化陣地、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和信息需求、推動我國廣播影視改革和發展、推進三網融合、促進國家信息化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009年5月19日,[FS:PAGE]國務院批轉發展改革委《關于2009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工作意見》的通知(國發〔2009〕26號),文件指出:“落實國家相關規定,實現廣電和電信企業的雙向進入,推動‘三網融合’取得實質性進展(工業和信息化部、廣電總局、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負責)。
2008年5月23日,運營商重組方案正式公布。中國聯通的CDMA網與GSM網被拆分,前者并入中國電信,組建為新電信,后者吸納中國網通成立新聯通,鐵通則并入中國移動成為其全資子公司,中國衛通的基礎電信業務將并入中國電信。2009年1月,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分別獲得TD-SCDMA、CDMA2000和WCDMA的3張3G牌照,三家新運營商進入電信全業務競爭時代。
2008年1月1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發展改革委、科技部、財政部、信息產業部、稅務總局、廣電總局六部委《關于鼓勵數字電視產業發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國辦發[2008]1號),提出“以有線電視數字化為切入點,加快推廣和普及數字電視廣播,加強寬帶通信網、數字電視網和下一代互聯網等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推進“三網融合”,形成較為完整的數字電視產業鏈,實現數字電視技術研發、產品制造、傳輸與接入、用戶服務相關產業協調發展。”
2006年3月14日通過的十一五規劃綱要,再度提出“三網融合”:積極推進“三網融合”。建設和完善寬帶通信網,加快發展寬帶用戶接入網,穩步推進新一代移動通信網絡建設。建設集有線、地面、衛星傳輸于一體的數字電視網絡。構建下一代互聯網,加快商業化應用。制定和完善網絡標準,促進互聯互通和資源共享。
2001年3月15日通過的十五計劃綱要,第一次明確提出“三網融合”:“促進電信、電視、計算機三網融合。”
1999年9月17日,國辦發[1999]82號文件的出臺,“電信部門不得從事廣電業務,廣電部門不得從事通信業務,雙方必須堅決貫徹執行。”文件還指出:“廣播電視及其傳輸網絡,已成為國家信息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1998年3月,以原體改委體改所副所長、時任粵海企業集團經濟顧問王小強博士為首的“經濟文化研究中心電信產業課題組”,提出《中國電訊產業的發展戰略》研究報告,隨后展開了“三網合一”還是“三網融合”的大辯論。當時,廣電部門正在啟動有線電視省級、國家級干線網建設。
1998年3月,郵電部和電子工業部完成合并,信息產業部正式成立;同時,廣電部改為目前的廣電總局。在《印發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職能配置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的通知》(國辦發(1998)92[FS:PAGE]號)中有這樣一段并未執行的文字:“將原廣播電影電視部的廣播電視傳送網(包括無線和有線電視網)的統籌規劃與行業管理、組織制訂廣播電視傳送網絡的技術體制與標準的職能,交給信息產業部。”
1994年,當時的電子部聯合鐵道部、電力部以及廣電部成立了中國聯通,被賦予打破“老中國電信”壟斷地位的重任,但主要還是經營尋呼業務。
相關文章
RFID技術推動智能電網建設
隨著科技水平與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地球也付出了環境污染、氣候變化、能源枯竭等方面的代價,環保與能源問題成為不可回避的重要母題。而電網作為人類社會最大的能源輸送樞紐,對我們的日常生活和活動有著無比的重要性。因此,提高電網的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