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洪波:云計算是ICT業的“共產主義”
提及云計算,大家可能會不了解,但都不會陌生,它無疑是目前最受媒體追捧的尖端科技,已經成為IT主旋律。今天我們有幸邀請到同方泰德國際科技公司的周洪波博士,請他從技術層面談談他眼中的“云計算”和物聯網。
記者:清華同方泰德科技目前是否有云計劃的發展戰略?
周洪波:從個人來講,1990年代的時候我一直在從事與現在意義下的云計算相關的工作。只是那時候還沒有“云”這個叫法,“云計算”的概念是后來谷歌提出來的。在2009年,“云計算”的概念被追捧,網上充斥著各種關于云計算的說法和概念,出于一個技術人員對于云計算的了解,想跟大家分享我的想法,因此我專門寫了篇文章——《從“牛計算”到云計算》。現在看來,那篇文章是有些偏激的。 鑒于《物聯網》一書“熱銷”,電子工業出版社年前邀請我也寫一本云計算的書,于是春節期間在家“廢寢忘食”的寫完了,預計《云計算:技術、應用、標準和商業模式》這本書會在5月份發行,書里面有我對云計算的主要看法和研究。 區別于目前國內外市面上的相關書籍,本書基于作者的從業經歷深入研究和分析了目前流行的一些云計算技術的來龍去脈,如Hadoop/MapReduce/AWS技術與MPI/PVM/Condor等技術的關聯性等,希望能夠給國內研發人員對這些技術的深入了解和創新帶來更深層次的洞察(Insight), 而不僅僅是編輯和介紹這些技術的用途和使用方法。Google和Yahoo開發的云計算技術受到國內極大關注,但這套技術(Hadoop)并非通用技術,適用面較小, 還是以force.com為首的通用Multi-tenancy模式為主的中間件技術適用面更廣。
從公司層面來講,清華同方有部門在做云終端,這也是基于云計算系統理論思想而實現的云部署。我所熟悉的同方在云計算方面的相關工作主要與物聯網相關,例如去年的和中國移動合作的M2M運營平臺, 中移動e物流SaaS服務運營等等。目前同方泰德在考慮做合同能源管理方面的事,最終可能做成運營模式, 類似于Google的PowerMeter。在我看來,云計算理念是一件很好的事,也是多年來網格計算,HPC等技術想要達到的目標,讓計算資源能夠像水電一樣被使用和服務用戶,云計算好比是IT的“共產主義”, 是一個值得奮斗的目標, 但要到達那個“理想”還有很多事情需要做, 不僅僅是技術問題,是一個涉及面很廣的問題。
記者:從技術層面,談談云計算產業構成以及功能。
周洪波:云是從超級計算、網格計算、Utility計算、SOA、SaaS等技術融合演[FS:PAGE]變而來的,所以也可以說網格計算也是云, 主要屬于目前大部分業界人士都認同的NIST云計算劃分體系中的IaaS。云綜合了所有的計算機技術,云產業全景圖見下圖。
云計算可以歸結為:一個金字塔形構架、兩方面的融合、三層SPI架構,四種部署方式,五大關鍵功能,和六大基本特征。
一個金字塔形架構:從硬件基礎設施,到SaaS服務界面以及無處不在的移動云中終端,全都實現標準化的無縫集成和整合,構成ICT的通天塔;
二方面的融合:單機虛擬化與多機虛擬化技術打造的HPC和網格計算設施與面向服務的Web Services, SOA,SaaS, Utility計算等技術建立的無處不在的服務設施之間的融合;
三層SPI架構:SaaS面對最終用戶提供服務,PaaS中間件承上啟下整合軟件資源,IaaS面對底層設施整合硬件資源;三層按需動態服務模式提供多種業務模式,是以盈利為目的的企業商業模式的基礎和支撐;
四種部署方式:私有云一般存在于內網和專網中,為單一機構服務;社區云一般存在云內網和專網以及VPN網絡中,為多家關聯機構服務;共有云面向互聯網,服務于大眾;混合云是上述兩種或三種云的組合。
五大關鍵功能:按需自助服務;泛在的網絡訪問方式;動態的資源池;快速可伸縮性;可計量的服務;五大功能的組合是實現云計算ICT資源“自來水”式服務理想的基礎;
六大基本特性:可自修復能力、通過單機虛擬化實現的同質性、廣泛的地理分布、面向服務的SOA架構、低費用和先進的安全措施;六大特征是云計算贏得用戶廣泛的認同和接受的優勢所在。
記者:您如何看待云計劃的發展前景?
周洪波:剛才我已經說過,云計算就像“共產主義”。雖然現在云計算的發展還在初級階段,技術、產品都不成熟,但云是IT業的一次革命,是所有IT人的目標。但要真正實現卻是任重而道遠。
記者:政府在云計算中起到怎樣的作用?
周洪波:應該是深層介入和引導,參與制定相關的政策法規和制度,例如,使財務制度與云計算服務模式能夠有效對接,形成一個良性的生態系統。也可效法國外模式任命國家級的CIO和CTO. 云計算對壟斷IT產業多年的Wintel及套裝軟件模式形成了巨大沖擊,正是我們打破壟斷的最好時機, 政府應積極推動。
記者:云計算有哪些技術?
周洪波:上面提到過,云計算可以說是融合了ICT業多年發展的大部分技術的集大成者,簡單說來就是:單機虛擬化+多機虛擬化+SOA/SaaS(俗稱大S和小S)+ Multi-tenancy技術。[FS:PAGE]單機虛擬化基于Hypervisor技術,把一個機器分成若干個機器來使用,同時也可把異構系統變成便于管理的同構系統。多機虛擬化基于集群、機群和網格計算技術,把一大堆機器當成一個機器來使用,整合資源,形成“取之不盡、用之不絕”的資源池。 SOA/SaaS等技術可實現像自來水一樣使用單機和多機虛擬化提供的計算資源。
記者:您如何看待物聯網?
周洪波:物聯網分為RFID、M2M、兩化融合、傳感網4大部分。 “Internet of Things”在美國并未成為一個像中國一樣“家喻戶曉”的“buzzword”,美國更關注一些具體行業應用,如M2M,Smart Grid,Telematics,Telehealth等,物聯網其實已經成為一個中國制造的概念。我認為,物聯網之所以被認為是一個產業,主要源于各行業應用的技術共性。 物聯網的技術、理念和應用早已經存在于各個行業中,但以前其共性特征未被總結、提煉出來,而現在時機已經成熟。
記者:人們對物聯網有哪些誤解?
周洪波:我覺得有以下幾點:1、國內最流行的物聯網定義就存在不少誤區,我在《物聯網》那本書中提出了一個應該說是比較全面的“中國式”定義;2、一定要“聯網”到互聯網上才是物聯網:這種說法不準確,因為物聯網存在形式還有內網(Intranet)和外網(Extranet),且目前占大部分;3、物聯網是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的網絡綜合體: 這個說法把已經很大的物聯網進一步“泛化”了,也有一些物聯網科普書籍異想天開地把物聯網“科幻化”乃至“巫術化”,缺乏科學態度。我認為,物聯網主要還是人與物、物于物的網絡綜合體;4、安全問題被夸大。物聯網安全問題和一般IT系統安全問題基本類似,現有技術再加以發展和延伸基本可以解決;5、物聯網必須攻破關鍵技術,尤其是傳感器技術,才能有大發展(早期誤區): 傳感器和控制器等末端很可能是物聯網產業對GDP貢獻的大頭,但不一定就是最關鍵的技術,有的關鍵技術可能很簡單,不一定需要技術攻關才能掌握, 關鍵是要產品化、產業化(真正的產品化和產業化一直是國內大部分企業的弱項,華為并沒有什么高精尖技術,但為什么他可以讓Cisco害怕?),才能在產業鏈高端占據一席之地。
記者:云計算的發展對人才的需求有什么變化?
周洪波:至少技術上沒太大的本質上的變化, 如上所述的一些基本的,基礎的技術也都是原來的技術。 無論是云計算還是物聯網, 我覺得應該注意的一點,就是一些國人總是愛把它提到什么哲學、社會學、經濟學、美學、儒家道家[FS:PAGE]學說等“高度”來亂發揮, 實現所謂多學科、中西方文化的結合, 其實也就是一些技術的融合, 沒那么“玄乎”, 當時提出這些理念的國外同行可能也沒想到那么多, 我們自己去“添油加醋”, 搞得大家云里霧里的。還是應該學習西方人的務實的分析法, 不要動不動就來一個東方式中醫把脈式的“綜合、籠統、全盤”的考慮,這樣的結果是吃不透,也抓不住要點和突破點。例如,有些人不做深入研究,就“籠統”的把AppStore說成是云計算或物聯網的成功案例, 其實AppStore既不是云計算也不是物聯網。
CIOtimes.com:在物聯網方面,同方泰德做了哪些項目?
周洪波:在同方,前幾年我們提出了DCM物聯網戰略,就是把末端的設備或子系統連接起來,做遠程監視、自動報警、聯動、診斷、資產跟蹤等,適用于多個垂直行業的應用。目前同方數字城市本部和同方泰德主要關注物聯網之智慧城市相關業務,如建筑智能化、建筑節能、軌道交通綜合管理、市政熱網、安防消防等。這些業務在一定規模的基礎上都可以做成基于云計算技術的運營, 例如,受北京市政府委托,我們在做建筑物能耗監測和運營,力爭在短期內實現北京市200棟大樓的用電用水情況的實時監測, 同時希望成功的實現合同能源管理業務模式。我們可以把這些數據收集起來,通過基于BI技術的統計分析,得出一個平均值,以后如果哪所大樓的用電量高于這個平均值,我們可以幫助其找出原因,做節能改造。
相關文章
快速成功地連接物聯網產品的5個技巧
對于物聯網設備制造商來說,蜂窩物聯網是實現互聯網連接的最可靠和最容易獲得的方式之一。根據ABIResearch的數據,到2026年,全球蜂窩物聯網設備總數將達到57億。蜂窩物聯網的采用正在增長,因為它易于部署和擴展。您只需要一...
江西:到2023年底物聯網產業規模突破2000億元
5月19日,記者從江西省工信廳獲悉,為深入實施數字經濟做優做強“一號發展工程”,加快江西物聯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江西省工信廳、省委網信辦、省科技廳等9部門聯合出臺《江西省加快推進物聯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
物聯網加速融入生活場景,智能家居設備能做什么?
智能設備和物聯網已經進入現代家庭生活的幾乎所有方面。從您的安全系統到冰箱,“智能”電器已成為新常態。但它們真的能讓你的家變得更好嗎?或者所有這些智能家電只是另一種時尚,從長遠來看,您最終會后悔花額外的錢?讓我們來看看在家里裝滿...
京東方:物聯網創新業務打開更多增長空間
從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到莫斯科城鐵列車,再到紐約商超門店,如今,物聯網創新解決方案已覆蓋全球眾多地區、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帶給人們全新的體驗。而這一改變的背后,正是京東方在物聯網領域取得的豐碩成果。夯實全球半導體顯示霸主地位...
5G如何改善物聯網部署的6個示例
隨著數字化轉型如火如荼地進行,連接的設備數量正在快速增長。IDC數據預測,到2025年,每分鐘連接的物聯網設備將達到152,200臺。雖然這將轉化為更多的數據,從而有更多的途徑來提高效率,但對于這種數據交換來說,一個強大的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