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新論:“智慧城市”就是網絡大提速嗎
問:建設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主要特征的“智慧城市”,是上海“十二五”發展的亮點。新年伊始,上海電信宣布,將用三年時間實現“百兆到戶,20兆起步”。請問,“智慧城市”就是網絡大提速嗎?“智慧城市”究竟是以硬件升級為主還是以城市功能提升為主?
——上海七莘路 杰克
答:當前,國內外一些城市紛紛從各自特色出發,出臺了一系列戰略舉措,積極搶占“智慧城市”制高點。比如,新加坡的“智慧國”計劃、日本的“東京無所不在計劃”、美國紐約的“公共安全智能城市建設”、德國的“歐洲寬帶戰略”和歐盟的“物聯網行動計劃”等。
在我國,北京啟動實施“感知北京”示范工程建設,深圳則提出“智慧深圳”概念,江蘇無錫更在努力成為長三角地區“智慧城市”試驗的先鋒。今年上海“兩會”期間,韓正市長明確表示,上海建設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必須始終在城市信息化建設各方面走在前列,率先構建“智慧城市”。
所謂“智慧城市”,是指在以物聯網、新一代互聯網技術、云計算為代表的新一輪信息技術革命背景下,力圖用先進的信息通信和決策分析優化等技術,將城市中的商業系統、社會系統與物理系統連接融合起來,從而優化個人、政府、企業和市民群體之間的溝通交互方式,提高明確性、靈活性和響應速度,讓整個城市以一種更加智慧和系統的方式運行,提高資源利用率和生產力水平。
總體來看,城市智能化建設不僅依靠并帶來高技術、高附加值、高經濟效益,更要能產生良好的社會和生態效益。
一、“智慧城市”是信息化時代人類對城市建設的新理念,是希望以新一代智能化技術手段來克服和消除“城市病”、構建可持續發展城市的探索和實踐。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土地資源開發無序、城市人口急劇膨脹、空氣和環境污染嚴重、交通日益擁擠、公共衛生矛盾惡化,造成城市居民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斷下降、生活壓力持續增加。使用傳統的技術和管理方法已經難以解決諸多城市發展問題。
“智慧城市”注重把人類智慧和智能化技術融入城市發展與管理中,體現在智能交通、醫療、電力、金融服務、供應鏈、城市基礎設施和城市管理與服務等各個領域,并為信息技術與其他產業技術的高度融合提供重要的空間和載體。解決網速偏慢、寬帶覆蓋不足等只是“智慧城市”的重要[FS:PAGE]基礎工程之一,但城市智能化絕不僅限于網絡大提速。
二、發揮“智慧城市”的實際效用,關鍵在于以轉變消費模式和生產方式為目標,以提高社會效益為方向。
一方面,“城市病”的根源在于人類在工業化、城市化中形成的消費模式和生產方式。在傳統消費模式和生產方式沒有根本性變革的前提下,技術進步的推動作用始終有限。
新形勢下,只有將“智慧城市”的理念和實踐納入科學發展之中,將立足點和推進方向放在消費模式改革和生產方式創新上,把智能化技術應用到促進形成合理適度的消費模式和科學低碳的生產方式上,推動“綠色消費”,在企業生產全過程中推行“清潔生產”和“敏捷制造”,促進節能減排、低碳環保,才能找準根治“城市病”的方子,才會真正結出“智慧”果實。
另一方面,將智能化技術的應用與制度和機制創新相融合,促進人與社會的進步是推進城市智能化建設的根本目的。
現代信息時代,工業技術猶如肌力,信息技術好比大腦和神經系統。如果說工業技術取代的是人的胳膊、手的肌肉力,那么信息技術替換的就是傳播、思考和計算,但二者都無法取代人的心性和精神力。城市發展中的每一次質的跨越都不是由單一因素推動的,而是經濟、社會、政治、人文、技術等諸多因素合力影響下的結果。
技術和制度的關系具有相互作用性,只有在正確的“制導”下,技術才會促進制度的良性變革。如果不發揮人的理性和積極性,技術的剛性可能會加重“條”、“塊”分割和形式主義問題。
由此可見,“智慧城市”建設需要樹立正確的價值導向,體現“人與技術”的緊密融合,而不是“唯技術主義”。“智慧城市”不僅包括物質的現代化和智能化,更包括政治、社會和心理的革新與進步。城市智能化不僅在于信息化技術的應用,還需要社會管理服務體制和運行機制等同步創新和改革。
相關文章
現代邊緣、無線和堅固的物聯網無線網關如何幫助改善智慧城市
部署在智慧城市中的大多數物聯網或工業物聯網都會生成大量數據,這對于許多應用程序來說都是完美的。但是,要將這些數據轉化為有意義的東西,需要按時處理和交付。例如,智能城市交通監控系統使用多組物聯網傳感器和攝像機來收集現場數據,然后...
為何說物聯網安全將成為智慧城市發展的基石?
疫情大考下,眾多智慧城市的技術應用在戰疫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近年來,在政策、社會、技術和實踐背景等四維利好的推動下,中國智慧城市建設蓬勃發展。根據IDC最新發布的報告顯示,2020年,中國智慧城市建設支出規模將達到180...
大數據在智慧城市中的五大應用
智慧城市是基礎設施發展的新熱詞。隨著涌入城市的人口穩步增加,以及對更好地處理資源的需求不斷增長,舊金山和首爾等幾個城市正在試驗新興技術,使他們的城市更加智能。這些新趨勢技術包括物聯網(IoT)和大數據,它們徹底改變了我們分析人...
彈性智慧城市需要監控視頻數據
COVID-19告訴我們,城市在管理和遏制危機方面一直發揮著關鍵作用。正如《今日城市》的一份報告所指出的那樣,后COVID之路需要改變市政思維——從建設“智慧城市”到建設“有彈性的城市”。當我們開始關注在這種比例的大流行之后生...
十位院士對智慧城市的理解
隨著杭州宣布打造全國新型智慧城市以及廣東政務云3億元大單的“空降”,智慧城市的話題一直處在新基建浪潮的旋渦中心地帶。一方面,北上廣深杭、雄安、濟南、海南都盯上“智慧城市第一城”的金字招牌,試圖通過新基建政策加持,推動一把手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