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時代安防行業所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物聯網技術作為第三次信息產業浪潮,近年來已經成為全球科技人員和政府決策部門持續關注的熱點,相關產業研討和學術交流如火似荼,方興未艾。從“智慧地球”到“感知中國”,各國都在積極布局物聯網產業格局,力圖抓住物聯網帶動產業提升的戰略機會。自溫家寶總理09年8月考察無錫提出“感知中國”到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加快物聯網研發應用,加大相關產業的投入和政策支持,中國的物聯網發展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高速發展時期。
1、物聯網技術在國內的發展現狀
物聯網作為信息發展的新理念,使信息獲取方法和覆蓋范圍發生重大變化,美國、歐盟、日本、韓國、新加坡、中國臺灣等在內的國家和地區都已制定了物聯網發展計劃。我國在這次信息化浪潮中與世界保持了同步發展,國家積極支持物聯網技術的研究與產業發展,迅速將物聯網提升到國家戰略地位。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十一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時說:“大力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積極推進 "三網"融合取得實質性進展,加快物聯網的研發應用。加大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投入和政策支持”。事實上,我國早已將物聯網相關技術做了戰略規劃,國家《信息產業科技發展十一五規劃及2020年中長期規劃綱要十一五規劃》重大項目中明確“研究RFID和傳感器網絡等無處不在的網絡技術,研究RFID、傳感器網絡與信息通信網絡的無縫結合和應用”。國家科技部、工業與信息化部先后在多項國家重大科技專項中設立課題支持物聯網技術研究及產業化,中國科學院和無錫市政府聯合成立了無錫物聯網產業研究院,無錫市啟動“感知中國中心”的建設,中國移動、中國聯通(600050,股吧)、中國電信等三大運營商,以及東南大學、北京郵電大學等紛紛在無錫成立物聯網研究院,無錫市、北京市等城市制定了物聯網5年發展規劃。
在物聯網這個全新產業中,我國的技術研發水平處于世界前列,具有重大的影響力。我國早在1999年就啟動了傳感網研究,與其它國家相比具有同發優勢,先后投入數億元,在無線智能傳感器網絡通信技術、微型傳感器、傳感器終端機、移動基站等方面取得重大進展,目前已擁有從材料、技術、器件、系統到網絡的完整產業鏈。在世界傳感網領域,中國與德國、美國、韓國一起,成為國際標準制定的主導國之一。與計算機、互聯網產業不同,中國在“物聯網”領[FS:PAGE]域享有國際話語權。
無錫、北京、上海、深圳、成都等地都將物聯網作為信息產業發展的重點,應用熱點主要分布在以平安城市、智慧電力、平安家居、智慧醫療等概念涵蓋范圍內的行業應用。
2、物聯網技術正在提升公安工作的信息化水平
目前,北京、上海、無錫、深圳、重慶等地都將物聯網作為信息產業發展的重點。尤其是在社會公共安全領域,鑒于其應用需求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使得物聯網在這一領域率先應用。面向社會公共安全的物聯網(簡稱“公安物聯網)是以“人、車、物、事件”為感知對象,基于現有公安信息化的網絡架構,實現對感知對象多維信息跨地域的全面感知、高度共享,通過對感知信息的融合、挖掘、處理來提升現代警務的實戰能力和服務水平,構建創新型“感知警務”機制,實現了警務處置從“事后被動處理”到“事前有效防范、事中快速響應、事后全面追溯”的飛躍式變革,體現了物聯網技術對警務機制創新的技術支撐。
物聯網技術對公安科技工作的突破,更多體現在物聯網技術對現有公安信息化網絡感知觸角的延伸,提升“人與物”、“物與物”、“人與案”、“事與案”、“案與案”之間信息互聯互通的層次,打破豎井式應用模式、扭轉各警種各自為戰的局面、強調業務共性支撐平臺、服務平臺的建設,強調終端智能化和現場智慧處置,強調警務數據深度挖掘、活化應用及大情報共享機制,強調裝備、人員的可視化調用和實時高精度定位技術以及由此帶來的警務工作機制創新。
公安物聯網主要通過更透徹的感知、更全面的互聯互通、更深入的智能化來完善和提升公安信息化水平,使得警務效能進一步提高,增強公安機關打擊犯罪和管理服務社會的能力與水平。各相關業務單位也十分關注物聯網在社會公共安全領域的應用,一些相關的物聯網技術已經在警務工作中得到了初步應用,如上海世博會車輛安全監管系統已經在世博園區出入口累計查驗進出園區車輛超過590萬輛次;基于RFID和視頻識別技術的南京特定車輛與治安防控體系,解決車輛的假牌、套牌問題,實現對南京市特定車輛有效的指揮調度、交通治安管理等功能;物聯網技術在社會公共安全領域的率先示范應用,促進了警務機制創新,全面提升公安機關打擊犯罪和服務社會的能力和水平。
&nb[FS:PAGE]sp; 3、公安科技工作“十二五”中物聯網的主要發展方向
公安物聯網強調利用視頻監控、衛星定位、射頻識別等傳感設備動態自動采集特定“人、車、物、事件”信息,突出了對關注對象信息的全面感知,在高度共享基礎上,通過多源信息的融合與智能分析,實現對關注人員、車輛及事件的動態掌控與聯動應用,構建創新型智慧警務模式,提高打防控管和快速應急處突的能力。
結合現有公安信息化基礎和建設成果,在統籌兼顧、整合兼容、適度前瞻的原則下進行,實現跨警種的綜合業務應用系統,著力打造共性服務平臺和網絡支撐平臺,為公安大情報系統服務,提升公安實戰能力和服務社會能力,公安物聯網的建設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
(1)增加信息獲取手段,實時獲取社會動態信息
警務工作涉及到治安、交通、火災等多層面多領域,以人工為主的信息采集方式不能滿足信息獲取全面性和實時性方要求,現有的信息獲取手段和傳感節點的覆蓋范圍不能滿足社會公共安全事件及時感知、智能研判和主動預警的要求。針對社會公共安全保障的現實需求,以前瞻性的眼光統籌考慮公共安全保障系統的擴展性,需要增加傳感器類型,擴大傳感器網絡覆蓋范圍,通過大幅度增加、大面積增加信息獲取手段,實現信息采集全天候、全時空以及自動化。考慮到社會公共安全事件突發時現場環境的復雜性,必須增強傳感器網絡的穩健性、冗錯性以及結構上一定的冗余性,使得在公用網絡信息受到堵塞或破壞時仍能確保感知信息的正確采集和及時發送。
(2)加強網絡設施建設,滿足大容量數據傳輸
高清視頻傳感器越來越多的應用于社會公共安全事件監測,由此帶來大容量數據的傳輸問題日趨嚴峻。目前的網絡架構和帶寬無法承載基于高清視頻的深度應用,需要進一步加強視頻專網建設,以適應高清監控時代的需求。另外一方面,在“三網融合”大背景下,異構網絡之間的安全接入和數據共享也需要在安全網關建設、可信邊界接入技術方面進行進一步推廣應用。無線傳感器的大規模使用,也對無線傳輸網絡的建設提出了更高的數據傳輸和數據安全的要求。
(3)整合行業數據資源,實現信息資源高度共享
&nb[FS:PAGE]sp; 社會公共安全涉及到多個行業,消防、交通、公安、氣象、環保等多部門都建立起相應的業務管理系統和應急處置系統,但這些系統之間缺乏數據和情報共享機制,很多信息無法向其他行業開放。因而,需要從全局出發在平臺建設上進行統籌規劃,整合行業數據資源,通過適當的數據過濾和清洗機制,保障數據情報的共享要求,構建跨警種跨部門的綜合服務基礎平臺。
(4)挖掘信息資源價值,提升業務系統智能化水平
提高公安科技保障水平,為政府決策管理提供高效、精準、有力的數據和情報支撐,一方面需要全面的信息獲取手段和可靠及時的信息傳輸保障,另外一方面需要在信息的深度挖掘和智慧處置能力上得到大幅度提升。
物聯網時代數量宏大的智能傳感器是人類感官功能的代替和提升,借助它們實現對物理世界的感知范圍和感知精度的延伸。利用數據的多源采集所形成的海量異構數據對公共安全事件進行數學模型分析,構建事件研判模型,以實現事件發展態勢的科學推斷。依托于物聯網平臺的智能處置技術和仿真技術,在公共安全事件快速反應演練、工作流程仿真訓練、事件預警推演、警力布控調配、治安案件追溯還原等方面發揮重大輔助決策作用,是公安物聯網的重要需求。
4、物聯網時代安防行業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安防是我國物聯網應用最早的行業之一,安防信息采集、傳感技術、智能分析、網絡技術等無不帶有物聯網應用的特征。目前,包括視頻、GPS、傳感等應用技術,在安防行業已經得到了初步應用。物聯網時代的安防終端產品具有智能化、一體化,能夠脫離電腦主機單獨運行,能夠連接多種無線傳感器(如煙感、水浸、溫度、門磁、煤氣、紅外等)實現對周邊環境的全面感知,能夠通過互聯網傳輸報警圖像和信息,同時具有網絡平臺監控報警服務功能的安防系統。
物聯網時代的安防行業有著一些新的特征,主要包括將全面跨入“智慧安防”和“集約安防”時代,從單一功能產品到多傳感終端集成,從單一變量監測到周邊環境全面感知,從被動防御到基于模型研判和態勢分析的主動防御,安防業將實現從產品到服務的全面提升,這是機遇,也是挑戰。
不同于傳統安防的以產品生[FS:PAGE]產和銷售為主,物聯網時代安防行業,更多抹上了現代服務的色彩,基于視頻監控托管服務(中老年人、嬰幼兒、特殊場所、學校的視頻監護)近年來方興未艾。物聯網時代的安防產品,將更多體現其作為泛在網絡上的一個終端節點的角色,可以通過手持終端實現遠程實時查閱,基于IPV6和ONS(對象名稱解析)網絡監控將成為安防產品的主流工作模式。物聯網在其他領域應用中所存在的安全問題,在安防領域同樣是不能回避的重大問題。安防設備的非授權訪問和控制,對于安保對象來說,不僅僅是數據安全問題,還帶來對人身、環境等的潛在危險,嚴重后果難以預料。
視頻監控作為安防市場上最主流的方式,具有巨大的市場保有量,應用基礎廣泛。據相關資料統計,在2010年國內整個視頻監控市場容量達到近20億美元。面對如此龐大的市場,高清技術的發展成為了國內主流廠商的重要課題,這直接帶動了智能識別技術在視頻監控中的應用。可以預見的是高清智能監控的市場將會變大,視頻監控也會實現從“被動防御”向“主動防御”的轉型。目前的智能視頻監控,更多的是基于虛擬周界、動作識別等技術,缺乏對事件主體特征、周圍環境要素等的全景式描述。基于文本的視頻結構化技術能夠實現對場景視頻內容的智能分析,在引入事件研判模型后,可以以文本的形式是實現報警信息的主動推送,便于海量視頻監控信息的自動分析和檢閱,是安防行業中視頻監控發展的主流技術趨勢。基于視頻結構化描述技術的高清智能監控系統的發展將促使主動防范成為現實。
隨著平安城市的建設,網絡視頻監控技術的應用越來越普及,尤其是中國電信的全球眼業務,一直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高清、無線、長尾市場將成為未來視頻監控領域業務發展的方向。隨著無線寬帶網絡的發展,基于3G的無線視頻應用也備受關注。這些也是物聯網時代監控視頻的發展方向。
總而言之,物聯網時代安防行業面臨著一個巨大的市場需求,機遇與挑戰并存。物聯網技術的發展及3G無線通訊網絡設施的完善,對安防行業發展大規模網絡監控以及應用標準的制定帶來機遇。高清視頻監控的采用,有利于行業整體技術升級,更為發展自主的視音頻智能芯片提供了市場空間。通過和運營商的深度合作,安防行業將在社區安防、智能家居 、智能建筑等民用市場獲得渠道支持,有利于拓展應用業務,實現從提供產品到合作提供服務。
&nb[FS:PAGE]sp; 5、安防行業企業應以積極心態去迎接物聯網的發展
物聯網安防時代,安防企業將會面臨與更多的信息技術企業的競爭,包括但不限于:信息化軟件企業、通訊運營商、廣電運營商以及各類電子相關企業。安防行業的相對規模小、技術人才短缺、受IT行業技術影響嚴重等特性決定了安防行業自主知識產權的路更加漫長。
物聯網時代的安防企業,是挑戰與機遇共存。要想在物聯網產業大潮中順勢而為,實現自身的發展壯大,安防企業必須有一個積極參與競爭的心態,找準市場需求的切入點和自身技術優勢,在3G網絡安防終端、嵌入式應用軟件系統、智能視頻分析等主流技術方向有所突破,積極參與國內行業應用標準的制定以獲取話語權和市場空間。事實證明,安防行業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參與標準制定的公司獲得了更好的發展。
安防行業在產品應用層面市場可擴展空間已經很小,而且隨著產品進入成熟期,行業產品制造商的利潤已經越來越薄。因此,安防企業應當積極挖掘開拓民用市場,通過和運營商深度合作,深度挖掘智能社區和智能家居市場;通過和建筑業的緊密合作,在規劃階段就提前介入智能建筑的設計;拓展和民政部門、醫療機構的合作,開展視頻監護服務。
總之,安防企業在物聯網時代的發展,一方面,要結合市場需求看,深度挖掘細分市場;另外一方面,要把握主流技術方向,在數字化、高清化、智能化方面發展自主核心技術和應用標準體系,強化自身技術優勢和服務特色。物聯網時代安防行業發展前景廣闊,安防企業應該正視挑戰,把握機遇,實現騰飛。
相關文章
?順應物聯網時代趨勢,奧克斯“智造”不斷升級!
時代在變,技術在不斷升級,消費者對產品、品牌的認知和感受度也在變。空調行業面臨著新一波得挑戰,消費者們對空調的要求已不局限于制冷制熱,全面升級的智能化成為如今空調市場的全新主題。2017年,奧克斯投產了寧波智能工廠,實現了...
物聯網時代下,如何打造智慧新社區?
近幾年,智慧城市建設受到廣泛關注:據德勤發布的《超級智能城市》管理咨詢報告顯示,目前全球已啟動或在建的智慧城市有1000多個。從在建數量來看,中國以500個城市居于首位,占全球數量的一半,成為全球智慧城市建設的最大試驗場。...
物聯網時代下的智之屋,用技術推動發展,用科技改變生活
慶幸的是隨著物聯網的逐步發展,物聯網系統已經應用到了多個領域,從此讓傳統管理邁入現代化。重慶智之屋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作為新時代下的先行者,是一家集研發、生產、銷售與一體的高新技術企業,利用物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技術,向城市管...
物聯網時代:海爾、海康、京東方在物聯網浪潮中煥發新機
物聯網是一個具有萬億產業規模的新型市場,尤其我國作為全球最重要的物聯網市場,早在2018年物聯網產業規模就突破萬億大關。與此同時,我國已建成最大5G網絡,截至2020年底我國開通5G基站超71.8萬個。伴隨5G網絡部署日益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