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智能重慶”:全國首個物聯網基地在渝落戶
智能重慶是讓重慶實現城市信息化,而物聯網就是最重要抓手。它通過物體感知信息,經過數據處理后再對物體做出反向控制,其最大的意義是提升城市品質,改善民生。這是從城市的核心競爭力的角度來講;‘云端’可以理解為云計算,它就像城市的大腦,幫助其儲存、處理海量信息,去偽存真提供公共平臺和解決方案。
智能家居模型里的電視機、風扇、電燈等,都能夠按要求遠程開、關。
在秦大斌的夢想中,未來的重慶是一個“多云”、智能的國際化大都會。
到2020年,只需電腦或手機下達一個指令,城市便不再擁堵、居家變得智能、災害得以有效監控防治、市民可以足不出戶享受更好的醫療……人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簡單,一個云端智能城市雛形初現。
上百萬臺服務器機組晝夜無眠,來自全球的海量數據借助云計算在這里完成交換。昔日的西部偏隅———兩江新區水土鎮,儼然是全球不可或缺的數據中心。
作為中國移動重慶公司(下簡稱重慶移動)董事長、總經理,秦大斌正致力于編織這個夢想。
去年7月30日,中國移動物聯網基地落戶重慶。今年3月14日,中國移動與重慶市政府簽訂《創新物聯網應用———共建云端智能重慶》戰略合作協議。與此同時,全國物聯網基地正式落戶重慶南岸茶園新區。值得一提的是,這也是中國首個物聯網產業示范基地。
什么是“云端智能重慶”?
在中國移動與重慶市政府簽訂的這份戰略合作協議中,“云端智能重慶”概念首次曝光。
“智能重慶是讓重慶實現城市信息化,而物聯網就是最重要抓手。它通過物體感知信息,經過數據處理后再對物體做出反向控制,其最大的意義是提升城市品質,改善民生。這是從城市的核心競爭力的角度來講;‘云端’可以理解為云計算,它就像城市的大腦,幫助其儲存、處理海量信息,去偽存真提供公共平臺和解決方案。”市經信委主任沐華平說。
國家信息中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寧家駿曾形象地比喻道:A公司有臺計算機在北碚,B公司的設備在沙坪壩,兩家公司空間上不在一起,但可以通過網絡,生成一朵“云”,將兩家公司的設備連接起來。如遇到一組難算的大數據,A公司和B公司的電腦都無法獨立完成,就可以將兩家公司電腦的計算能力通過“云”連接起來,讓這[FS:PAGE]朵“云”幫著算。“說白了,就像拼桌子,兩家公司的桌子都太小,通過‘云’將其拼在一起,能在上面處理更大的東西。”寧家駿說,憑借這朵“云”,不僅僅連接幾家公司,它甚至可以將成千上萬臺電腦“拼”成一個超級計算機。
“智能城市”的概念可以追溯到2008年底,美國IBM公司提出的“智慧地球”概念。IBM首席執行官彭明盛設想,把感應器嵌入和裝備到電網、鐵路、橋梁、隧道、公路、建筑等各種物體中,并連接組成“物聯網”,然后將其與互聯網整合起來,實現人類社會與物理系統的整合。中國移動推出了汽車管家的服務,若汽車被盜,傳感器感知后,就會將信號迅速傳達處理系統分析判斷后,直接對汽車給出斷油的指示。這一切都不需要人來控制。
重慶則希望實現所有城區的數據覆蓋,全面整合電子政務、民生和商務信息等,為政府和市民提供全方位的應用服務,降低城市運行成本、提高城市運行效率,即建成“云端智能城市”。“今后,人們的生活將不是在一朵‘云’下,很可能是‘交通云’‘市政云’‘醫療云’等多‘云’環境中。”沐華平比喻。
和全球站在同一起跑線上
市委書記薄熙來提出通過“五個重慶”建設來增強城市的核心競爭力,一幅城市的美好愿景就在眼前。
“要更快更好地建設‘五個重慶’,物聯網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之一。反之,‘五個重慶’也為物聯網在重慶的發展,提供了政策支撐和市場基礎。”沐華平說。
以暢通重慶為例,如果對汽車和道路的運行狀況進行監控,再適時調度,城市會變得更加暢通,擁堵率降低20-25%。
“云計算之于全球,都是全新的概念,物聯網亦被稱為第三次信息浪潮。無論是發展云計算還是建設物聯網,全球都站在同一起跑線上,重慶毫無弱勢之感。重慶很有可能一躍而起成為新一輪競爭中的贏家。”秦大斌說。
黃奇帆認為,世界是可以重組的。全球資源正在不停進行著再分配,誰掌握了核心資源,就等于占在全球占據了一席之地。而在目前,全球資源的爭奪的焦點已不局限于石油、高科技產品和金融資金,數據資源也是爭奪焦點。信息資源在哪里儲存,不但會帶來可觀的稅收,還將產生產業鏈上額外的附加值。
“一般而言,當‘云計算’的業務規模達到上千億美元時,催生的商機將按‘1:6’的比例放大,預計衍生的產值將達到6000億美[FS:PAGE]元。”沐華平稱。
秦大斌以中國移動為例說,目前,中國移動已從移動通信專家,轉變為信息專家。“一字之差大不相同,”秦大斌表示,2G時代,運營商的之間的競爭集中在通話業務上,通話收入占總收入的7成。然而,在有線網絡帶寬增加和實現3G無線網絡的前提下,物聯網和云計算的應用將使運營商產生更多增值業務。物聯網產業鏈長,涉及傳感器、通信模組、終端設備、系統集成、軟件開發、市場推廣、客戶服務等多個環節,物聯網應用的推廣將為價值鏈上各環節及其相關產業帶來巨大商機。
市民刷手機購物不是夢想。
不乏“兩情相悅”案例
事實上,重慶在發展“云計算”產業過程中,并不缺乏“兩情相悅”的案例。在一次活動中,中國聯通集團董事長常小兵和南岸區區長劉寶亞恰好同桌。兩人第一次見面,聊起了聯通未來的發展方向,其中就談到無線近距離通信系統。當時,茶園新區已經開始備戰全國物聯網基地。
劉寶亞試探著問常小兵:“能不能把基地落到我們這里?”
常小兵的回答很直接“憑什么落在你們哪里?”常小兵還半開玩笑地說,“如果你們有本事把工信部的物聯網基地放到你們那里,我就放下來。”
餐桌上的對話未必當真,可劉寶亞卻當了真。
2010年12月中旬,當劉寶亞看到工信部批復同意重慶建設全國物聯網基地的紅頭文件時,立刻給常小兵打去電話,“你還記不記得你跟我有一個承諾哦。”沒過幾日,劉寶亞就把紅頭文件送到了常小兵辦公室。
君子無戲言,常小兵爽快應允。聯通無線近距離通信系統就這樣落到了茶園新區。
不止聯通,3月14日,華為、中興通訊、海爾智能家電、格力電器、北大方正等41家國內外知名企業與南岸區政府簽訂入駐或合作協議,總簽約金額超過200億元。其中有2/3的企業,都是主動找到茶園新區。
“茶園新區被信產部和各大企業認同,正是站在這個大環境考慮的。”南岸區政協副主席、茶園新區管委會主任馬勇說。
重慶物聯網應用起步較早。早在2002年,重慶移動就開發了第一個物聯網項目———重鋼脫硫監控,使遠在澳大利亞的企業管理者可以隨時通過手機監測到生產情況。經過近十年積累,重慶移動在工業監測、智能交通、城市管理、公共安全、平[FS:PAGE]安家居、老人護理等多個領域,開發了數十個物聯網應用產品。重慶地區的物聯網產品用戶已發展到40萬戶。中國移動的全國級的M2M中心運營平臺也落戶重慶。
從研究開發實力來講,重慶也積累了一定經驗。重慶郵電大學參與了工業無線標準的制定,成為該領域三大國際主流標準之一;參與的TD-SCDMA移動通訊標準被國際接受為第三代移動通訊標準,現在正參與TD-LTE的4G的標準研究。
在產業鏈的下端,重慶有一批新老傳感器和電子元器件類的企業,如重郵信科。還有一些跨國公司,如思科在重慶建交換機制造基地,惠普建服務器、存儲器生產基地,宏碁生產移動終端的研發中心等。這些企業為云計算、物聯網提供了支撐。
此外,政府的大力支持也是重慶脫穎而出的關鍵。“不僅試點示范一起抓,還給予本地和外地物聯網相關產業眾多政策和稅收上的優惠。”馬勇說。
云端智能城市大備戰
如今,備戰端智能城市,重慶正緊鑼密鼓的進行著。
全球最大的物聯網體系———公共安全視頻系統建設已于去年底開工,未來2-3年內,將在全市主城區安裝50萬個攝像頭的傳感網絡;由中國移動架構的通訊網絡將在5年全部建成;在岸、離岸云計算中心也將在十二五期間建成運用。按市政府規劃,這樣的云端智能城市將在2020年輪廓初現,智能工業、智能交通、智能電網、智能物流、智能農業、智能醫療等8大領域有將在應用方面有重要突破。
2月中旬,我市與阿里巴巴網絡有限公司簽訂戰略合作備忘錄,雙方將在發展國際電子商務的基礎設施建設、全球產業投資等領域共同探索,力爭在“云計算”、電子商務全球股權投資、電子商務教育培訓等方面有所突破。
3月2日,市經信委發布消息稱,我市將在兩江新區約10平方公里的區域內,建設一個有創新監管機制做支撐的“國際離岸云計算數據特別管理區”,以兌現我市搶奪國際云計算中心地位的宏愿。
重慶“國際離岸云計算數據特別管理區”內分三期規劃了一個占地約為3平方公里的符合國際標準的數據機房,該項目第一期總投資約1.5億美元,其中機房內部建設、云計算軟硬件平臺等投資約3000萬美元。
根據此前披露的信息,“國際離岸云計算數據特別管理區”不與境內法人機構或個人發生經濟關系,只是將數據傳輸到重慶集中處理后,再傳輸出去,[FS:PAGE]原理上大致與沿海地區的實物加工貿易一樣,因此在監管機制上有所創新。目前,“國際離岸云計算數據特別管理區”已獲國家相關部委支持。
3月初,市政府與亞太地區最大的獨立電信服務提供商———亞太環通簽訂戰略合作備忘錄;3月14日,中國移動加盟重慶“云計算”建設,在重慶設立離岸數據傳輸專用通道直聯海纜,聯合重慶國際離岸云計算特別試驗區核心企業,承接跨國企業的離岸云計算數據業務等,支持重慶打造國際離岸云計算特別試驗區。未來五年,中國移動將投入150億元建設基礎信息網絡,這包括新建TD基站約5000個,新建WLAN熱點2000個。
“另外,中國移動還將建設無線城市統一門戶平臺,將與政務辦公、企業運營、市民生活密切相關的移動互聯網、物聯網、移動電子商務應用進行有機融合,通過一個統一的門戶平臺接入,向政府機構、企業、市民、外來訪客和旅游者提供‘隨時、隨地、隨需’的云端智能綜合信息化應用服務。”秦大斌說。
茶園則將按“微笑曲線”進行布局,著重發展產業的前端和終端。這包括,吸引國內研發機構落戶,包括吸引華為、中興、清華同方等知企業的研發團隊。在終端市場方面,將研發專業性強的行業產品。預計,茶園新區物聯網產業將在十二五期間完成收入500億元。
“隨著越來越多的跨國公司來渝儲存數據,全球數據在重慶實現大進大出,重慶的城市開放度將大大提高,有望成為全國甚至全球的數據信息中心。”沐華平說。
相關文章
HID Global門禁系統積極助力智慧重慶安全建設
隨著中國“城鎮化”進程的推進,城市人口的持續增多將帶給城市各種壓力與挑戰。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目前,城市居民占全國人口的51.27%,達6.908億人,城市發展正面臨安全隱患、環境污染、交通擁擠等問題。
由“數字重慶”向“智慧重慶”躍升
2月19日,記者從市規劃局獲悉,該局已成立“智慧重慶”項目工作組,將地理信息框架與物聯網、云計算等技術相融合,在重慶市現有地理信息資源基礎上建設“智慧重慶”。
建千億級物聯網產業基地 做“智慧重慶”
物聯網建設提速 重慶要建“智慧重慶”
2月19日,記者從重慶市規劃局獲悉,該局已成立“智慧重慶”項目工作組,將地理信息框架與物聯網、云計算等技術相融合,在重慶市現有地理信息資源基礎上建設“智慧重慶”。
物聯網建設提速 重慶要建"智慧重慶"
2月19日,記者從重慶市規劃局獲悉,該局已成立“智慧重慶”項目工作組,將地理信息框架與物聯網、云計算等技術相融合,在重慶市現有地理信息資源基礎上建設“智慧重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