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智慧城市”建設面臨的三大難題
當前全球正面臨著物聯網、下一代互聯網、云計算等新一輪信息技術變革,知識經濟的迅猛發展使信息資源日益成為社會至關重要的生產要素,信息化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引領和支撐作用進一步凸顯。隨著全球信息技術革新步伐加快,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動力和環境正在發生深刻變化,城市信息化應用需求也在不斷提升,為加快"智慧城市"建設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和發展空間,同時,在機遇面前也出現了諸多難題。目前,"智慧城市"建設中遇到的最迫切的難題為城市信息資源共享不夠,各政府、部門間業務協同不強,實現信息化便民、惠民的目標不明確。
信息資源共享是信息化交流傳播的最終目的,城市信息化建設中不僅需要解決技術上的難題,更為重要的是要建立科學的強有力的組織領導機制、咨詢決策機制、推進落實機制和評估監督機制,確保智慧城市建設做到統籌協調、共建共享。目前,信息化管理運營體制和機制尚未健全,尤其缺少運營準入標準,部門各自為戰、信息互不共享等現象還普遍存在。
業務協同與信息資源共享是互利互通的,政務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和共享的水平越高,各部門間重點業務應用、協同能力就越強,信息資源共享為業務協同奠定基礎。目前,信息資源開發利用和業務協同共享水平整體較低,部門之間的信息資源共享較少,因此,對于提升政府信息資源共享和業務協同提出了迫切希望。
此外,城市信息化建設應該貼近經濟社會發展、貼近百姓生活、貼近實際需求,以老百姓的信息生活為導向,以便民惠民為基本前提。為人民服務的信息化、讓人民群眾受益的信息化才是真正的信息化。目前,信息化建設中普遍存在管理機制不完善、領導重視程度低、部門自身利益等諸多問題,很難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便民、惠民。
我國城市信息化建設正處在一個關鍵時期,面對當前問題,筆者認為,首先應從體制機制上推進落實機制和評估監督機制,確保智慧城市建設做到統籌協調、共建共享。其次,制定一套規范的職責分配、資金注入體現,明確各部門智能、保障各項資金順利運轉,為智慧城市建設過程保駕護航。最后,要制定統一的評估考核標準,加快健全重大項目的監督管理機制,加強對重大項目的立項、招投標、資金使用、項目驗收、效果評價等環節的監督管理,有效考察、監測和評估"智慧城市"建設各項任務的實施進度。
"智慧城市"建設是一項長久的工程,[FS:PAGE]在具體執行過程中,會遇到諸多各種各樣的問題,我們要認清智慧化建設對于未來城市發展的影響以及必然趨勢,明確以實現各級政府、機構高效、便捷運轉、服務,人民健康、幸福生活為目標,這樣,城市建設將更加少走彎路,更快實現。
相關文章
現代邊緣、無線和堅固的物聯網無線網關如何幫助改善智慧城市
部署在智慧城市中的大多數物聯網或工業物聯網都會生成大量數據,這對于許多應用程序來說都是完美的。但是,要將這些數據轉化為有意義的東西,需要按時處理和交付。例如,智能城市交通監控系統使用多組物聯網傳感器和攝像機來收集現場數據,然后...
為何說物聯網安全將成為智慧城市發展的基石?
疫情大考下,眾多智慧城市的技術應用在戰疫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近年來,在政策、社會、技術和實踐背景等四維利好的推動下,中國智慧城市建設蓬勃發展。根據IDC最新發布的報告顯示,2020年,中國智慧城市建設支出規模將達到180...
大數據在智慧城市中的五大應用
智慧城市是基礎設施發展的新熱詞。隨著涌入城市的人口穩步增加,以及對更好地處理資源的需求不斷增長,舊金山和首爾等幾個城市正在試驗新興技術,使他們的城市更加智能。這些新趨勢技術包括物聯網(IoT)和大數據,它們徹底改變了我們分析人...
彈性智慧城市需要監控視頻數據
COVID-19告訴我們,城市在管理和遏制危機方面一直發揮著關鍵作用。正如《今日城市》的一份報告所指出的那樣,后COVID之路需要改變市政思維——從建設“智慧城市”到建設“有彈性的城市”。當我們開始關注在這種比例的大流行之后生...
十位院士對智慧城市的理解
隨著杭州宣布打造全國新型智慧城市以及廣東政務云3億元大單的“空降”,智慧城市的話題一直處在新基建浪潮的旋渦中心地帶。一方面,北上廣深杭、雄安、濟南、海南都盯上“智慧城市第一城”的金字招牌,試圖通過新基建政策加持,推動一把手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