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工程專業規劃教材會議召開 物聯網叢書發行
4月22日消息,今天上午由機械工業出版社組織的“物聯網工程專業規劃教材”編委會預備會議在北京舉行。無錫物聯網產業研究院馬建博士、北京郵電大學教授馬嚴、清華大學任勇教授應邀參加了討論。會議透露,今年將有一大批學以致用的互聯網叢書與讀者見面。
據透露,為了適應物聯網技術發展的新趨勢和新特點,以及新時期對物聯網專業技術人才培養工作需要,機械工業出版社特邀了來自全國從事物聯網相關研究和教學的工作單位的支付。例如,無錫物聯網研究院、中國科學院、北京郵電大學以及中國移動、國家電網、諾基亞等單位首先科學家、校長、院長、教授、高工、資深研究員的鼎力支持。
據透露,從2009年12月份至今,以及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其中《物聯網技術概論》已于3月11日出版發行,《物聯網技術應用》《物聯網試驗教程》將于本月底出版發行;《物聯網中的無線傳感技術》預計7月份出版;《M2M應用技術》、《RFID識別技術》、《物聯網中的安全技術》、《物聯網中的定位技術》等將在2011年陸續出版發行。
無錫物聯網產業研究院馬建博士接受通信產業網(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以“感知中國”為理念的無錫在物聯網方面取得巨大成果。物聯網教材旨在培養大學院校物聯網技術專業人才,同時也向整個社會普及物聯網知識。目前,物聯網在國家電網、交通、安防、以及醫療等領域得到了普遍的應用,前景尤其美好。
編委會主任專家、《物聯網技術概論》作者簡介:
馬建, 赫爾辛基工業大學科學博士,現任無錫物聯網產業研究院首席科學家,北京郵電大學和中科院計算所等院校的兼職教授和博士生導師,原諾基亞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長期從事移動通信(網絡和手機)、IPv6、移動互聯網以及無線傳感網等領域的研究和管理工作。獲得國際發明專利授權47項,在申請的國際專利數十項,發表專業論文300余篇,主編科技專著三部。現在還擔任“感知中國”物聯網聯盟秘書長、中國計算機學會無線傳感網專委會副主任、中國電子學會物聯網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等專業團體的職務。
本次會議重要專家簡介:
馬嚴:1982年畢業于北京郵電大學(原北京郵電學院),現任職:北京郵電大學信息網絡中心副主任、CERNET華北地區網北京郵電大學主節點主任、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2003年3月13日在中國臺北召開的 負責亞太地區IP地址資源分配的亞太地區互聯網信息中心(APNIC)第15次會議上,馬嚴教授以高票成功當選APNIC執行委員會委員,從而使來自[FS:PAGE]中國的委員在APNIC 7位執行委員會委員中繼續占有4位,超過半數。主要研究領域:負責北京郵電大學“211工程”公共服務體系中校園計算機網的建設。作為專家組成員參加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CERNET、中國ATM科學實驗網工程、中國高速互聯研究試驗網NSFCnet等多個國家工程的建設。參加國家95重點科技攻關、"863"等多個科研項目的研究。多次獲得國家和部級科技進步獎獎勵。目前從事基于TCP/IP網絡的網絡管理技術、網絡安全技術、移動IP技術、IPv6技術及其應用等領域的研究工作,也是第二代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CERNET2)專家組成員。
李建中:哈爾濱工業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 程系 教授、主任、中國計算機學會理事、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傳感器網絡專委會副主任、數據庫專委會副主任、《IEEE Trasactions on Knowledge and Data Engineering 》、《 Journa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計算機學報》、《軟件學報》、《計算機研究與發展》等學術刊物編委,主要從事數據庫、數據倉庫、數據挖掘、傳感器網絡等方面的基礎研究, 1995 年獲得國家杰出青年基金、 2004 年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2001 年獲得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稱號、 1995 年被評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
崔莉: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員,無線傳感器網絡實驗室主任,中科院引進海外杰出人才“百人計劃”擇優支持入選者,中國計算機學會高級會員, IEEE 會員,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傳感器分會理事,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微納器件與系統技術分會理事。研究方向為傳感器技術和傳感器網絡。承擔了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863 、 973 、科技支撐、國家發改委下一代互聯網、北京市科技計劃項目和對外合作項目等多項傳感器網絡國家和地方課題,實現了包括環境監測、煤礦安全、遠程醫療、智能交通等多項傳感器網絡技術的原型系統及實際應用。
叢書編委會成員介紹:
l 叢書編委會名譽主任為國家973物聯網首席科學家、無錫物聯網產業研究院院長、第四屆國家信息化咨詢專家委員會委員、國家傳感網標準化工作組組長、國家物聯網聯合標準化工作組常務副組長劉海濤
l 叢書編委會主任為無錫物聯網產業研究院首席科學家、中國計算機學會無線傳感網專委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電子學會理事和中國物聯網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馬建
l 多名編委來自中國計算機學會無線傳感網專委會、中國電子學會中國物聯網專家委員會
已出版圖書簡介:
書名:[FS:PAGE]《物聯網技術概論》
書號:ISBN 978-7-111-33323-4
叢書:物聯網核心技術叢書
定價:36.00

出版背景:
l 物聯網被譽為是繼計算機與互聯網之后的“第三次信息化浪潮”, 代表著信息通信技術的發展方向,有望成為下一個突破萬億元規模的新興產業
l “物聯網”于2010年寫入溫家寶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國家發改委明確表示推進物聯網應用已經正式列入國家十二五規劃
l 機械工業出版社邀請來自全國從事物聯網相關研究和教學工作的單位,如無錫物聯網產業研究院、中國科學院、北京郵電大學、清華大學、東南大學、電子科技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江南大學等,以及產業界,如中國移動、國家電網、諾基亞等的首席科學家、校長、院長、資深研究員、教授、高工、研究及教學團隊,成立了《物聯網核心技術叢書》編委會
本書賣點:
l 國內第一本涉及中國物聯網標準制定的物聯網圖書
l 由著名指揮自動化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戴浩作序
l 本書編寫得到了無錫市新區管委會、國家傳感信息中心管委會、無錫市信息化和無線電管理局等政府機構的支持和指導
l 本書出版得到了“感知中國”物聯網聯盟的大力推動和支持
l 寫作牽頭單位為國內物聯網產業的領軍先鋒——無錫物聯網產業研究院
l 寫作大綱由國內近20家與物聯網相關的企業、科研機構和知名高校共同討論完成
讀者對象:
l 機關、企事業單位、機構中,負責物聯網、下一代網絡有關政策規劃和制定人員
l 物聯網產業鏈相關企業戰略決策人員、研究與技術管理人員
l 大中專院校物聯網工程、計算機、通信及相關專業的師生
l 對物聯網、云計算、RFID等熱點技術感興趣的廣大讀者
物聯網行業、技術簡介
“物聯網”是繼計算機、互聯網和移動通信之后的又一次信息產業浪潮。2009年8月國家提出“感知中國”戰略,2010年3月“物聯網”被正式列為國家重點發展的五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物聯網已成為國際新一輪信息技術競爭的關鍵點和制高點。加快發展物聯網產業,不僅是各地提升信息產業綜合競爭力、培育新增長點的重要途徑,也是促進產業結構調整、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的重要舉措。
(1)相關政策信息
“物聯網”無疑是2009年以來最熱門的詞匯之一,全球歷經金融危機沖擊后,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刺激世界經濟復蘇成為了最大的挑戰。物聯網作為同互聯網、移動網、通信網同等重要的一種網絡,迎來自身發展的重大機[FS:PAGE]遇。2009 年8月至今對中國物聯網的發展可謂是不平凡的一年。
l 2009 年8 月7 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無錫微納傳感網工程技術研發中心視察并發表重要講話,表示中國要抓住機遇,大力發展物聯網技術。
l 2009 年8 月26 日,工信部總工程師朱宏任在中國工業經濟運行2009 年夏季報告會上表示,我國也正在高度關注、重視物聯網方面的研究。
l 2009 年9 月11 日,工信部傳感器網絡標準化工作小組的成立,標志著我國將加快制定符合我國發展需求的傳感網技術標準,力爭主導制定傳感網國際標準。
l 2009 年11 月3 日,溫家寶總理在人民大會堂向首都科技界發表了題為《讓科技引領中國可持續發展》的講話,再次強調科學選擇新興戰略性產業非常重要,并指示要著力突破傳感網、物聯網關鍵技術。
l 2010年1月4日上午,無錫物聯網產業研究院在新區太科院揭牌。在無錫市政府拉開物聯網大發展的序幕之后,其他地方政府也為爭奪下一個信息產業浪潮中的領導地位展開了激烈競爭。繼無錫成立中國物聯網研究發展中心之后,2010年3月2日上海物聯網中心在上海嘉定揭牌。
l 2010年6月22日,中國國際物聯網大會在北京成功召開。
l 2010年7月2日,教育部公布“同意設置的高等學校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本科新專業名單”,物聯網工程、傳感網技術、智能電網等新專業赫然在列。
2010 年3 月5 日,溫家寶總理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指出,要“大力發展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生物醫藥、信息網絡和高端制造產業。積極推進新能源汽車、三網融合取得實質性進展,加快物聯網的研發應用。加大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投入和政策支持。”業內人士表示,這是“物聯網”首次被寫進政府工作報告,這也意味著物聯網的發展進入了國家層面的視野。據悉,中國已經規劃2020 年之前投入3.86 萬億元資金用于物聯網研發。
(2)企業需求
物聯網注定要催化中國乃至世界生產力的變革。在信息產業的發展過程中,物聯網是中國真正的戰略新興產業,是一個機遇,它能使我國信息產業有可能超越國外。互聯網時代帶動更多的是第三產業的發展,而物聯網的興起將聯動第一、第二產業。“物聯網”產業具有產業鏈長,涉及多個產業群的特點,其應用范圍幾乎覆蓋了各行各業。
(3)材料整理與分析
美國咨詢機構Forrester預測,到2020年,物聯網大規模普及,世界上物與物互聯的業務,跟人與人通信的業務相比將達到30比1,物聯網將發展成一個萬億級的通信業務。
因[FS:PAGE]受物聯網熱刺激,2009年9月中旬,以遠望谷、新大陸、廈門信達、東信和平、大唐電信、上海貝嶺為代表的物聯網題材股逆勢拉升,連續數天漲停。物聯網概念股的瘋狂逆向拉升充分表明了物聯網的強大生命力和影響力,物聯網再次在中國掀起了巨大波瀾。
根據易觀國際最近發布的國內首部物聯網全景報告《中國物聯網白皮書之一——無線傳感器網絡的機遇與挑戰》中數據顯示,作為物聯網現階段發展核心的無線傳感器網絡(WSN)產業,其市場規模將在未來兩年內增長15倍,達到40億元。無線傳感器網絡的發展,還將帶動RFID等其他物聯網產業,為其提供更明確的應用方向和更豐富的市場機會。無線傳感網市場規模如圖4所示。
作為整個物聯網行業的支撐技術之一,RFID同樣備受關注。2009年,全球RFID市場規模達到87億美元,2010年是世界物聯網元年, RFID必將有一個飛速的發展階段,在經濟復蘇的推動下,諾達咨詢《物聯網系列-全球物聯網發展現狀與趨勢研究報告2010》研究表明,其市場規模在 2012年有望達到212億美元,應用將滲透到物流、零售、醫療、金融等多個領域。近年全球RFID市場規模如圖5所示。從RFID 技術的經濟規模來看,有研究機構數據表明,2009年我國RFID產業規模達79.5億元,到2010年我國RFID 產業規模將可能突破100億元。
中關村物聯網產業聯盟、長城戰略咨詢聯合發布的《物聯網產業發展研究(2010)》報告描繪中國物聯網產業發展路線圖為:“從現在起到2020年的十年里,中國物聯網產業將經歷應用創新、技術創新、服務創新三個關鍵的發展階段,成長為一個超過5萬億規模的巨大產業。”該報告對物聯網產業鏈、發展階段和未來規模進行分析指出:
1)物聯網產業鏈由應用解決方案、傳感感知、傳輸通信、運算處理四大關鍵環節構成,并以應用解決方案為核心。
2)中國物聯網產業發展路線圖——未來10年,中國物聯網產業將經歷應用創新、技術創新、服務創新3個階段,形成公共管理和服務、企業應用、個人和家庭應用三大細分市場。
3)中國物聯網產業的總體規模,預計到2015年將超過1萬億、2020年將超過5萬億。
在2010 無線通信應用(國際)研討會上,中國信息化推進聯盟常務理事長鄧壽鵬對3G 與物聯網的發展進行了深入闡釋。他表示,未來一段時間將是物聯網發展的高潮,它將與互聯網已經更深入的影響人們的工作與學習。他認為,2010 年,物聯網產業規模將達到2 千億元人民幣,到2015 年,將達7500 億元規模,2020 年物聯網將成為互聯網的主[FS:PAGE]體。
通過以上材料可知,以物聯網產業發展為重點的新興產業培育與發展,已成為后危機時代,主要國家和地區振興經濟、把握未來經濟發展命脈的重要抓手。物聯網作為中國真正的戰略新興產業,特別是其對相關產業的帶動作用顯著,市場前景廣闊,專業技術人才的培養正處于起步階段。出版行業也將會因其分到不小的一塊蛋糕,有關物聯網的圖書很有可能成為時下中國出版的新熱點。
(4)物聯網行業最新動態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張曉強10月28日出席2010中國國際物聯網博覽會時表示,國家十二五規劃已經明確提出,要發展寬帶融合安全的下一代國家基礎設施,推進物聯網的應用。他介紹說,目前國家發改委正圍繞物聯網的技術、標準、應用示范等內容做相關的推進工作。這表明推進物聯網應用已經正式列入國家十二五規劃。
博覽會上發布的《2009-2010中國物聯網年度發展報告》稱,2009年中國物聯網產業市場規模達1716億元,物聯網產業在公眾業務領域、以及平安家居、電力安全、公共安全、健康監測、智能交通、重要區域防入侵、環保等諸多行業的市場規模均超過百億。預計2010年中國物聯網產業市場規模將超過2000億元。 至2015年,中國物聯網整體市場規模將達到7500億元,年復合增長率超過30%,市場前景將遠遠超過計算機、互聯網、移動通信等市場。《年報》同時闡述了技術供應商、應用與軟件提供商,系統集成商,網絡提供商,運營及服務商等七個物聯網產業鏈環節的內在關聯與發展規律;并預測了物聯網未來可能出現的5種商業模式和13個率先應用領域以及全球物聯網將經歷的4個發展階段。
(5)物聯網核心技術中亟待出版的方向
隨著物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商業化,以物聯網產業發展為重點的新興產業培育與發展,已成為后危機時代,主要國家和地區振興經濟、把握未來經濟發展命脈的重要抓手。物聯網作為中國真正的戰略新興產業,特別是其對相關產業的帶動作用顯著,市場前景廣闊,專業技術人才的培養正處于起步階段。出版行業也將會因其分到不小的一塊蛋糕,有關物聯網的圖書很有可能成為時下中國出版的新熱點。
物聯網核心技術與工作中必須掌握的技術有:物聯網核心概念或標準/框架、RFID、感知技術、無線傳感網、M2M、無線通信、嵌入式軟件、信息安全、行業應用等。
(6)物聯網工程專業教材亟待出版的方向
2010年7月12日,教育部公布的“高等學校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本科新專業名單”中,與物聯網相關的專業開設37個,在試點后會在全國[FS:PAGE]范圍內開展。
在物聯網工程專業課程設置中,課程體系中多包含的課程名稱有:物聯網技術導論、無線傳感網技術、傳感器原理與檢測技術、RFID技術、物聯網實驗、M2M技術概論、短距無線通訊技術、物聯網安全技術、嵌入式系統技術等。數據來源包括:中國物聯網、北京師范大學、南京郵電大學、江南大學、東華理工大學、西安郵電學院、同方股份有限公司、無線龍通訊科技公司。
相關文章
快速成功地連接物聯網產品的5個技巧
對于物聯網設備制造商來說,蜂窩物聯網是實現互聯網連接的最可靠和最容易獲得的方式之一。根據ABIResearch的數據,到2026年,全球蜂窩物聯網設備總數將達到57億。蜂窩物聯網的采用正在增長,因為它易于部署和擴展。您只需要一...
江西:到2023年底物聯網產業規模突破2000億元
5月19日,記者從江西省工信廳獲悉,為深入實施數字經濟做優做強“一號發展工程”,加快江西物聯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江西省工信廳、省委網信辦、省科技廳等9部門聯合出臺《江西省加快推進物聯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
物聯網加速融入生活場景,智能家居設備能做什么?
智能設備和物聯網已經進入現代家庭生活的幾乎所有方面。從您的安全系統到冰箱,“智能”電器已成為新常態。但它們真的能讓你的家變得更好嗎?或者所有這些智能家電只是另一種時尚,從長遠來看,您最終會后悔花額外的錢?讓我們來看看在家里裝滿...
京東方:物聯網創新業務打開更多增長空間
從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到莫斯科城鐵列車,再到紐約商超門店,如今,物聯網創新解決方案已覆蓋全球眾多地區、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帶給人們全新的體驗。而這一改變的背后,正是京東方在物聯網領域取得的豐碩成果。夯實全球半導體顯示霸主地位...
5G如何改善物聯網部署的6個示例
隨著數字化轉型如火如荼地進行,連接的設備數量正在快速增長。IDC數據預測,到2025年,每分鐘連接的物聯網設備將達到152,200臺。雖然這將轉化為更多的數據,從而有更多的途徑來提高效率,但對于這種數據交換來說,一個強大的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