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C:2015年90%電視將成智能電視 功能驅動市場
4月22日 北京消息 2011年毫無疑問成為了智能電視的“元年”,從CES展到最近各大廠商紛紛推出各自的智能電視產品都在印證著這一點。
市場研究機構IDC預計,2011年至2015年,中國智能電視市場年復合增長率將達60%以上。到2015年,90%左右的電視都將成為智能電視,市場容量將達7600萬臺。
智能電視區別于傳統的電視,全部帶有內嵌的操作系統(如Android,Windows,Linux等)平臺,提供諸如互聯網電視、家庭互聯、游戲等娛樂型應用,乃至家庭安防、教育和醫療等諸多智能化的功能。
同時,智能電視基于內嵌的操作系統,用戶可以自行安裝、運行和卸載應用,從而實現對電視的某些功能進行加載、擴展或刪除。
隨著傳統電視機產品具備越來越強的IT屬性,更多的IT廠商紛紛加入了智能電視市場的競爭,例如消費者耳熟能詳的英特爾、AMD、微軟和聯想等等。
IDC亞太區研究副總裁霍錦潔認為,盡管智能電視已經成為信息類IT產品,但是與傳統的IT市場不同,智能電視市場不是技術驅動型,而是功能驅動型。參與其中的廠商,尤其是IT廠商,必須建立與傳統IT產品市場不一樣的商業模型。
IDC中國負責顯示設備研究的分析師張衛指出,這個觀點可以從以下兩方面進行解讀。
一方面,消費者體驗決定功能驅動市場,技術難以成為吸引消費者的條件。以PC產品為代表的傳統IT產品,技術的升級換代會一波接一波的驅動整 個市場的增長,每一輪的增長都會帶來硬件與軟件的大幅升級,但是這一點很難在智能電視市場復制。
智能電視市場脫胎于傳統電視市場,消費者在選擇智能電視產品的時候,最關心的問題往往是這臺 電視能提供什么樣的功能,這些功能是不是實用,以及在使用這些功能的時候是不是方便。至于這些功能如何實現,用的是Android或Windows系統,是英特爾還是AMD的處理器,是雙核還是四核,則并非 智能電視消費者最關心的內容。
另一方面,廠商需要平臺式的解決方案。“平臺”封裝著硬件、軟件和應用,在智能電視的價值鏈中處在上游的位置。由于智能電 視市場功能驅動的特點[FS:PAGE],提供功能的“平臺”對智能電視市場的最終產品至關重要。
由于智能電視廠商在智能平臺技術研發方面不可能投入過多的資源,再加上智能電視的軟硬件標準目前仍然非常混亂,因此上游廠商要想與智能電視廠商合作,提供平臺式的解決方案遠比提供單純的芯片或軟件產品更有吸引力。
相關文章
Firefox OS智能電視今年下半年面世
1月7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在電子消費展上,Mozilla公司宣布,將把FirefoxOS(火狐)智能電視領域,并率先與日本松下公司合作推出一款火狐系統智能電視。
智能電視外來和尚先天不足
BI Intelligence最新報告顯示今年智能電視將成為市場主流,其銷量將在電視設備銷量中占據大半份額。英國數字電視研究公司(Digital TV Research)的最新報告則顯示,2018年,全球將有超過7.59億聯網...
海信推出首款支持Wi-Fi的智能電視機
全球有線和無線通信半導體創新解決方案的領導者Broadcom(博通)公司(Nasdaq:BRCM)宣布,與中國領先的電視機制造商海信合作。作為雙方合作的一部分,Broadcom和海信將為中國市場設計和開發支持Wi-Fi的消費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