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2年江苏省智能电网产业发展专项规划纲要--华夏物联网

亚洲男人的天堂在线播放,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清纯,日本乱人伦片中文三区,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乱码三区,777亚洲熟妇自拍无码区

2009-2012年江蘇省智能電網產業發展專項規劃綱要

業界動態
國脈物聯網
2010-05-18
[ 導讀 ] 智能電網產業是全球應對環境變化、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減少碳排放而發展起來的新興產業,江蘇在智能電網產業方面基礎較好,起點較高,產業鏈完善,是最具發展條件的地區之一。發展智能電網產業對實施我省新興產業發展戰略,搶占新一輪產業發展的制高點,具有積極作用。為

  智能電網產業是全球應對環境變化、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減少碳排放而發展起來的新興產業,江蘇在智能電網產業方面基礎較好,起點較高,產業鏈完善,是最具發展條件的地區之一。發展智能電網產業對實施我省新興產業發展戰略,搶占新一輪產業發展的制高點,具有積極作用。為促進我省智能電網產業發展,結合我省實際,特制定本規劃綱要。規劃期為2009-2012年。


  一、發展背景與現狀


  (一)產業界定與特點


  智能電網是2003年由美國作為對未來電網的構想而提出的,此后通過一些國家和企業的研究,不斷得到豐富和完善。目前對智能電網雖然還沒有形成統一的定義,各國的提法也不盡相同,但有一點是一致的,即智能電網是采用先進的數字和通信技術對傳統電網的各個環節進行升級改造,使之更加安全、可靠、環保、經濟、高效,電網能靈活地接納更多的可再生能源,并可與用戶之間進行電能、信息的雙向流動。有的將智能電網描述為:在物理的電網之上,建立基礎信息交流平臺,將相關設備、裝置、系統、用戶、員工、電能等互動起來。通過對用戶側和需求側的隨需訪問和智能分析,實現更智慧、更科學、更優化的電網運營管理,達到更高的安全保障、可控的節能減排和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國家電網公司則從我國電網較為薄弱的實際情況及其承擔的跨區資源優化配置功能出發,提出智能電網首先應當是堅強的電網。堅強是智能電網的基礎,智能是堅強電網充分發揮作用的關鍵,兩者相輔相成、協調統一。綜合各方面說法,可以認為智能電網是建立在先進的數字和通信技術基礎之上的,實現可靠、安全、經濟、高效、環境友好的電網。它具有高效、清潔、靈活、堅強四大特征。高效,是指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清潔,是指減少污染物排放對環境的影響;靈活,是指多種有利于節能減排的技術都可靈活接入電網;堅強,是指在各種擾動下,電網都能安全可靠地運行。


  智能電網涉及的主要產業可分為新能源發電并網、復合材料、電線電纜、變配電、計量檢測、電力系統自動化、儲能、電動汽車接入、通信、信息10大類。其特點是傳統電力裝備產業與新興產業的高度融合,產品高度集成,技術含量和附加值高,產業鏈長,經濟帶動作用強。通過智能電網產業的發展,還能相應促進風力發電、太陽能發電、生物質發電等新能源產業的規模化發展和電動汽車的普及。鑒于對能源生產和使用方式的革命性影響,及其對相關產業的拉動作用,智能電網已成為我國實施能源發展戰略、把握全球產業調整機遇、搶占新一輪發展制高點的重要產業之一。


  (二)發展背景與趨勢


  隨著氣候變化問題和能源供應安全問題愈來愈嚴峻,智能電網引起了很多國家政府的重視。2009年,美國奧巴馬政府提出了應對金融危機、拉動經濟復蘇的一攬子計劃,其中投入超過百億美元的智能電網被認為是美國能源發展戰略的重心。通過智能電網及相關產業發展,美國期望降低能源對外依存度,節約能源投資,并再次主導全球技術與經濟的制高點。除美國以外,丹麥、意大利、日本、英國等都已提出或即將提出智能電網建設計劃。總體看,世界各國發展智能電網的動因不同,實現路徑和在具體工作中的側重點也不同。如丹麥發展智能電網的側重點是利用儲能技術解決風電的間歇性對電網的沖擊問題。意大利發展智能電網的側重點是大力推進智能電表以有效削減高峰負荷和節省電力投資。無論具體做法如何,這些國家都把智能電網當作電網發展的未來趨勢和"低碳經濟"的重要驅動因素。


  智能電網的發展與國情密切相關。我國地域廣、人口多,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差異大,能源資源分布不均衡,智能電網的建設必須結合自身實際,明確重點,分步實施。當前國家電網公司提出了建設"堅強智能電網"目標,認為智能電網是堅強網架與智能化的高度融合,是包括發電、輸變電、配電、用電、調度自動化、通信等各個環節和各電壓等級的有機整體。堅強智能電網的建設重點,包括建設堅強的交直流特高壓電網,為大型能源基地(包括常規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集約開發和電力集中外送創造條件;建設智能化配電網為需求側管理、分布式電源、智能家電、電動汽車的廣泛應用打下基礎,以及為更高級的集成應用(如智能樓宇、智能社區、智能城市)創造條件。根據國家電網公司提出的建設計劃,2009年至2010年將重點開展智能電網發展規劃工作,研究技術和管理標準;2011年至2015年則為全面建設階段,初步形成智能電網運行控制和互動服務體系;2016年至2020年為引領提升階段,全面建成統一的智能電網,技術和裝備全面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至2020年,國家電網公司用于堅強智能電網的總投資,累計將達26000億元。
 

  (三)發展現狀與挑戰


  我省是電子信息和裝備制造產業大省,2008年,全省智能電網產業實現產值約700億元,產值超100億元的大型企業2家,50-100億元的5家。智能電網產業已形成區域特色明顯、技術先進的產業格局。南京的電力系統自動化監控、繼電保護等在世界上享有良好聲譽。常州是中國較大的超高壓、大容量變壓器生產基地之一,并已具備特高壓電力變壓器、直流換流變壓器生產能力。揚州在輸配電設備和線纜產品方面,南通在復合絕緣材料和電子式電能表計方面,鎮江在成套開關設備和中壓配電自動化設備制造方面,無錫和蘇州在電力計量和通信設備制造方面已形成相當規模。其他各市也具備了一定的電氣設備生產能力和技術基礎。這些,為江蘇省進一步發展智能電網產業,將其打造成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撐點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近年來,江蘇經濟社會發展較快,帶動電力需求穩步增長。電網投資和建設力度進一步加大,江蘇電網已建設成全國最大的省級電網之一。目前,江蘇已建成較為堅強的網格形500千伏電網主網架;220千伏電網分區運行,成為次一級輸電網;110千伏及以下配電網覆蓋全省各地,并于全國較早實現了"戶戶通電"。先進技術在電網中逐步得到應用。電網安全穩定實時預警及協調防御系統的建設,提高了電網的安全穩定性和抗事故能力。省、市兩級光纖主干網絡已建成。可再生能源發電、新能源發電在電網中的比重穩步增加。江蘇較好的經濟社會環境、較為先進的電網設施,為加快建設智能電網奠定了堅實基礎,也為加快推進智能電網產業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


  但是,智能電網還是一個較新的理念,產業發展還面臨著一系列挑戰。智能電網目前還沒有形成完整的技術標準體系;各種技術的融合、產品的集成及一體化方面的研究力度還不夠;投資和利益分攤機制還不明確,導致智能電網產業發展動力不足;具備國際競爭能力和影響力的企業還較少;在智能電網相關技術研究和開發中缺乏主導地位;智能電網的應用還存在體制和機制障礙等。


  二、發展思路和主要目標
 

  (一)發展思路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圍繞實現"兩個率先"目標,堅持以智能電網建設帶動智能電網產業發展,以智能電網產業發展促進智能電網建設。通過智能電網建設帶動輸配電裝備制造、通信自動化、信息技術等產業的規模發展。突出"高端化、集聚化、特色化"的發展和布局思路,以重點領域、重點項目為依托,提高自主設計、制造和集成能力,擴大智能電網產品市場占有率,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通過建設覆蓋發電、輸變電、配電、用電、調度自動化、通信等各環節的江蘇特色智能電網,充分發揮電網大范圍資源優化配置的功能,實現地區之間、各環節之間及各電壓等級之間的綜合協調和優化配置,以達到降低溫室氣體排放、改善生態環境、提高能源供應安全性和經濟性的目的。


  (二)主要目標


  1.產業規模


  2012年、2015年,智能電網產業總產值分別突破1500億元和3000億元。分別實現削減峰谷差4000兆瓦、10000兆瓦,分別接入風電3000兆瓦、5000兆瓦,分別建成光伏發電600兆瓦、1000兆瓦。2010年至2015年,全省每年在智能電網建設方面的投資保持200億元以上。


  通過產業集聚和工業園區建設,形成以沿江地區為核心覆蓋全省的智能電網產業集群。提高專業化分工和社會化生產程度,加快企業戰略性調整與重組,推動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兼并與聯合。至2012年,形成年產值超200億元的企業集團3家,年產值100-200億元的企業集團5家。至2015年,形成年產值超300億元的企業集團2家,年產值200-300億元的企業集團5家,年產值100-200億元的企業集團8家。圍繞品牌集群和專業品牌基地建設,整合產業資源,促進生產要素向品牌集聚,實現以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競爭力強的產品為核心的產業體系。


  2.產業競爭力


  建設一批功能完善、技術先進的智能電網產業發展載體。加大企業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科技公共服務平臺等科技平臺建設力度。至2012年,形成省級及以上各類企業技術研究中心50個,企業院士工作站10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個,大中型企業全部建立研發機構。推進企業創新主體建設,加強企業、科研機構、大專院校的產學研合作,針對智能電網產業涉及的基礎性、戰略性和關鍵共性技術開展聯合攻關,鞏固電力系統自動化控制和智能二次系統領域的國際領先地位,力爭在智能電表、傳感器、儲能裝置、光伏并網等智能電網關鍵技術領域取得突破,形成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智能電網技術儲備。加快智能電網研發基地建設,推進不同技術領域的融合和集成以及相關產品的一體化,提升智能電網設備研發制造水平,提高產品國際競爭力。


  3.人才隊伍建設


  加大智能電網相關基礎學科建設和投入力度,每年培養相關專業技術人才5000名以上。圍繞智能電網重點技術和產品開發,至2012年,引進智能電網產業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100名、高層次創新創業團隊20個,帶動建設一支數量充足、素質優良、專業優化并滿足自主創新、產業升級、經濟發展需要的智能電網技術人才隊伍。


  三、重點任務


  (一)重點產業領域


  輸變電領域。加大特高壓、超高壓交直流一次和二次設備研發力度。實施輸電線路集中監測,加大靈活交流輸電技術應用研究和推廣力度。加強高溫超導技術、高壓直流輸電技術、輕型直流輸電技術的研發和應用研究。建設智能化變電站,支撐電網實時控制、智能調節、用戶互動等高級應用。


  智能配電領域。加強計算機、電力電子、數字系統控制、通信和傳感器等先進技術應用,建設具有集成、互動、自愈、兼容、優化等特征,具備靈活重構、潮流優化和可再生能源可靠接入的智能配電網絡設備。


  智能用電領域。建設覆蓋廣大電力用戶的用電信息采集系統。推廣應用智能電表和智能用電管理終端,為用戶提供智能化的高級計量服務,構建智能化雙向互動用戶管理與服務體系。提高全省需求側管理技術水平,顯著削減峰谷差水平,改善用電負荷特性。


  調度自動化領域。開發建設新一代智能電網調度技術支持系統。加強基于廣域相量測量運行控制技術的應用和推廣。完善智能電網二次系統安全防護體系。加大備用調度技術支持系統研發和建設力度。
 

  新能源智能接入領域。開展可再生能源發電并網后的電壓、頻率、諧波、閃變和孤島等問題研究。開展海上風電接入系統方案研究。開展電動汽車、微型熱電聯產接入電網對配網影響的研究,完善相應智能計量及參與電網輔助服務的激勵方案。實現集中/分散儲能裝置與分布式電源的兼容接入和統一控制。
 

  智能電網通信領域。形成具備抵御多點失效故障、智能自愈功能的高速骨干通信傳輸網絡,提升網絡帶寬及其業務傳送能力。建設支持海量數據存儲、處理、計算的一體化數據中心。建立服務于智能電網的電力空間信息公共服務平臺。構建智能電網復雜環境下信息安全等級保護縱深防御體系和綜合運維體系,保障智能電網通信平臺安全運行。


  (二)重點產品


  根據我國智能電網發展需要,發揮江蘇省智能電網產業優勢,形成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智能電網產業重點產品,培育一批在國內外具有較大影響力和較強競爭力的品牌。重點開發10大類100項技術含量較高、對智能電網產業進步有較大提升作用的重點產品。主要有:新能源并網及控制設備(逆變器、并網控制器、輕型直流設備、運行監控裝置等),智能電網儲能設備(電動汽車電池、空氣壓縮蓄能裝置、飛輪設備、超級電容器等),智能輸變電設備(特高壓變壓器、特高壓絕緣材料、短路電流限制器、靜止同步補償器、靜止無功補償器、移相變壓器、耐熱導線、碳纖維導線、超導電纜、輸變電運行狀態監測裝置等),智能配用電設備(非晶合金變壓器、智能開關、智能電表、智能用電管理終端、配電自動化裝置等),智能調度通信系統(各類智能傳感器、各類專業通訊裝置、遙控遙測裝置、各類光纖、電能量管理系統、智能電網調度系統、故障診斷及自愈裝置、勵磁裝置、安全穩定裝置、一體化測控保護等)。


  (三)空間布局


  提高專業化分工和社會化生產程度,促進產業集聚,加快建設智能電網工業園區,形成以南京為重點的電網自動化監控設備研發和生產基地,以常州為重點的輸變電裝備研發和生產基地,以揚州為重點的線纜研發和生產基地,以鎮江為重點的智能配電設備研發和生產基地,以無錫為重點的智能電網通信設施研發和生產基地,以南通為重點的復合電氣材料研發和生產基地,以及以蘇州為重點的智能電表和智能用電管理終端研發和生產基地。通過以上分工明確、各具特色的產業基地,形成以沿江地區為核心,遍及全省的以智能電網設備生產企業為主體的智能電網產業集群。


  (四)創新載體


  建設一批功能完善、高水平的智能電網產業創新載體。加大工程研究中心、國家試驗室等創新載體的建設力度,大力開展對智能電網產業關鍵技術攻關。依托南京國家電網公司智能電網產業基地建設,加強我省在智能二次設備和一次設備研發領域的國內領先地位。以南京市國家太陽能發電研究檢測中心為重點,提高光伏發電并網技術水平。以常州市輸變電一次設備檢測分中心和常州市干式變壓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為重點,推進變電設備技術水平進一步提高。以江蘇省電線電纜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江蘇省特種電線電纜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為重點,在高壓電纜、輕型直流電纜等技術領域取得新突破。以江蘇省輸變電設備復合絕緣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為重點,推進輸變電設備復合材料廣泛應用。加強科技平臺間溝通協作,推進智能電網技術的融合和集成,提高智能電網產品一體化水平,有效提升我省智能電網產品的國際競爭力。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依托省能源領導小組,加強智能電網產業發展的組織領導。按照部門職責分工,充分發揮各職能部門力量,加大產業組織協調力度,加強指導和監督檢查,確保規劃重點任務順利實施,規劃目標按期完成。


  (二)加強規劃引導


  增強智能電網產業發展規劃的指導性、約束性和權威性。做好省、市各層面規劃之間的銜接,完善規劃實施機制,加強對規劃實施情況的動態監測和分析評估,根據實際情況適時進行修訂,切實發揮規劃的引領作用。


  (三)嚴格目標考核


  各地區、省各有關部門要按照本規劃綱要要求,制訂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確定階段性目標,明確相關部門責任,建立重大項目跟蹤監督考核機制,為規劃實施提供可靠保障。


  (四)落實相關政策


  對納入本規劃綱要的重點項目、重點產品和關鍵技術,省、市、縣各有關部門應根據國家和省出臺的扶持政策,給予財稅支持,優先安排土地、資金等要素供給,為智能電網產業相關企業營造良好發展環境。


  (五)加大協調力度


  加強與國內外的行業內重點企業合作,加大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國際交流合作力度。加強智能電網知識的宣傳和普及,提高公眾認知水平。相關政府部門、企業、科研單位積極參與,形成合力,共同推進智能電網產業發展。

【聲明】物流產品網轉載本文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或對真實性負責,物流產品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聯系小編電話:010-82387008,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相關文章

物聯網系統依然割裂,智能家居何時才能不“智障”?

從石器時代到信息化時代,人類的生活仿佛一直靠著“思考”改變的,而那些“思考”的產物也一直在影響著我們,物聯網是如此,智能家居更是如此。2014年,曾經有一次智能家居熱潮,也是loT第一次在國內成為熱點。但那次熱潮卻尷尬收場。當...

09月26日 10:40OFweek物聯網

快速成功地連接物聯網產品的5個技巧

對于物聯網設備制造商來說,蜂窩物聯網是實現互聯網連接的最可靠和最容易獲得的方式之一。根據ABIResearch的數據,到2026年,全球蜂窩物聯網設備總數將達到57億。蜂窩物聯網的采用正在增長,因為它易于部署和擴展。您只需要一...

08月30日 11:32千家網

江西:到2023年底物聯網產業規模突破2000億元

5月19日,記者從江西省工信廳獲悉,為深入實施數字經濟做優做強“一號發展工程”,加快江西物聯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江西省工信廳、省委網信辦、省科技廳等9部門聯合出臺《江西省加快推進物聯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

05月19日 15:55大江快報

物聯網加速融入生活場景,智能家居設備能做什么?

智能設備和物聯網已經進入現代家庭生活的幾乎所有方面。從您的安全系統到冰箱,“智能”電器已成為新常態。但它們真的能讓你的家變得更好嗎?或者所有這些智能家電只是另一種時尚,從長遠來看,您最終會后悔花額外的錢?讓我們來看看在家里裝滿...

06月01日 20:48千家網

京東方:物聯網創新業務打開更多增長空間

  從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到莫斯科城鐵列車,再到紐約商超門店,如今,物聯網創新解決方案已覆蓋全球眾多地區、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帶給人們全新的體驗。而這一改變的背后,正是京東方在物聯網領域取得的豐碩成果。夯實全球半導體顯示霸主地位...

05月28日 10:00人民政協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