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正飛速崛起

“103室王阿姨,來接電話了! ”1996年,裘忠經營著一家公用電話傳呼間。他還清晰地記得,每一個燥熱的夏日黃昏,自己穿著拖鞋、騎著車、來回穿梭于老弄堂,到樓下扯開嗓門呼喚居民趕去回電,一次5毛錢。
15年后,搬到浦東的裘忠家里已經接入了光纖,10M帶寬讓電腦和高清IPTV都有了 “飛一般”的網速,各種家電也因物聯網而擁有了智慧;而在TD-LTE的新一代準4G網絡覆蓋下,一只手機不但能暢聊全球,還可遠程醫療、監控車輛、照顧孩子……“科技進步太快,當時有部“大哥大”都‘彈眼落睛’的。 ”裘忠感慨道。
正如上海“十二五”規劃中所描繪的那樣,一座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智慧城市”正飛速崛起。在世界電信日到來之際,記者走訪滬上多處,體驗通信所帶來的變革。
A智慧醫療:
手機實現遠程門診
對于長寧區周家橋社區的不少居民而言,提前預約、排隊掛號等看病老大難問題已是“浮云”。
記者從中國移動上海公司了解到,隨著基于TD-LTE技術的 “創面修復遠程會診”系統的試點運行,部分毛病只需到社區衛生中心,通過4G高清視頻傳送,就能直接和醫院專家“面對面”會診。
“60歲以上的老人中,60%有心血管方面的問題。有些社區醫生一時半會無法解決的難題,就要及時請教大醫院大醫生。 ”街道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衛生部門已與移動公司合作,開發具有無線傳送功能的遠程心電圖設備。家庭醫生用便攜式儀器為居民做完心電圖后,只需連上手機,就可將檢查數據無線發送到市級診斷中心,請教背后的“智囊團”。隨后,市級專家組成的診斷中心進行實時讀片,一般10分鐘后診斷意見就能回傳到手機上,為病人提供即時權威的診斷。
據了解,目前滬上已有113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的家庭醫生配備遠程心電圖。年內,遠程心電圖將覆蓋全市2760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中的50%,“十二五”期間實現全覆蓋。
“TD-LTE的優勢還不止這些,它還能幫助救護車上的醫護人員通過移動高清視頻獲得清晰、快速的遠程指導,不錯過治療的黃金半小時;此外,社區醫療信息平臺可利用手機以短信、彩信、WAP、呼叫中心等方式向公眾提供掌上醫訊、預約掛號等服務。 ”中國移動上海公司負責人表示。
B智慧校園:
孩子安全隨時“掌握”
盡管每天早上趕著上班沒空接送孩子,但普[FS:PAGE]陀區聯建小學的學生家長趙先生依舊很安心。 “親愛的用戶,您的孩子于2011-5-17 7: 32: 58進入聯建小學,請知悉。 ”當他還在擠地鐵時,短信已經自動發來報平安。
目前,這種被稱為“電子校徽”的校園安全項目已在本市部分小學開始試點。記者日前在現場看到,試點學校的所有學生胸口上都別了一種特制白色校徽,背面還寫著學生編號和姓名。進出校門時,安置在校門口的感應器將捕捉到信息,把學生的進出時間通過短信即時發送給學生家長。
“不少家長對孩子不放心,尤其是剛剛入學的一年級學生,家長幾乎每天都會打電話詢問表現如何、有沒有按時放學等等。 ”聯建小學負責人告訴記者,小小一只電子校徽其實結合了RFID、GPS、視頻監控等當下正熱的物聯網技術,借助與全球眼等視頻技術的互動,還可以在校內圍墻、游泳池等區域設立虛擬的“界限”,讓老師即時關注到孩子們潛在的危險行為,阻止其越界。
項目組告訴記者,他們還設想聯合公安部門,在網吧、桌球房、KTV等未成年人不適合進入的場所安裝讀識標志,孩子們只要進入這些場所,家長的手機就會收到提醒。目前該試點項目已向普陀區教育部門報備,若效果得到主管部門的認同,將進一步在全市更多學校推廣。
此外,由聯通研發的“智能手表”也將成為校園中的新裝備。這款外形并不起眼的黑色手表其實大有秘密,可以和家長的手機號進行綁定。父母無論何時只要向指定號碼發出短信,就會通過GPRS網絡立刻收到孩子的當前位置和詳細坐標,范圍遍布全上海。據了解,目前該應用已率先在上海市老齡委的推動下試點,用于解決孤寡老人的安全問題。
C電話警衛:
“聞到”煤氣及時提醒
煙霧四起!煤氣泄漏!今后此類險情在突發時,家中無人也無需擔心。通過TD網絡與感應器連接的無線網關或者無線座機將立即發送告警信息,用戶可以在第一時間了解家中“險情”。記者從上海移動獲悉,尤其開發的“宜居通”告警業務目前已在普陀、閔行、松江、嘉定等地開展試點。據悉,未來3年將覆蓋全市。
技術人員表示,“宜居通”系統在一門普通電話中加入芯片,門被意外打開,或者煤氣、天然氣泄漏,這部電話就能立刻“感應”到,向主人的手機發出報警短信。此外,通過TD-LTE技術,兒女可以通過手機視頻隨時掌握老人在家或敬老院的情況,確保老人平安,“老人視頻監護”試點工作已經在普陀區等多家敬老院[FS:PAGE]開展。
記者同時獲悉,曾在世博期間廣或好評的 “小區短信”、“智能客流引導系統”等物聯網應用也將得到進一步推廣。 “小區短信”能在緊急情況下起到引導居民緊急疏散的作用;“智能客流引導系統”可在客流集中的地鐵、車站等地方疏導客流,并引導市民合理選擇出行路線,減緩城市交通擁堵情況,該系統將有望為春運服務。
D智慧社區:
居委會阿姨恐“失業”
以往小區里停個水、繳個費,居委會干部總會在第一時間通過小黑板或是貼告示通知所有居民。但隨著4G時代的來臨,上述情形在本市多個區縣街道都將不復存在。記者日前在浦東碧云國際社區看到,憑借一部手機,居民足不出戶了解停電、停水等社區公共服務信息。
此外,老人、小孩,甚至寵物,再也不怕走失,通過“親情通”就能隨時掌握他們的行蹤;電梯故障前,后臺維護人員就能通過“電梯衛士”提前知曉,提升安全系數。居民在馬路上發現了窨井蓋不見了,或者樹被風刮倒了,都可以用手機拍照,發送彩信到應急聯動中心,區各個職能部門立刻就能各就各位,實時解決問題。
上述智慧社區生活圖景,通過 “社信通”短信系統就將于年內在浦東碧云社區率先試點實現。目前,浦東新區已與運營商簽署“十二五”信息化建設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無線城市”建設實施計劃書,共同推進浦東基礎通信網絡建設,率先推動移動2G、3G、WLAN、TD-LTE四網協同覆蓋。據悉,僅2011年,中國移動上海公司將在浦東新區新建WLAN熱點超過200個及通信基站近300個,包括超過70個TDLTE站點。
同時,聯通的“智能抄表”也已在滬普及,該技術可利用WCDMA網絡對家庭或商戶的水電煤熱使用狀況進行實時采集和遠程監控,取代了抄表員的人力勞動。截止到今年4月底,上海電力已有14萬智能抄表用戶,占到全國的52%。
E智慧交通:
車載監控全國領先
曾在世博期間大展神威的車輛移動監控系統并未“退休”,反而將更廣覆蓋。目前,上海已經成為全國第一個在所有長途客運車上實現視頻監控和GPS監控的省級城市。
據了解,由移動公司研發的車載定位系統將GPS與電子地圖、無線通信網及計算機車輛管理信息系統相結合,只要在車輛上安裝終端,不但可以追蹤車輛的準確位置,還可得到車輛的速度、運動方向等數據,從而實現車輛監控導航和交通管理。
“世博之后,移動監控系統成為[FS:PAGE]長途客運管理的常態化手段,在上海長途客運的覆蓋率達到了100%。 ”負責具體實施該項目的上海文聰傳媒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這一系統可以通過GPRS移動網絡,定時將長途汽車上的圖片回傳到交通部門指揮中心。 “圖片幾乎可以做到即拍即傳,這為公安部門快速破案提供了方便。而在目前的網絡狀況下,傳輸一張10萬像素的照片,大約只需要半分鐘時間。 ”
在市內交通方面,同樣曾經服務世博的“車務通”系統依舊在發力。該系統通過綜合分析移動基站流量及手機位置顯示的情況,幫助交通運管部門準確了解車輛的運行線路、車速以及附近的人流量,幫助車輛避開擁堵路段,并選擇最快捷的交通出行路線。
F熱點覆蓋:
“WiFi控”將如魚得水
在中外游人如織的田子坊,三三兩兩的“拇指族”均動指如飛,通過免費的Wifi網絡連接世界。今年,滬上各大運營商不約而同地宣布擴充WLAN熱點數量,將令更多喜好隨時隨地免費上網的“WiFi”控們如魚得水。
中國電信上海公司總經理助理何劍鳴告訴記者:“目前,上海電信已經部署了WiFi熱點近4500個,主要集中在公共交通樞紐、高校,醫院、酒店和休閑連鎖店等。上海電信正在加快推進WiFi的熱點建設,計劃3年之內WiFi熱點增加到20000個。“十二五”期間,將完成對公共服務區域的無線熱點全覆蓋,率先實現無線城市。大部分WiFi熱點能達到54M的接入速率,而在一些中央商務區和重點區域中,還能實現100M——300M的極速無線上網。 ”此外,電信還通過出售WiFi時長卡的方式,使上網更為輕松便捷。
上海移動則透露,目前其WLAN網絡已覆蓋了上海浦東國際機場、火車上海站與上海南站等交通樞紐,南京路、田子坊等熱點區域的寫字樓、商場,以及及全市所有星巴克門店等場所。上海移動稱,今年將加快WLAN網絡的覆蓋,計劃到年底將WLAN熱點增加到5000個,以完成總共3500萬平米公共區域的覆蓋。這也意味著,只要是帶WiFi功能的電子設備今后都可以在這些地方更方便地連網。
據移動客服介紹,查找熱點的方法很簡單,主要有三種途徑:第一種、發送短信“WLAN”至10658015,系統將自動下發在您位置附近WLAN熱點區域;第二種、撥打12580信息查詢平臺,通過客服查詢;第三種、通過WLAN專區(www.sh.10086.cn/wlan)查詢。
相關文章
現代邊緣、無線和堅固的物聯網無線網關如何幫助改善智慧城市
部署在智慧城市中的大多數物聯網或工業物聯網都會生成大量數據,這對于許多應用程序來說都是完美的。但是,要將這些數據轉化為有意義的東西,需要按時處理和交付。例如,智能城市交通監控系統使用多組物聯網傳感器和攝像機來收集現場數據,然后...
為何說物聯網安全將成為智慧城市發展的基石?
疫情大考下,眾多智慧城市的技術應用在戰疫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近年來,在政策、社會、技術和實踐背景等四維利好的推動下,中國智慧城市建設蓬勃發展。根據IDC最新發布的報告顯示,2020年,中國智慧城市建設支出規模將達到180...
大數據在智慧城市中的五大應用
智慧城市是基礎設施發展的新熱詞。隨著涌入城市的人口穩步增加,以及對更好地處理資源的需求不斷增長,舊金山和首爾等幾個城市正在試驗新興技術,使他們的城市更加智能。這些新趨勢技術包括物聯網(IoT)和大數據,它們徹底改變了我們分析人...
彈性智慧城市需要監控視頻數據
COVID-19告訴我們,城市在管理和遏制危機方面一直發揮著關鍵作用。正如《今日城市》的一份報告所指出的那樣,后COVID之路需要改變市政思維——從建設“智慧城市”到建設“有彈性的城市”。當我們開始關注在這種比例的大流行之后生...
十位院士對智慧城市的理解
隨著杭州宣布打造全國新型智慧城市以及廣東政務云3億元大單的“空降”,智慧城市的話題一直處在新基建浪潮的旋渦中心地帶。一方面,北上廣深杭、雄安、濟南、海南都盯上“智慧城市第一城”的金字招牌,試圖通過新基建政策加持,推動一把手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