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云鶴院士:物聯網時代 數據為王
我們在超市買的每一樣東西都具有“身份證”,它們的每個制作環節都能讓顧客一目了然……這一切在“物聯網”時代不是夢。
近日,中國工程院常務副院長、中國智能CAD領域開拓者潘云鶴院士回到故鄉杭州,和科學愛好者們細語聊天,分享物聯網時代的“智慧生活”:
“物聯網”實際上還沒有統一定義
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由MIT 1999年提出。2005年11月國際電信聯盟ITU發布了《國際電信聯盟互聯網報告2005:物聯網》開始聚焦這個詞。
它是指:把任何物品通過信息傳感設備(如RFID)與互聯網連接起來,進行信息交換和通訊,可實現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基于這個概念,物聯網被分析為感知、傳輸、處理三個基本部分來理解。
計算機科學家、通訊科學家、控制科學家、智能塵埃科學家,都從各自的角度提出過有關物聯網的概念,且相互之間很不同,好比“盲人摸象”,只及一處,看不到全貌。可以說,物聯網是一個由幾種領域平行研究而正在逐步成型的概念。
目前公認的是:對于物聯網,實際上還沒有統一明確的定義。
云計算,受限于海量數據
盲人摸象中,還有第五個瞎子,他是誰?是一朵飄來的云。
云計算,現在和物聯網一樣非常熱。
云計算是擁有的大規模的軟硬件設施(稱為“云”)的公司通過互聯網向用戶提供分時或分空間服務的一種技術。 云計算是一種新技術,更是一種新商機。
它有3大優點:每個單位中心服務器都是按峰值需求配置的,其平均利用率僅為5%-20%,而云用戶不需購買昂貴的大型計算機或服務器群,而代之以租用;云用戶也不須購買所用軟件,而代之以租用,這非常符合互聯網上的“軟件即服務”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SaaS的用戶和供應商可以雙贏;由于計算機硬軟件在不斷升級,而且病毒猖狂,使用與維護均需要大量的人力與空間,而云用戶省去這些麻煩,只需要提供信用卡。
正因為如此,從Amazon 、IBM到微軟、Google,各大IT巨頭紛紛宣傳與布局云計算;各國政府也在積極推動“云計算”。云計算推出時間不長,但瓶頸已經開始暴露出來:數據的安全性、數據傳輸的瓶頸、云服務的不兼容等。
云計算的所有瓶頸,都起因于海量數據。因為計算之云,實起于數據之海。“數據海”將會成為IT產業界的另一波浪潮。
人機或能結合,變成“腦腦互通”
物聯網的各大模塊中,各種技術的發展和技術之間的綜合集成,將會向工程科[FS:PAGE]技提供巨大的空間。比如在物聯網當中,我們可以隨意獲得自己需要的信息,也可以將自己的信息隨時傳遞出去。甚至,將人腦與計算機結合在一起,變成“腦腦互通”。
未來,物聯網將會深刻地改變人類生活。它將廣泛應用在電網、物流、家居、醫療、農業、國防軍事等眾多領域,呈現廣泛感知、高效流通、海量聚合、智能處理、人機交互等特點。
各行各業建起物聯網,不但將大大促進我國信息化和工業化的融合,且對整個經濟、社會的發展都有促進作用。
物聯網時代,我們可以用電視屏幕視頻聊天;可以遠程控制家里的電器;可以手機訂菜等;也可以用更加有效的方法來控制食品安全。
歐美已經大量使用RFID標簽和動物身體微型傳感器,對奶牛、肉牛、養豬場等進行精細化管理;動物每天的飲水量、進食量、運動量、健康特征、發情期等重要信息都可以被記錄與遠程傳輸。
“數據為王”,不無道理
通過數字圖書館的例子可以看出:100萬冊圖書,就是一片數據海。這片數據海上,可以誕生許多“云”,它都是基于很巨大的數據。
從數字圖書館的例子可以看到:計算之云是如何從數據之海中朵朵升起。從數據海中可以升起越來越多的計算軟件,由淺到深地開拓各種應用。從這個意義上說:“數據為王”,不無道理。
越來越多的數據海正在出現:比如商業數據中心,把中外每一筆出口交易的數據都儲存了起來;遙感數據中心,把氣象、海洋、國土、通訊數據都統一起來;還有新華數據中心、銀行數據中心、證券數據中心等。
數據海和物聯網將有密切關系。
物聯網創造出的數據將遠多于互聯網,因此物聯網將創造出更多的數據海;物聯網所創造出的數據,描繪的是物質運動的規律、經濟變化的規律、自然變化的規律,更加真實、可靠、有價值,可以從其中挖掘出更豐富更有用的知識。
因此,物聯網數據將對經濟運行產生重大影響:它可用以控制與管理物質對象的運行;
和互聯網的通訊數據不同,物聯網的數據將涉及全部第一、二、三產業中物與企業的運行數據。如果全部數據海都掌握在商業公司之手中,很不安全,甚至是危險的。對此,政府應當有預見地進行布局。
數字圖書館,就是數據的海
我舉個數據海的例子:數字圖書館。
2000年,中美計算機科學家聯合發起“中美百萬冊數字圖書館合作計劃”,美國由當時的克林頓政府信息顧問委員會主席Raj Reddy牽頭,中國由浙江大學牽頭。我們建成了17個掃描加工中心,擁有各類掃描儀[FS:PAGE]150余臺、微機400余臺、月加工能力1500萬頁以上;我們制作了巨大的掃描儀,不僅可以掃描圖書,還可以掃描大幅地圖。
這個擁有百萬冊圖書的數字圖書館,是全球最大的公益性數字圖書館之一,日訪問量40萬人次,用戶遍及80多個國家。
數字圖書館能做什么?
主動性信息服務功能:可以根據你的興趣,為你建立個人圖書館。
相關資訊的挖掘:武漢大學文學院用了20年,編了一套《中國文學編年史》,把所有中國古代文學作品按照時間進行編排。
閱讀模式的轉變:讀到一種植物,可以看到和這種植物有關的很多東西,包括圖片、視頻等。
典籍知識的創新:中國工程院5年前提出,希望能夠有一個著名的書法家為院名題詞,我們從數字圖書館中尋找顏真卿、趙孟?、柳公權、蘇東坡的字,最后選了蘇東坡的字,組合成題詞。如果沒有現成的字怎么辦?數字圖書館可以對特定風格的字體進行設計。
相關文章
快速成功地連接物聯網產品的5個技巧
對于物聯網設備制造商來說,蜂窩物聯網是實現互聯網連接的最可靠和最容易獲得的方式之一。根據ABIResearch的數據,到2026年,全球蜂窩物聯網設備總數將達到57億。蜂窩物聯網的采用正在增長,因為它易于部署和擴展。您只需要一...
江西:到2023年底物聯網產業規模突破2000億元
5月19日,記者從江西省工信廳獲悉,為深入實施數字經濟做優做強“一號發展工程”,加快江西物聯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江西省工信廳、省委網信辦、省科技廳等9部門聯合出臺《江西省加快推進物聯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
物聯網加速融入生活場景,智能家居設備能做什么?
智能設備和物聯網已經進入現代家庭生活的幾乎所有方面。從您的安全系統到冰箱,“智能”電器已成為新常態。但它們真的能讓你的家變得更好嗎?或者所有這些智能家電只是另一種時尚,從長遠來看,您最終會后悔花額外的錢?讓我們來看看在家里裝滿...
京東方:物聯網創新業務打開更多增長空間
從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到莫斯科城鐵列車,再到紐約商超門店,如今,物聯網創新解決方案已覆蓋全球眾多地區、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帶給人們全新的體驗。而這一改變的背后,正是京東方在物聯網領域取得的豐碩成果。夯實全球半導體顯示霸主地位...
5G如何改善物聯網部署的6個示例
隨著數字化轉型如火如荼地進行,連接的設備數量正在快速增長。IDC數據預測,到2025年,每分鐘連接的物聯網設備將達到152,200臺。雖然這將轉化為更多的數據,從而有更多的途徑來提高效率,但對于這種數據交換來說,一個強大的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