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信周厚健:3C融合道路上受挫轉型智能化
“海信的動智能化戰略將以智能化為‘靈魂’,統一推進旗下多媒體、通信、家用電器、智能交通、地產等全系統智能化。”
“海信曾經堅信3C融合戰略,在電視機單一產品的基礎上陸續孵化并涉足了計算機、網絡安全設備、智能商用設備、智能交通、移動通信、互聯網、光通信等產業,坦率地說,在這條充滿未知的荊棘之路上海信受過挫折。我們的計算機和網絡安全設備最終由‘先驅’變為‘先烈’,互聯網電視也由于產業鏈的不成熟、不完善而夭折。”
5月15日,海信集團(微博)董事長周厚健在北京向記者坦言,海信曾經在3C融合道路上有失敗經歷,并聲稱“正式啟動智能化戰略,以智能化為‘靈魂’,統一推進海信旗下多媒體、通信、家用電器、智能交通、地產等全系統智能化”。
曾經堅信3C融合
周厚健認為,在三網融合、三屏融合背景下,空間壓縮、時間延伸、企業變“軟”、世界變“綠”,這一切都是智能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在這一趨勢下,智能電視、智能家電、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建筑和智能家居等智能產業將蓬勃興起。海信所處的產業也將因此面臨各種技術的跨界融入和沖擊。
早在上世紀90年代,海信曾預見性地提出3C融合將成為必然,隨后在電視機單一產品的基礎上陸續孵化并涉足了計算機、網絡安全設備、智能商用設備、智能交通、移動通信、互聯網、光通信等需要融合的技術和產業。
據了解,2002年海信曾聯合陽光衛視等,在行業內率先推出了互聯網電視。“坦率地說,在這條充滿未知的荊棘之路上海信受過挫折。我們的計算機和網絡安全設備當年婦孺皆知,但最終由‘先驅’變為‘先烈’,互聯網電視也由于產業鏈的不成熟、不完善而夭折。”周厚健告訴記者。
自揭海信短板
周厚健認為,在這場智能革命到來之時,創新文化將顯得更為重要。市場競爭的重點已經不再是以往單純的終端硬件競爭,應用與服務和用戶體驗成為核心,這無疑是海信的短板。
“我們所面臨的最大挑戰是電視機制造這個‘基因’和地處山東青島的地域局限。因此,海信已經把研發團隊布局到了美國和歐洲。”周厚健說。
行業生態環境是海信面臨的又一大挑戰。盡管海信集團旗下的產品可以實現多屏互動,可以互通互聯實現無縫連接,但國內不同品牌之間的設備因為傳輸協議不一致很難兼容,這將大大限制消費者的選擇。所以,開放、兼容、統一成為海信對社會和行業的期許。
為此,7年前海信聯手聯想、TCL等企業共同創建了“閃聯”標準,使不[FS:PAGE]同廠家產品互通互聯成為現實。今天“閃聯”已成為國際數字家庭互通互聯標準。就在兩周前,海信又一次攜手TCL、長虹成立智能多媒體終端技術標準聯盟,旨在統一智能多媒體技術標準和開發環境,為消費者和應用開發商創造便利。
“企業變軟、流程變短、決策變快、視野變寬已成為海信積極應對和完成智能戰略的重要原則。”周厚健說。
全面轉型智能化
挫折帶來寶貴經驗,構筑起海信率先全面轉向智能產業的底氣。在智能化面前,海信選擇了再次戰略轉型。
周厚健宣稱,海信將在全球向消費者推出“智能,享你所想”(Lifere-imagined)的品牌承諾。這個承諾將在海信傳統基因“創新就是生活”的基礎上實現蝶變,統領海信智能化產業的發展方向,傳達海信智能化產品的核心價值。
他說,海信成立了創新俱樂部,將熱衷于創新、充滿激情的年輕人聚集在一起,使他們在這個組織中充分發揮想象力,讓創新像水一樣在海信無孔不入。在集團決策層,海信將成立智能化戰略推進組織,負責制定海信集團智能化目標與產品規劃,統一管理協調集團多媒體、通信、家用電器、智能交通、智能商用設備、地產等子公司的智能化項目。
此外,海信還將借助智能化變革產品形象,推出智能多媒體系統平臺,在視頻、游戲、信息服務的基礎上,植入電視社區、智能家居、信息共享等功能,使消費者徹底擺脫傳統電視在空間和時間上對人們的束縛。
相關文章
專訪安心加云聯周鵬:推動地產智能化發展,驅動行業升級革新
2021年9月29日,由高科技行業門戶OFweek維科網主辦,OFweek物聯網承辦「OFweek2021(第六屆)物聯網產業大會”暨“維科杯·物聯網行業年度評選頒獎典禮”」在深圳會展中心成功舉辦,大會上,安心加云聯營銷總監周...
海信建成山東首個企業級車路協同測試基地
“新基建”風口下,5G與智能網聯成為眾所關注的焦點。在國家政策支持引導下,智慧交通建設全面加速,無人駕駛成為最新發展方向,進一步推動車路協同示范落地是大勢所趨。近日,海信在研發中心建成了山東省首個企業級的車路協同測試基地,...
智能化物流提質增效強化“肌肉”,李寧華東智慧物流中心啟用
近年來,李寧公司一直積極推動創新技術的應用和企業數字化轉型升級,通過對自身物流系統的全方位智能升級,運用智能技術打造智慧零售型的物流管理平臺,完善集團整體物流倉網布局。
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 制造業駛入創新“高速路”
近年來,江西省豐城市大力實施智能制造優先發展戰略,積極引導企業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助力產業技術變革和優化升級。圖為豐城市某公司車間內的機器手臂在自動作業。周亮攝(人民圖片)制造業是實體經濟的重要基礎。通過技術創新、產業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