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科工搶食智能電網設備業務
由于軍事訂單增長緩慢,以生產導彈著稱的航天科工集團掀起了軍品轉民用的轉型大潮。
“今年集團軍民兩個產業的生產比值大概是4:6。”5月19日,航天科工經濟部合作部部長時旸對記者表示,智能電網設備制造成為航天科工今年發力的重點。航天科工深圳集團總經理助理周道平給出的數據是,到2015年集團將打造200億產值的智能電網設備產業,2025年完成500億產值。
在這一目標下,通過收購企業快速進入市場并隨之擴大市場份額成為航天科工的重要手段。航天科工(深圳)集團總經理謝偉良對本報記者透露,目前對生產智能電網下游設備的南京銀山電子和金智遠維兩公司的收購已經接近尾聲。他表示,最近一段時間還會收購一家規模更大的企業。“公司在智能電網設備行業的收購力度將會更大,產業洗牌不可避免。”
收購之路
去年5月21日國家電網公布了投資總額達數萬億的智能電網發展計劃,直接開啟了電網設備產業巨大的利潤空間。周道平估計,現在單就智能電表就有5000萬塊的需求,市場潛力巨大。
此后,航天科工就開始頻頻收購智能電網設備領域下游企業。去年,航天科工收購深圳泰瑞潔和西安亮麗兩家生產智能電表的企業,今年又把南京兩家以生產智能電網下游設備的企業銀山電子和金智遠維收入囊中。除此之外,航天科工還在與北京能高等公司接觸整合事宜。
對于為何采取收購下游企業的方法,謝偉良表示,收購整合其他企業可以快速進入市場,如果開始自己建廠,那么相關的資質認證等程序將會十分繁長。
事實上,整合之后的航天科工在今年幾省的國網招標中頻頻中標,謝偉良表示現在大概中標的金額在1億元左右。
不過通過梳理不難發現,航天科工收購的企業都是智能電網設備的二次系統企業,所謂二次系統主要是指綜合計量儀器,電力自動化設備等設備,技術難度相對較低。而目前智能電網中的一次系統包括變壓器等大型設備卻被國外幾家公司所壟斷。我國二次系統設備行業有幾千家民營企業,規模小,集約化程度不高成為顯著特點。
國家電網一位人士認為,二次設備行業中企業的分散和巨大的市場利潤成為航天科工進軍電網二次設備的推動力量。
力推行業整合洗牌的航天科工集團,也被業內質疑是否在和民企小企搶飯碗。對此,謝偉良認為,國家智能電網項目是統一招標,對企業資質有更加嚴格的要求。“不能產品中標了而過了一段時間企業卻破產了,售后服務產品檢修誰來承擔?”
一位生產電表[FS:PAGE]企業的外宣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目前國網對電表等二次系統設備的招標,有時候保證金就幾千萬,這對民營企業也是一個很大的負擔。他對記者透露,其公司也在洽談被航天科工收購事宜。
軍轉民平臺
目前軍品訂單增長緩慢的情況下,眾多軍企逐步開始高舉軍轉民的大旗,航天科工下屬企業無論對內還是對外的整合都具有某種示范意義。
19日當天,航天科工集團深圳公司也對外表示將整合集團的智能電網業務,因此,這家此前在深圳以做外貿為主的二級公司被航天科工集團賦予了向民品轉型的重任。
航天科工集團旗下的第一、第二等研究院都有部門從事無人機和智能電網設備的研發,雖然強大的研發能力是其民品產業的保證,但是這些隸屬于集團的研究院與航天科工深圳公司處于相同級別。在央企同級機構之間,合作關系又會是怎樣?業內人士普遍猜測航天科工深圳公司是否會作為一個平臺而整合集團的“雷同部門”。
謝偉良坦言,目前還不會把公司所有與智能電網業務相關的部門整合到一起,他給出的解釋是,多個方向使勁總比一個方向強,在現有的條件下,集團的行政效率會比整合到一起更有效。他認為,各個部門在集團的召喚下才會不計得失,這在業務發展中相當重要。
同時,航天科工一位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今年新近收購的南京銀山電子股權結構中,公司初步擬定航天科工占51%股權,銀山電子占據30%,剩下的股份擬引進電網公司和華為這樣的通信設備制造商。
相關文章
補齊三大短板,5G將更快推動智能電網發展
電力對于人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管是日常生活還是生產,幾乎都離不開對于電力的需求,基于此作為電力關鍵載體的電網建設歷來備受關注。過去,在基礎設施尚不完善的年代,人們普遍關心的是電網“能不能用”;而如今,隨著設施的不斷完善,需求...
國電電力聯手科環打造物聯網智能設備智慧電廠
近日,國電電力聯手科環集團成立“物聯網智能設備智慧電廠聯合創新實驗室”,共同推進物聯網、智能產品與智慧電廠深度融合,聯手打造物聯網智能設備智慧電廠。該實驗室由國電電力東勝熱電公司和科環集團國電龍源電氣共同成立,并以東勝熱電...
華爾街日報:半導體設備供應商目前普遍遭遇零部件不足的困境
5月6日報道,全球半導體頭部設備商高管最近都表示,芯片設備也開始出現“缺芯”現象。最近幾個月,用于芯片制造的機器設備需要更長時間的交付期。在疫情初期,從提交訂單到收到設備需要幾個月的時間。據不少芯片制造和設備主管說,在某些情況...
美國可能對華禁止出售先進半導體設備?經濟學人:關鍵在日本和荷蘭
集微網消息,應用材料(AppliedMaterials)、東京電子(TokyoElectron)、ASML、KLA和LamResearch是全球晶圓制造前端設備設備五巨頭。在光刻、沉積、刻蝕和良率檢測等環節近乎形成了聯合壟斷地...
2025年中國IoT連接設備數將超過170億臺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打下的良好基礎上,2025年中國IoT連接設備數將占世界的50%以上,有望引領全球。隨著5G開始普及和物聯網操作系統的逐步成熟,2020年中國IoT連接設備數開始進入了規模化快速發展階段。億歐智庫的數據顯示,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