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購野心勃勃目標全國 物聯網下的蛋
通過物聯網概念建立起“閃購”手機購物模式,背后則是為企業提供除搜索、廣告位之外的新入口。
喜歡網購的主婦華梅看上了一款Gucci女士經典香水,她拿出手機,點擊手機上“閃購”圖標,對著香水包裝上的條形碼掃了掃,手機上馬上出現了這款產品的信息,上面的標價是430元,只有專賣店標價的一半。她直接按下了購買確認鍵,然后Gucci就會送貨上門,貨到付款。
不用搜索、不用輸入產品名,只需幾秒鐘,就完成手機購物了!今年6月起,國窖1573、寶潔、Gucci等著名商家都開始使用這種“閃購”方式賣產品。對于提供閃購服務的廣州閃購軟件服務有限公司(簡稱“廣州閃購”)來說,不僅要通過物聯網概念建立起成熟的商業模式,更希望通過開拓打假、營銷等增值服務來獲利,而實現這些目標的最大障礙來自手機購物的市場接受程度。
閃購落地
6月份,這種“閃購”的手機購物方式在廣州市場上剛剛推出。然而,“閃購”的醞釀卻已有多年。
當初,幾個年輕的朋友聚在一起談論新興的物聯網,他們興起了辦一個手機物聯網購物平臺的念頭。2005年閃購服務在上海落地時,首先面臨的是要解決手機購物的技術難題。這一年公司設計出了第一個雙層二維碼,并申請了發明專利。
這種被公司命名為“條形購”的手機購物奠定了手機“閃購”的技術基礎,“條形碼”和“真識碼”可以為客戶定制個性化的二維碼,它可以賦予每個物品自己的DNA,在賦碼過程中融入視頻、圖片、文字等媒體播放平臺。手機掃瞄這個“真識碼”時,會即時出現這些內容,比如賦予一瓶紅酒一個“真識碼”,消費者手機掃瞄后,可在手機上讀出其品牌名、產地、年份、如何配餐、價格、公司促銷活動等一系列個性內容。
2008年,考慮到珠三角是“世界制造工廠”,而廣州閃購的客戶正是這些制造商,為了更靠近客戶,廣州閃購將大本營轉移至廣州。
然而,技術的發展仍有賴于智能手機自身的發展和普及。當年手機的像素太低,當閃購的技術人員用手機掃瞄商品的二維碼時,手機根本沒法讀取太小的圖案數據,不得不在手機前加一個放大鏡以讓手機“看”清楚。自然,此時的手機“閃購”概念仍無法落地。
如今,伴隨著手機技術的進步,3G、蘋果等智能手機開始普及,手機物聯網購物才有了落地的大眾基礎。忍受了6年寂寞的廣州閃購,終于在今年6月,正式推廣手機“閃購”業務。
另辟渠道
廣州閃購要做的第一件事是構建贏利模式。
公司收入中,最基本的一項是來源于為[FS:PAGE]企業的條碼開通閃購功能,收費標準是一個條碼一年2000元。以寶潔公司為例,目前它有1200多個條碼開通了閃購功能,即寶潔公司一年給付服務費240萬元。
那么,這個收費對企業是否劃算?廣州閃購營銷總裁李錦魁給《中國經營報》記者算了一筆賬:一個條碼的商品要通過廣州的連鎖大超市從廠家到達消費者手中,要交上架費、售貨員推廣費、店面裝修費、水電費等等費用,一年總計30萬元左右。而廣州閃購的一個商品條碼開通認購功能只收取2000元,相比之下微不足道。
除了開通費,廣州閃購最可觀的收入來源是產品銷售的差價。比如寶潔的一瓶洗發水產品在超市的零售價為30元,通過手機“閃購”只需25元,5元的差價就歸廣州閃購所有。當廣州閃購的手機銷售渠道成熟,收入會相當穩定。
這種變相的銷售提成對消費者和寶潔來說,又是否劃算呢?
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消費者以25元買到了超市里30元價格的洗發水,便宜5元,消費者沒有額外的支出,使用手機“閃購”是免費的,甚至不需要支付短信費;而寶潔公司也同樣獲利,一瓶洗發水的成本加利潤為10元,以往傳統的銷售渠道,如進入大型超市,費用為20元。但在手機“閃購”,這筆20元的渠道費被重新分配:讓利5元給消費者,讓利5元給廣州閃購,寶潔公司則獲利10元——“閃購”模式形成了三贏局面。寶潔也劃算,通過手機“閃購”,比傳統銷售渠道獲利更多。
一方面是通過“閃購”銷售產品的利潤更高,另一方面是預期手機購物在不久的將來會出現大發展,從而擴大其銷售量——這兩大原因推動國窖1573、寶潔和Gucci等商家簽約加入“閃購”隊伍。從6月起,這些公司為印刷在產品包裝、平面媒體、戶外廣告等地方的條形碼開通閃購功能,購買者用手機下載并安裝免費的閃購軟件后,就可用手機攝像頭掃碼,實現查看物品信息、確認訂單、購物的過程。
手機“閃購”還為品牌帶來另一個好處——打假。比如,寶潔洗發水的假冒產品,包裝上一般也會仿冒相同的條碼,消費者手機掃到該條碼信息,消費者的購買信息會發送到廣州閃購,后臺處理系統將把購買訂單發給寶潔,而非假貨廠商,此后寶潔送貨上門,最終消費者買到的仍是寶潔的產品。假貨在手機“閃購”中完全被逐出市場。
此外,這種手機“閃購”,同時能利用手機號碼的唯一性,精準地找到企業廣告的消費者,如買過該產品的消費者,未來可能會收到該產品降價促銷的廣告。這種廣告對企業和消費者來說都是有益廣告。或許,這種精準廣告還將成為廣州[FS:PAGE]閃購未來的利潤增長點。
艾媒咨詢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3月,中國手機用戶超過8.9億,手機網民超過3.1億;該機構還預測,2011年中國手機物聯網商務產業規模79億元,預計2013年將突破1000億元,年均增長140%。在這種幾何級數的增長預期下,或許,近幾年手機購物可能成為潮流,尤其對于缺少銷售渠道和品牌的傳統中小制造企業來說,借助手機電子商務,是一個發展的新機會。
“錢途”規劃
找到了贏利模式的廣州閃購,雖然剛剛面世,卻對未來充滿信心。如今,公司的管理團隊加銷售人員只有30多人,加上后臺服務人員也不過300人。閃購公司根據手機購物的現實需要首創了“倒金字塔形”結構:最多人員、最高的一層是以用戶體驗為中心,它包括市場、用戶體驗、服務、結算、采購、推廣等部門;第二層是根據第一層的需求建立的物流、后臺管理、技術等部門;第三層為總部管理層。
閃購公司的理想是把手機“閃購”做到各行各業、在全國遍地開花。在擴展客戶時,閃購的營銷戰略是:直接面對企業的F2C營銷戰略,即消費者購買的所有產品是從企業直接到達消費者手中。
閃購向全國挺進的計劃同樣“野心勃勃”。“我們將提供很多的創業機會,比如說,在一個小鎮里也會有很多企業可以通過手機賣產品,我們可以把手機‘閃購’代理權交給與閃購有著同樣價值觀的創業者,讓他們來開發當地的企業客戶。”李錦魁說。
不過,閃購首先要面對的難題是如何讓消費者接受手機購物,這個難題的突破或許幾個月,或許幾年,沒人能夠準確預知,但好在嘗試已經開始。
相關文章
RFID技術推動智能電網建設
隨著科技水平與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地球也付出了環境污染、氣候變化、能源枯竭等方面的代價,環保與能源問題成為不可回避的重要母題。而電網作為人類社會最大的能源輸送樞紐,對我們的日常生活和活動有著無比的重要性。因此,提高電網的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