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智慧城市的三大核心要素之二
在構建低碳智慧城市的三大核心構成要素中,信息要素是發展環境要素和城市運營要素的根本保障。低碳智慧城市的建設離不開信息化技術的有力支撐,高效智能的信息解決方案能夠使城市的運營和管理達到最優狀態。

圖:低碳智慧城市三大核心要素
近年來,我國信息產業規模一直保持著平穩快速的增長態勢。2010年,我國規模以上電子信息產業銷售收入達7.8萬億元,同比增長29.5%。信息產業作為推動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已逐漸成為國民經濟的戰略性和支柱性產業。
信息產業從結構上來看大致可分為網絡層、平臺層、應用層和終端層。由于全球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以及政府對信息產業的大力推進,我國的信息產業結構正在不斷變革和優化,產品逐步向高技術、高品質、高附加值方向進行演變,這為低碳智慧城市的信息化建設提供了重要保證。
表:低碳智慧城市建設的信息要素
從網絡層來看,移動網絡方面,自2009年初3G牌照發放以來,政府投資數千億元大力推進3G網絡的建設,2011年網絡覆蓋率將超過60%,用戶總數將超過1億戶。而固網方面,上海電信和中國電信先后在上海地區和全國范圍發布“城市光網”計劃,利用光纖使寬帶用戶的接入帶寬躍升10倍以上。另外,三網融合和無線城市的試點工作也在全國部分城市范圍內如火如荼地開展之中。配合網絡的發展,以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為首的智能終端也正迅速地得以普及開來。目前終端產品的升級節奏不斷加快,網絡化、智能化、低碳化趨勢十分明顯。
從平臺層來看,云計算作為業界公認的發展方向,為我們帶來了全新的信息服務模式。目前世界范圍內以平臺服務提供商為主的云計算產業鏈正在逐漸形成,產業規模增長迅速。我國的云計算產業盡管在技術、人才等方面儲備不足,大規模部署還有待時日,但各地方政府仍然積極制定產業發展政策、推出示范工程,構建健康的產業發展環境。隨著時間的推移,未來我國的云計算產業也必將實現快速發展
應用層是整個信息產業發展的價值核心所在。信息產業在結構上已由傳統的以硬件為主導的方式向以軟件和服務為主導的方式上轉變,以行業解決方案為主的軟件產品和服務變得日益重要。我國目前盡管在信息服務能力上總體水平還比較弱,但是在發展速度上非常迅猛,其中金融、電力、交通等行業的應用軟件收入增速均超過25%。此外,隨著政府對物聯網產業的大力推動,信息技術在智能交通、食品追蹤、遠程醫療等領域中的滲透作用也正變得更加突出。
表:信息產業發[FS:PAGE]展試點城市
信息技術通過網絡層、平臺層、應用層和終端層實現了信息的收集、整合、分析和使用,為低碳智慧城市的建設提供了高速化的信息通道和智能化的解決方案,從根本上體現了“智慧”二字的含義。
盡管我們意識到構建低碳智慧城市必須發展和完善信息產業這一基本事實,然而在推進過程中,絕不能急功近利、貪大求全,盲目建設。我們必須要首先意識到以下幾點。
一、信息產業的發展的目標之一是要改造和推動傳統產業的發展,促進國民經濟的信息化,推動經濟結構調整轉型。因此,必須結合城市產業現狀,找準城市定位,集中力量優先實現重點產業的低碳化和智慧化,形成城市特色。
二、信息產業作為知識和技術密集型產業,其競爭實質是技術和人才的競爭。因此,應加大力度培養開發、設計的專門人才,建立素質優良的信息人才隊伍。
三、提高政府管理精細化程度,提升資源整合能力,引入有競爭力的標桿企業,形成龍頭,帶動產業鏈的橫縱向發展。
總之,發展信息產業、構建低碳智慧城市,必須充分結合城市的特點及所面臨的問題,認清未來的發展目標和方向,有規劃、有步驟、有重點地推動建設工作的進行。

相關文章
現代邊緣、無線和堅固的物聯網無線網關如何幫助改善智慧城市
部署在智慧城市中的大多數物聯網或工業物聯網都會生成大量數據,這對于許多應用程序來說都是完美的。但是,要將這些數據轉化為有意義的東西,需要按時處理和交付。例如,智能城市交通監控系統使用多組物聯網傳感器和攝像機來收集現場數據,然后...
為何說物聯網安全將成為智慧城市發展的基石?
疫情大考下,眾多智慧城市的技術應用在戰疫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近年來,在政策、社會、技術和實踐背景等四維利好的推動下,中國智慧城市建設蓬勃發展。根據IDC最新發布的報告顯示,2020年,中國智慧城市建設支出規模將達到180...
大數據在智慧城市中的五大應用
智慧城市是基礎設施發展的新熱詞。隨著涌入城市的人口穩步增加,以及對更好地處理資源的需求不斷增長,舊金山和首爾等幾個城市正在試驗新興技術,使他們的城市更加智能。這些新趨勢技術包括物聯網(IoT)和大數據,它們徹底改變了我們分析人...
彈性智慧城市需要監控視頻數據
COVID-19告訴我們,城市在管理和遏制危機方面一直發揮著關鍵作用。正如《今日城市》的一份報告所指出的那樣,后COVID之路需要改變市政思維——從建設“智慧城市”到建設“有彈性的城市”。當我們開始關注在這種比例的大流行之后生...
十位院士對智慧城市的理解
隨著杭州宣布打造全國新型智慧城市以及廣東政務云3億元大單的“空降”,智慧城市的話題一直處在新基建浪潮的旋渦中心地帶。一方面,北上廣深杭、雄安、濟南、海南都盯上“智慧城市第一城”的金字招牌,試圖通過新基建政策加持,推動一把手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