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數字城管看寧波智慧城市發展
寧波港北侖港區的四期碼頭
生病不用去醫院,醫生通過監控器互相交流病情
每個窨井蓋和路燈都有“電子身份證”
走在街頭,通過智能手機就能輕松查找附近的出租車,被選定的出租車會通過“無線智能叫車服務”來到你身邊;想租房買房,只需用智能手機的攝像頭對著小區,詳細的租售信息立即顯示在四維地圖上……
這一幅畫面,不是“白日夢”。這是寧波人描繪的藍圖——智能城市的生活。
雖然智慧城市這個概念提出才不久,但寧波正在逐步描繪這幅優美的畫卷:
智慧醫療,它讓人們在家中也可以通過遠程網絡和傳感系統輕松地看病;
智慧家政,家里安裝有一個大屏幕,想購物要訂機票,只要動動手指頭就能完成;
智慧導航,它除了起到“帶路”作用外,還應該能報天氣、播報路況等……
故事
窨井蓋都有“電子身份證”
6月的一天,寧波市民王先生路過興寧路時,發現一個路燈破碎了。
在他打電話給市政部門反映時,城管工作人員已經通知市政人員去現場維修了。
這么快速地發現問題,得益于2008年8月底啟動的“數字化城管”系統。
該系統以1萬平方米為基本單位,根據城市區、街道和地面建筑、道路、水域分布實際情況,將城市管轄區域劃分成多個網格單元,每個單元網格都有唯一的編號,就像每個人的身份證號碼一樣。
一個窨井蓋、一個消防栓都被拍下照片,存入“數字城管”系統中。
這樣一來,指揮中心能很快根據編號知道問題所在的區域。
城管工作人員只需點點鼠標,就可隨時了解公共設施的運作情況。窨井蓋丟失、路燈破碎、水管爆裂等民生問題都能在第一時間得到解決。
不用去醫院就能看病
鄞州區是在2010年實現智慧醫療的。
生病不用去醫院,足不出戶就可以通過監控器讓醫生了解病人的血壓、心臟、脈搏等情況。
醫生坐診時,只要輕點鼠標,電腦上就會出現以往就診的所有醫療信息,生過什么病、吃過什么藥、做過什么檢查,一目了然。
寧波市智慧城市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人謝月娣說,智慧健康產業具體包含“云”“管”“端”三個層面。
“云”是指建立市民健康檔案數據中心。凡是寧波市民的健康信息數據,都儲存在超大規模的“云”中,便于“云計算”。
“管”是指采集信息數據的通訊渠道,便于市民健康檔案數據中心與各醫院、社區、村醫療室之間的信息傳輸。
而“端”則是指每個市民在各社區、村醫療室、醫院,[FS:PAGE]量血壓、體溫,測心電圖等檢查時,同步把數據傳輸到市民健康檔案數據中心。
通過“云計算”后,信息又反饋到市民和醫生之間,協助市民回診。
理念
全國首次明確提出智慧城市概念
“智慧”已融入寧波生活的多個方面。
近年來,寧波市累計投資4.5億多元,建立了智能交通管理系統總體框架,建立了包括交通信息綜合業務系統、交通信號控制系統、交通監視系統、“電子警察”系統、智能卡口系統、高清動態視頻監控系統、無線移動警務系統等一大批先進的交通管理應用系統。
同時,依托人口基礎數據庫、企業法人基礎數據庫、企業征信系統等,結合網上行政審批系統建設,按照權力模塊化、制度剛性化、信息公開化、監督動態化的要求,進一步加強綜合電子監察系統和紀檢監察業務網絡系統建設,把網上電子交易、網上政府執法、網上公共服務等納入監管,推進社會管理綜合信息系統建設,提高社會管理水平。
智慧城市這個概念,寧波是全國首次明確提出的。
2010年5月,上海世博會首場主題論壇“信息化與城市發展”讓世界的目光再度聚集寧波。
這座海濱小城以“便民、惠農、興業、強政”為主題實施的10項信息化重點工程,走上了智慧城市建設之路。其“以應用帶動信息產業聚集”的思路,在智慧浪潮席卷國內的今天,探索出了“寧波模式”。
愿景
一臺巨型智能電腦“掌控”都市快捷生活
每天上班前,在外貿公司上班的陳雪雁,總要檢查一下自己ipad和iphone4有沒有放進包里。
“已經習慣了,公司有無線路由器,上網很方便,即使去外面辦事,iphone4也能用3G網絡上網。”陳雪雁說,以前的筆記本電腦已經成了家里的“固定”電腦。
她是寧波45萬3G用戶之一。
寧波市信息產業局的統計顯示,到2010年底,已建成了覆蓋全市的高速城域寬帶網,基于3G的無線寬帶網絡已基本覆蓋整個城市,WiFi熱點已經覆蓋行政機關、機場等主要人員聚集區。電話、電腦、手機、數字電視等信息終端普及率和使用率不斷提高,多項指標位于全國前列。
在智慧城市的體系中,互聯網絡就像電網和自來水網一樣成為最基本的基礎設施,它無處不在,又如同城市的神經系統,未來的“智慧城市”,就是一臺巨型智能電腦,它能按照規定程序自動幫我們“思考”怎樣讓都市生活便捷高效。
目標
一個沒有“城市病”的綠色家園
今年,寧波市將從應用體系、產業基地、基礎設施、居民信息應用能力和發展環境等5個體系全面展[FS:PAGE]開智慧城市建設。
未來5年,寧波智慧城市建設共包括31項工程87個項目,總投資超過400億元。其中,今年的投資額接近50億元。
寧波市一位領導說,建設智慧城市的最終目的,是要建設一個讓市民擁有高品質生活的城市,一個沒有“城市病”的綠色家園。
他打了一個形象的比喻,把城市的交通擁堵比做高血脂,而一下雨就積水則是高血糖,“智慧城市”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要用信息技術來解決“城市病”,從而建一個高效率的城市。
他說,建設智慧城市就是不斷建設和完善基礎設施,是民生項目的建設。
為此,寧波每年將投入10億元的財政。
目前寧波城市化率已超過60%,未來5年寧波將步入城市化中后期,城市發展將全面進入功能開發新階段,面臨著城市管理、民生改善、城市交通、環境資源等方面越來越嚴峻的挑戰。而“智慧城市”為城市發展中遇到的這些問題提供了解決之道。
特寫
寧波港
發出的每一件貨物都能定位
站在寧波港北侖港區的四期碼頭,1700米長的碼頭岸線上,兩艘巨型集裝箱貨輪泊在岸邊。
港區內,一臺臺龍門吊不停地升降騰挪,集卡車往返穿梭,一片忙碌。身后,是綿延數公里的集裝箱推場,70多臺橋吊24小時連續作業裝卸著貨物。
“我們公司創造的最高紀錄是每個小時127個MOVES,一個MOVES就是一個標準箱裝卸的過程,一個小時有127次。”
在碼頭工作的小劉說,別看這么多集裝箱,其實他們都有自己的“身份證”,總控室都可以一一定位它們。
一個標箱從卡車上被橋吊的“手臂”抓起來,裝卸在船上,一次最多就能抓卸4個標箱,一個小時一個橋吊能抓150個。
在橋吊中央部位,有一個理貨室,坐在里面的理貨員把箱子上的編碼一一核對、記錄,傳入到總控室,這樣,就能控制定位它們了。
市民服務中心
想不到的問題都能回答
“寧波市區哪里有正規的、技術好點的裱畫地方?”“建議到鼓樓步行街上看一下,以下3家單位可以比較一下……”這是2月份寧波市民張小姐和81890之間的一次咨詢和回復。
81890市民服務中心系統的諧音,就是“撥一撥就靈”。
類似這樣的電話,每天能接到很多,有咨詢找81890,成為很多人的習慣。翻翻81890的求助記錄,你想象不到的問題有人在問,而你更想象不到的是,81890的工作人員竟然能千方百計給你找到答案及時回復。
寧波市信息產業局統計顯示,全市100%的政府部門建立了辦公自動化系統和網站,政府門戶網站建設水平位于全國[FS:PAGE]前列。
如今,81890市民服務中心系統、市民卡工程、網上行政審批服務系統、寧波信用征信系統、寧波電子口岸等一批跨部門電子政務和社會信息化重點項目建設,促進了公共服務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相關文章
RFID技術推動智能電網建設
隨著科技水平與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地球也付出了環境污染、氣候變化、能源枯竭等方面的代價,環保與能源問題成為不可回避的重要母題。而電網作為人類社會最大的能源輸送樞紐,對我們的日常生活和活動有著無比的重要性。因此,提高電網的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