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全球“無線城市”的數量將達1500個
為無線城市建立成熟的盈利模式,需要充分利用規模效應,把一個個孤立的無線城市升華成為無線城市群,使其擁有更廣泛的應用,更良好的自我運營能力。
無線城市作為城市的社會、經濟發展信息化基礎設施,已成為衡量一座城市整體運行效率、信息化程度以及國際競爭力的重要尺度,是等同于水、電、煤氣、交通之后的城市“第五公用事業”。
目前,無線城市的概念已被廣泛接受,從美國的華盛頓到加拿大的安大略、英國的倫敦、荷蘭的阿姆斯特丹、德國的漢堡,再到新加坡、澳大利亞的珀斯,已經有一大批城市在政府主導下開始進行“無線城市”的建設,全球“無線城市”的數量已經達到1000多個,預計到2010年全球“無線城市”的數量將達1500個。
國內無線城市建設最早取得實質性的進展的地區是中國臺北、香港和北京,上海、天津、武漢、杭州、深圳等城市也有規模和程度不等的無線網絡覆蓋計劃在建設和實施。
利用無線城市讓城市生活更美好已經被更多的地方政府提上工作日程。國內眾多的城市也對此躍躍欲試,中國建設無線城市的熱潮正在興起。不過,無線城市走向成功必須加強政府、運營商和產業鏈上下游的緊密合作關系,建立成熟的盈利模式。
因此,必須未雨綢繆做好規劃,來適應無線城市在中國的大量興起。充分利用規模效應,把一個個孤立的無線城市升華成為無線城市群,才能使其有更廣泛的應用,更良好的自我運營能力。
必由之路
無線城市群不是獨立的無線城市的簡單疊加,而是各城市在統一規劃、部署前提下,將各無線城市的網絡、平臺、信息、客戶等資源進行有效地整合,從而最大限度地優化和利用有限的資源,通過規模效應使得無線城市的效益產生飛躍性的倍增。
通過無線城市群的建設將無線城市之間充分互聯,打造“四網(電信網、廣電網、互聯網、物聯網)融合的應用聚合平臺”,實現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的信息共享和高效流動。
廣東省在無線城市群的建設和運營上做了大量探索,取得了較好的成效,將在2012年前,實現廣州、深圳、東莞、佛山4個城市鎮級以上城區無線全覆蓋,中山、惠州、江門、珠海、肇慶5個珠三角其他城市和汕頭、湛江兩個東西兩翼中心城市實現市級以上城區政務主要區域、商務重點區域、高新技術產業園區以及人群集聚區域的無線全覆蓋。其他城市主要實現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等熱點場所覆蓋。2020年前基本在全省建成國內領先的無線寬帶網絡基礎設施,實現全省主要區域的無線寬[FS:PAGE]帶網絡普遍覆蓋,建成以珠三角為代表的若干區域的無線城市群,力爭建成覆蓋全省范圍的無線城市群。按照珠三角經濟一體化發展的趨勢,將力爭實現粵港澳無線城市的互聯互通和三地之間的漫游。
為了實現跨地域的信息資源和服務的整合,中國移動廣東公司為無線城市群打造的統一的平臺和融合的應用,為省內不同城市的用戶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務。在這個平臺上,每個城市的精品項目都被整合起來,實現優勢資源的共享,帶動政府、企業和個人信息化應用的普及。
2009年9月3日,中國移動的廣東“無線城市群”門戶平臺啟用,這個平臺就像網絡瀏覽器一樣,成為用戶感知“無線城市群”的窗口。平臺以電子政務、信息興業、數字民生、網絡文化四個板塊分門別類呈現業務及服務方式,并能智能識別用戶所在城市并實現界面欄目的自動匹配,為城市和城市之間、用戶和“無線城市群”之間搭建了互通的橋梁。廣東省在無線城市建設中已摸索出政府初期主導扶持、運營商商業運營、產業鏈共同參與、民眾普享優惠的建設模式經驗,使得在國內城市的基礎設施、人文和經濟環境條件下的無線城市建設路線逐漸清晰起來。
注意問題
無線城市群建設是一個涉及政府、運營商、產業鏈參與者、企業與公眾多方參與并獲益的綜合項目。從無線城市建設的要素來看,不管是從政府角度,整體商業模式、產業鏈協作角度,還是運營商運營的角度,都不是單個無線城市可以滿足的。因此,無線城市建設需要新的思路,只有從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等區域經濟圈發展的角度去考慮無線城市建設,才能從根本上解決無線城市發展中的諸多問題。
由“無線城市”的點提升為“無線城市群”的面,需要全新的模式與思路,實現從以城市發展角度到以區域發展角度的轉變,將從區域經濟發展的角度去考慮,如何通過無線城市群建設來推動區域信息化發展,從而促進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帶動區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首先,政府在其中要發揮更大的作用。從區域經濟發展的角度進行統籌規劃,整體上考慮無線城市群建設;充分考慮不同城市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準確定位其在無線城市群中的角色。政府還以政策支持、資源投入、行業管理、信息開放為手段對無線城市的規劃、建設和運營進行全面的引導和扶持。同時上級政府部門還需要協調下級各地市的有關部門,各地市政府也將以開放的態度保證無線城市之間從網絡到內容和應用的共享。
其次,要整合行業資源。從各個行業產業鏈的角度,通過無線城市群建[FS:PAGE]設,真正整合和利用各個城市的行業資源與優勢;一方面以信息化帶動行業轉型與升級,另一方面使得無線城市群建設能夠真正落地和盈利。
在政府、醫療、教育、交通等重點行業,要發揮核心城市的資源優勢,通過與主管部門的合作,建立統一的行業管理平臺,以此來推動行業應用在區域其他無線城市的落地。
再次,整合客戶資源。無線城市群的建設要讓公眾受益;而各個城市的客戶和信息能夠在無線城市群統一的平臺上進行滿足和管理,從而極大地拓展了客戶范圍和應用的深度與廣度。
對不同城市客戶資源進行整合,通過客戶共享和信息互換方式,極大地拓展了單個無線城市的應用使用范圍,并實現了本地資源與區域資源的統一。
總之,無線城市群建設需要政府統籌規劃城市間的資源、協調相關部門、制定相關扶持政策與標準規范;運營商充分發揮網絡和平臺優勢,整合現有各個城市的信息化應用,統一的運營管理;產業鏈上下游緊密協作,通過雙向運營模式實現盈利,實現無線城市群的可持續運營與發展。
無線城市群的產業鏈將不再是局限于某一城市,而是貫穿于整個無線城市群的區域。這樣無線城市群的產業規模和資源規模都將比孤立的無線城市成幾何倍數的放大,這將有利于產生良性循環,保證其持續健康地發展。
成功關鍵
中國的無線城市建設關鍵是要充分考慮國內城市的基礎設施、人文和經濟環境,做好商業模式、應用、組網模式和終端四個方面的準備,依托三網融合以及物聯網的發展,構建無線城市應用聚合平臺,提供一站式、個性化服務。
無線城市群的商業模式是:政府主導,運營商建設和運營,通過整個產業鏈上下游緊密協作實現資源共享;同時,通過“接入業務、內容服務、后向收入、行業應用”的雙向運營模式實現盈利,保證無線城市的可持續運營與發展。
可見,無線城市群商業模式的核心在于“整合“,充分整合不同城市的資源,實現整體產業鏈的協作;通過對政府資源的整合,對行業資源的整合,對客戶資源的整合來創造全新的商業模式。
通過無線城市群的建設,整合物聯網與互聯網,不但將接入網絡融合為一體,還將把各種業務應用進行融合,提供智能化的服務和應用。如城市配電網的自動化系統與抄表數據傳輸,市政自來水、煤氣管道、路燈系統的監控,氣象以及環保數據采集,生產過程的監控,公安/交警移動數據(身份證、犯罪檔案/車輛、司機檔案等等)查詢,交通流量/車輛違章監測,城市路口交通信息指示牌的信息發布,[FS:PAGE]車輛監控調度等等。人們的生活也因此發生著潛移默化的改變。
相關文章
現代邊緣、無線和堅固的物聯網無線網關如何幫助改善智慧城市
部署在智慧城市中的大多數物聯網或工業物聯網都會生成大量數據,這對于許多應用程序來說都是完美的。但是,要將這些數據轉化為有意義的東西,需要按時處理和交付。例如,智能城市交通監控系統使用多組物聯網傳感器和攝像機來收集現場數據,然后...
為何說物聯網安全將成為智慧城市發展的基石?
疫情大考下,眾多智慧城市的技術應用在戰疫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近年來,在政策、社會、技術和實踐背景等四維利好的推動下,中國智慧城市建設蓬勃發展。根據IDC最新發布的報告顯示,2020年,中國智慧城市建設支出規模將達到180...
大數據在智慧城市中的五大應用
智慧城市是基礎設施發展的新熱詞。隨著涌入城市的人口穩步增加,以及對更好地處理資源的需求不斷增長,舊金山和首爾等幾個城市正在試驗新興技術,使他們的城市更加智能。這些新趨勢技術包括物聯網(IoT)和大數據,它們徹底改變了我們分析人...
彈性智慧城市需要監控視頻數據
COVID-19告訴我們,城市在管理和遏制危機方面一直發揮著關鍵作用。正如《今日城市》的一份報告所指出的那樣,后COVID之路需要改變市政思維——從建設“智慧城市”到建設“有彈性的城市”。當我們開始關注在這種比例的大流行之后生...
十位院士對智慧城市的理解
隨著杭州宣布打造全國新型智慧城市以及廣東政務云3億元大單的“空降”,智慧城市的話題一直處在新基建浪潮的旋渦中心地帶。一方面,北上廣深杭、雄安、濟南、海南都盯上“智慧城市第一城”的金字招牌,試圖通過新基建政策加持,推動一把手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