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物聯網周年解讀令人矚目的物聯網科技發展動態
從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視察無錫并做出建設中國感知中心以來已有一年,“一石激起千層浪”,全國¾過熱議之后,終于塵埃落定、水落石出,物聯網和傳感網雙雙浮出水面。不待說以無錫為傳感網示范基地中傳感器產業快速起步和發展,本文僅對物聯網的應用作少許觀察和解讀。隨著物聯網的崛起和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全國各地在堅持數年的RFID產業在這一年當中的應用得到了新的激勵和推動。去年晚些時候,有人說物聯網是傳感網的“小名”這一陳詞濫調早已失去了市場,物聯網實質上是EPC(利用RFID的網絡體系構筑思想和體系)的“別稱”這一說法更加深入人心;互聯網、3G等手機通信、網絡(無網和固網)、云計算等都是物聯網的“翅膀”;物聯網的重要應用在物流、防偽、電子商務、通關、貿易、交通、應急事件處理等領域。本文列舉了幾個發展實例和政府的舉措。如果認識統一,措施得力,長期以往,已經生根、發芽的物聯網必將在我國開花、結果。
物聯網和云計算技術將廣泛應用深港口岸
物聯網和云計算技術將廣泛應用深港口岸,這是記者昨日從“2010年物聯網和云計算國際論壇上獲悉的。在論壇上,來自香港大學的“深藍之父”譚崇仁教授、唐志鴻博士以及國際云計算領域的知名學者須成忠教授等專家分別介紹了國內外物聯網和云計算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及深港、粵港物聯網和云計算研究應用現狀和應用前景。
據悉,物聯網是在計算機互聯網的基礎上,利用射頻自動識別(RFID)、傳感器網絡、無線通訊等智能化采集技術,通過計算機互聯網實現物與物之間的自動識別和“交流”,物與人之間信息互聯與共享。云計算則被認為是物聯網中實現資源共享與服務提供的可行模式。
深圳檢驗檢疫局根據深圳口岸的特點,在深圳、香港相關政府部門的支持下,及時啟動了物聯網與云計算在檢驗檢疫領域的應用研究,如利用RFID技術自主研發了陸路口岸電子通道系統,并在皇崗、文錦渡等5個陸路口岸成功運行,實現了對來往深圳香港之間的車輛有效監管和快捷通關,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早在2008年,深圳檢驗檢疫局承擔了“基于RFID的深港一體化食品安全供應鏈公共信息平臺建設及示范性應用”項目的研究。該項目應用物聯網技術,研究出供港蔬菜和供港活豬的可追溯系統,實現了供港蔬菜、活豬從種(養)殖、檢驗檢疫、運輸、通關、分包到銷售等全過程溯源監管。項目受到供港食品經營商的歡迎,目前已經陸續有超大、利農、裕興等生產加工企業加[FS:PAGE]入。(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
發改委:發展物聯網及云計算
國家發改委在其網站向包括北京市在內的14個省市發改委下發通知,要求推進高技術服務業發展。通知提出發展面向市場的高性能計算和云計算服務、開展物聯網和下一代互聯網應用服務,以及引導數碼文化產業創新發展等。并會選擇部分城市作為云計算試驗城市,組織國內骨干企業開展云計算服務。
通知指,要大力發展云計算模式的平臺運營和應用服務,促進已在內部應用云計算技術的企業進一步對外開展相關服務,推動有條件的制造企業通過云計算模式向服務轉型。并表示會選擇部分城市作為云計算試驗城市,組織國內骨干企業開展云計算服務。
在開展物聯網和下一代互聯網應用服務上,重點在精細農牧業、工業智能生產、交通物流、電網、金融、醫療衛生等領域開展物聯網特色服務示范。將加快互聯網由IPv4協議向IPv6協議的轉換,大力推動下一代互聯網技術的應用。
在引導數碼文化產業創新發展方面,將加強數字動漫及數字影視、網絡出版、3G手機內容服務等領域關鍵技術開發和應用平臺建設,中國風格動漫技法數字化與推廣應用、自主動漫和游戲開發系統、數字出版服務平臺、3G手機內容服務相關技術開發等。
通知又提出促進軟件服務化發展、開拓生物技術服務、研發設計服務及技術創新服務等。(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
北京將組建市級工程研究中心 涉及物聯網和云計算
北京市發改委副主任張燕友日前在北京物聯網關鍵應用技術工程研究中心成立大會上宣布,北京將建設市級工程研究中心。今年將重點在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能源節能環保、新材料4個領域開展市級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實驗室的建設。
據介紹,電子信息領域,包括物聯網、新一代移動通信、下一代互聯網、云計算等;生物醫藥領域,包括生物醫藥、生物農業;新能源節能環保領域,包括太陽能光伏、新能源汽車等;新材料領域,包括納米材料、新型功能材料等。
張燕友說,建設市級工程研究中心是以促進行業經濟為出發點,以市場為導向,以重點產業共性發展為任務,加快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促進產業技術進步和核心競爭力的提高。
市級工程研究中心主要包括7項任務:根據首都¾濟和產業發展的需要研究開發產業技術進步和結構調整急需的關鍵共性技術;以市場為導向把握技術發展趨勢,開展具有重要市場價值的重要科技成果的工程化和系統集成;通過市場機制實現技術轉移和擴[FS:PAGE]散,持續不斷為規模化生產提供成熟的先進技術、工藝和裝備;通過對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和再創新廣泛開展國際合作交流,促進自主創新能力的提高;實行開放式服務,承接黨政機關、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及企業委托的工程技術研究、設計和實驗任務,進行工程化的輻射和推廣,并為其提供技術驗證和咨詢服務;為行業培養工程技術研究與管理的高層次人才;為培育國家級工程研究中心做好準備。
市級工程研究中心的建設將以具有較強研究開發和綜合實力的企業、高校和科研機構為主體。組建完成的市級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實驗室可提出創新能力建設項目申請補助資金,按照市政府投資管理有關規定執行。經批準組建的市級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實驗室組建期不超過兩年,市發改委每兩年對正式核定的工程中心和工程實驗室進行一次評價。對于批復后兩年內未組建完成的工程中心和評價不合格的工程中心,將根據具體情況撤銷工程中心工程的稱號。
據了解,目前全國共有國家級研究中心37家,國家工程實驗室32家,國家企業技術中心36家,國家級企業技術分中心7家,市級企業技術中心233家。
香港大學內地首設研發機構牽手無錫拓中國物聯網
中新網無錫8月9日電(記者 唐娟 孫權)“香港大學無錫物聯網中心是港大在內地設立的首個研發機構,將與無錫聚集的眾多物聯網研究機構一起,共同推進中國物聯網產業發展的格局”香港大學副校長級校務委員、電子商業科技研究所總監譚崇仁9日在無錫如是表示。
此間譚崇仁教授代表香港大學與無錫簽署了物聯網全面合作戰略Ð議。并宣布香港大學在內地的第一個研究機構就設在無錫,將在無錫從事物聯網技術研發、應用合作及人才培養等工作。譚崇仁表示,香港大學很多年前就涉足物聯網領域的研究開發,如今已有很多成果應用于實際領域。而無錫自去年被溫家寶總理賦予建立“感知中國中心”的使命后,短短一年時間,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物聯網研發機構、專業園區、專業公司已在無錫凝聚成群,使得無錫“感知中國中心”的地位越來越得以突顯。“我們這一年與無錫多次接觸,最后確定,將港大物聯網研究中心設在無錫,希望通過無錫在中國物聯網領域的研發地位,與其它機構進行合作開發,將港大的技術運用在中國物聯網領域的各個方面”譚崇仁如是說。
由于香港大學已在深圳等地成功將物聯網技術應用于快遞服務等領域,使得此間的簽約儀式后,許多相關企業找尋機會與香港大學電子商業研究所的各位教授進行對接,期望達成合作[FS:PAGE]意向。港大電子商業科技研究所署總監黃礎章和業務發展¾理趙培也非常樂于與企業家們對接。趙培拿著厚厚一疊名片笑著表示,中國的物聯網會發展成什么樣子,也許現也還無法想像,但是無錫或許就是第三次信息產業革命的“中國硅谷”。
據了解,無錫被確定為“中國傳感信息中心”僅一年,已有111億元的139個物聯網項目在無錫15平方公里內的物聯網產業核心園區內遍地開花。目前無錫有物聯網相關企業248家,各類物聯網研發機構的研發人員由去年的50人,增加到現在的579人,初步形成了物聯網人才和項目集聚發展態勢。
成都物聯網示范應用確定智能安全等6大領域
日前,市政府辦公廳印發《成都市物聯網示范應用工作方案》(下稱方案)。按照方案,2010年至2012年,成都將重點在智能交通、食品安全、環境保護、現代物流、城市管理、安全監管6大領域開展物聯網示范應用及相關工作。
方案提出,物聯網示范應用工作的目標任務是按照“創新驅動、應用牽引、技術突破、產業同步”的發展思路,積極引導和組織開展物聯網示范應用,為物聯網產業發展創造市場空間,帶動產業聚集,著力構建智能成都的產業和應用基礎。從2010年至2012年,探索形成物聯網應用的技術體系、產品體系、服務支撐體系和管理運營體系;在物聯網產品制造方面形成規模化生產能力;在物聯網應用服務方面形成可復制、推廣的解決方案和商業模式。
方案還提出了指向產業發展的三大原則:即通過示范應用,為我市物聯網企業的產品制造、軟件開發、系統集成和信息服務提供市場機會,引導生產要素向物聯網產業高端流動,支持物聯網企業做大做強,加快產業發展的“以用興業” 原則;針對示范應用項目的關鍵技術,加快技術引進、消化吸收和再創新,盡快在共性技術和核心產品上取得突破,實現技術自主可控,加快形成我市物聯網產業的技術基礎和特色的“以用引智”原則;以及通過示范應用,吸引國內外物聯網龍頭企業來成都興業設廠、圍繞重點領域開展示范應用,加快物聯網產業聚集的“以用引資” 原則。
(1)智能交通:交通違章信息一“網”打盡
建設城市交通信息綜合采集與智能處理系統。其中,采集系統以圖像識別技術為主,綜合應用GPS定位終端、RFID(射頻識別)標簽、天網等多種手段,對車速、車流量、道路占有率、號牌信息、行駛路線、交通違章等信息進行自動采集、實時傳送;處理系統則對采集的信息進行分類、匯總、分析及處理,通過智能控制算法和[FS:PAGE]模式識別技術,為開展交通事件檢測與快速處置、套牌車輛和特種車輛的識別跟蹤提供基礎數據。該套系統若建成,交通違法行為將在嚴密的監控網絡下無處可逃,城市交通擁堵狀況有望得到改善。
此外,還將建設智能公交電子站牌信息發布系統,即綜合運用GPS定位等信息技術,實時監控和調度公交車輛。
(2)食品安全:豬肉信息全程可追溯
建設食品質量安全信息追溯系統,加快利用RFID技術,實現生豬屠宰、流通(批發、配送、零售和團購)和消費各個環節質量安全信息的可追溯管理,并與生豬養殖產業鏈信息對接,實現豬肉產品信息全程可追溯。在此基礎上,擴大基于RFID標簽的食品安全可追溯范圍,構建全市統一的綜合性食品質量溯源管理物聯網基礎技術平臺等,實現對各類食品生產、流通過程的追溯和安全監管。
(3)環境保護:飲用水源有污染會報警
建設水資源監測與管理等多個信息系統,在監測點位部署傳感設備,并結合其他監測手段,實現對水量、水質等信息的自動采集和實時傳送。為減輕水資源短缺災害、應急供水事件處置等,以及為山洪災害的及時監測、預警預報、決策會商和指揮調度等提供信息支撐。
此外,還將對中心城區污水處理廠、排水戶及排水管道的水位、流速、水量等信息實現自動采集、實時上傳,并實時監測排水管道的運行狀況,對排水管道水位超標及時預警,以及為可能發生的城市內澇及具體區域提供預報預警信息。
在生活飲用水取水口上游沿線10公里范圍內,選址建設水質自動監測站,在重要部位及路口部署視頻監控點,通過有線或3G傳輸通道將數據傳入監控中心,由后臺管理系統全天候智能分析和判斷水質情況,發現異常立即報警。
(4)現代物流:建設標準化倉庫
在企業生產、配送、倉儲等物流作業主要環節中綜合應用RFID、光纖圍欄傳感等技術,實現物流信息的數據采集、自動標識與識別,促進企業按需生產、快速配送及可視化跟蹤。
(5)城市管理:橋梁變形會自動報警
通過建設數字城管信息采集與智能處理等多套系統,實現對城管事件進行自動采集和實時監控,對城市垃圾產量實現在線監控,對作業車輛進行跟蹤定位、軌跡回放、調度和能耗監控。此外,要監控并及時反映戶外廣告的業主及安全性能等相關信息,及時將現場故障情況自動發送到監控中心,實時對路燈進行變功率控制,實現節能降耗。
此外,還應對城市特殊結構橋梁的索塔、主纜、吊桿、錨頭等主要受力構件的變形等指標進行實時監控和預警,確保橋梁[FS:PAGE]安全運行,對揚塵及噪音也將進行實時監控。
(6)安全監管:監控全市500余處重大危險源
通過建設CNG(壓縮天然氣)信息化集成等多套監管系統,實現在整個CNG汽車運營鏈上對“車、瓶、氣、人(充裝人員)、站(檢驗站)、廠(改裝廠)、設備” 的實時動態一體化監管;對天然氣管道運輸實行實時安全監控、泄漏自動預警報警,及時消除因天然氣泄漏或管道損壞引發的安全隱患;對全市500余處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生產、¾營、使用過程進行自動識別、危險報警和安全監控。 本報訊(成都商報 祝楚華)
有物聯網 通關只要幾十分鐘
東莞市近日接二連三的科技會議上透露,東莞已¾將云計算和物聯網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培養。而在上周五舉行的東莞創新論壇上,依時利科技有限公司RFID部總經理楊淑港透露,虎門港在港口大道應用了該公司設計的電子監管通道,這個由云計算作技術支持的物聯網模型在保證貨品始終受海關監督的同時,又省卻了建設過關專設高架橋6000萬元的費用。
(1)同時能預防走私問題
虎門港作為東莞重點發展的港口,率先嘗試了這兩項科技的應用。據同時兼任廣東省R FID工程技術中心副主任的教授級高工楊淑港介紹,在虎門港五號和六號泊位之間,有著一公里長的一段港口大道,這段路是市政公路,即不可限制非過關車輛從此路¾過。
“海關當時遇到一個難題,如果其他汽車也能路過這段大道,那貨柜在其間被偷偷放入其他貨品,走私豈不輕而易舉。但是要建設專門高架橋的話,還要投入6000萬元。”楊淑港稱電子監管通道解決了這一難題,貨品進入泊位時加上RFID標簽,沿途設立了一定數量的基站,每個基站都能及時反饋R FID射頻信息,如果貨柜被打開,甚至貨品在期間受到顛簸被破壞了,都能被海關基站監測到。這一設計使得走私無從下手。
(2)以前通關時間最長3天
物聯網技術除了給虎門港省錢之外,也能給過關貨柜省不少時間。楊淑港介紹,按照傳統的過關程序,集裝箱必須¾過兩次報關和兩次查檢,快的要兩天,慢的要三天。其間集裝箱租一天要幾百塊錢,集裝箱進入園區內的保管費一天也要幾百塊錢。
“而虎門港啟用電子監管通道和智能卡口系統之后,過關的R FID感應只需要十幾秒,第一次報關和查檢過后,如果海關沒有從數據中心監控到集裝箱被打開的異常情況,就可以省略第二次查檢的程序,幾十分鐘就能完成整個過程。”楊淑港提到的這個物聯網模型,還需要云計算的技術[FS:PAGE]支持。
相關文章
RFID技術推動智能電網建設
隨著科技水平與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地球也付出了環境污染、氣候變化、能源枯竭等方面的代價,環保與能源問題成為不可回避的重要母題。而電網作為人類社會最大的能源輸送樞紐,對我們的日常生活和活動有著無比的重要性。因此,提高電網的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