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張建設藍圖昨天公布 "智慧城市"將怎樣提升上海?
上海“智慧城市”建設的首張藍圖昨天公布。
許多人或許首先會被“智慧城市”計劃中“百兆光纖到戶”、“無線網絡覆蓋”等重大項目吸引;但如果把超寬帶看成新一代信息高速路,把各種信息化服務當做車,再寬的路、再快的車,說到底“為人服務”才有意義。
“智慧城市”以人為本、以發展為目標,將讓市民更好地共享發展成果,讓城市獲得更充足的發展后勁。它究竟會給我們的生活和我們的城市帶來什么變化?
超級寬帶撐起骨架
家住大華的張潔家里最近新裝了10兆光纖寬帶。她很高興,因為以原先的帶寬,在線看高清電影必須隔夜下載;現在,一點擊馬上就能播映。
但是,她感覺已經很快的網速3年后只是上海平均水平的一半。根據“智慧上海”計劃,2013年,100兆光纖將伸展到全市650萬戶家庭的門口,實現城鎮化地區全覆蓋。屆時,全市家庭平均網速將達20兆,是今年初的5倍。
以超寬帶網絡為標志的通信線路建設是“智慧城市”的基礎。這是全球趨勢:美國去年公布了高速寬帶發展計劃,在10年內要讓1億家庭的網速提升到100兆;日本、韓國、新加坡等也都明確提出了網速提升計劃。
網速提升,將打破許多智能應用和網絡服務的瓶頸。除了網絡視頻,電子醫療、遠程教育、可視化監控等網絡資源的消耗大戶,都能順暢地“跑”在更“寬”的“路”上。
“路寬”只是“智慧城市”基礎設施的一個側面。日韓等都提出過“U國家”戰略。“U”是Ubiquitous的縮寫,意為“無所不在”,也就是借助無線互聯網消滅網絡盲區。根據上海“智慧城市”計劃,2013年將實現3G網絡全市覆蓋、WLan無線局域網覆蓋80%的公共場所,4G開始試商用。這張網的均速將達到現在固網寬帶的水平。
專家告訴記者,目前,信息流已與人流、物流、資金流共為發展的核心要素。因此,承載信息流的寬帶網絡和無線網絡成了和道路、水電氣管網等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的城市基礎設施。當然,僅僅修“路”還不能帶來發展,要讓“智慧城市”造福于人,根本還要靠創新的智能化應用。
智能服務改善民生
目前上海部分醫院正在試點:患者在一家醫院做檢查,結果可由多家醫院共享。
到2013年,這將成為常態。根據"智慧城市"計劃,上海將為所有市民建立電子健康檔案,做到兩個"任何"---任何在聯網醫療機構就診過的患者,其電子健康檔案可被其他任何一家聯網機構調閱。此舉不僅能減輕患者經濟負擔、提升醫療資源利用率,還可提高醫療質量,減少差[FS:PAGE]錯。
除了電子健康檔案,上海未來還有一大批民生項目將付諸實施。比如,重要的食品安全信息將實現全面可追溯;全市交通信息將被整合,通過多渠道動態發布;社區將為老人、殘障人士等建立生活服務資源庫;學校將梳理各自的優質教育資源,向全社會聯網提供。
新興產業提升后勁
"智慧城市"建設,其實是將城市看做一個有機的生命體。智慧的生命,都擁有一套高度發達的神經系統;而在"智慧城市",云計算就像大腦,能高效處理龐雜的信息,物聯網就像神經末梢,依靠無所不在的傳感器捕捉信息。
在上海的"智慧城市"計劃中,處處可見新技術:智能水網、智能電網、智能市容監管、智能災情預警,它們都有賴于云計算、物聯網、高端軟件、高端芯片等的技術突破。可以說,上海打造"智慧城市"的過程,將為一大批新興技術、新興產業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
"智慧城市"本身也孕育著一些新興業態,特別是互動娛樂、數字出版、專業資訊服務等高端信息服務業。對創新驅動、轉型發展的上海來說,"智慧城市"的價值不言而喻。
"智慧城市"對提升競爭力和發展后勁的作用,在國外已經得到證明。專家認為,在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發布的世界競爭力排名中,新加坡去年之所以能超越位居榜首多年的美國,重要原因就是它實施的"智慧國2015"計劃。
種種壁壘需要打破
新加坡在"智慧國2015"計劃中提出,要讓政府的公共服務能力,從"碎片化"向"連續的一體化"轉變。而觀察上海"智慧城市"建設,可以發現:一大批新型服務內容,需要通過整合現有的智能資源來實現。
"串起碎片"的能力,某種意義上代表了"智慧城市"的發展潛力。
信息服務之所以會成為"碎片",原因很復雜,行業壁壘、利益壟斷,都可能人為制造出信息孤島。過去某地發生過這么一件事:由于民政系統與醫療系統的信息不聯網,結果一些老人病逝了,退休金卻照發。其實這樣的信息互通,并不存在技術障礙。
建設"智慧城市",對上海整合資源提出了高要求。可以發現,上海"智慧城市"計劃所要實施的幾乎所有專項,都需要"破墻";也只有"破墻",才能讓整個城市的信息流動、融匯起來---學校打破圍墻,人們才能擁有教育資源庫;醫院打破圍墻,電子健康檔案才能自由流轉;各行政部門"破墻",才能實現一門式的網上審批和服務……
上海提出,到2013年底,"智慧城市"建設要基本形成"基礎設施能級躍升、示范帶動效應突出、重點應用效能明顯、關鍵技術取得突破、相關產業國[FS:PAGE]際可比、信息安全總體可控"的局面。要實現目標,不僅需要技術和商業模式創新,更要求管理和體制機制創新。
相關文章
現代邊緣、無線和堅固的物聯網無線網關如何幫助改善智慧城市
部署在智慧城市中的大多數物聯網或工業物聯網都會生成大量數據,這對于許多應用程序來說都是完美的。但是,要將這些數據轉化為有意義的東西,需要按時處理和交付。例如,智能城市交通監控系統使用多組物聯網傳感器和攝像機來收集現場數據,然后...
為何說物聯網安全將成為智慧城市發展的基石?
疫情大考下,眾多智慧城市的技術應用在戰疫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近年來,在政策、社會、技術和實踐背景等四維利好的推動下,中國智慧城市建設蓬勃發展。根據IDC最新發布的報告顯示,2020年,中國智慧城市建設支出規模將達到180...
大數據在智慧城市中的五大應用
智慧城市是基礎設施發展的新熱詞。隨著涌入城市的人口穩步增加,以及對更好地處理資源的需求不斷增長,舊金山和首爾等幾個城市正在試驗新興技術,使他們的城市更加智能。這些新趨勢技術包括物聯網(IoT)和大數據,它們徹底改變了我們分析人...
彈性智慧城市需要監控視頻數據
COVID-19告訴我們,城市在管理和遏制危機方面一直發揮著關鍵作用。正如《今日城市》的一份報告所指出的那樣,后COVID之路需要改變市政思維——從建設“智慧城市”到建設“有彈性的城市”。當我們開始關注在這種比例的大流行之后生...
十位院士對智慧城市的理解
隨著杭州宣布打造全國新型智慧城市以及廣東政務云3億元大單的“空降”,智慧城市的話題一直處在新基建浪潮的旋渦中心地帶。一方面,北上廣深杭、雄安、濟南、海南都盯上“智慧城市第一城”的金字招牌,試圖通過新基建政策加持,推動一把手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