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人族群論攪動移動互聯網新商機
近日,由3G門戶聯合UC優視共同發布的“手機人族群”報告一經披露,立即引起了業內的巨大反響。“手機人族群”為什么會引發如此大的關注,族群研究的背后又能為移動互聯網產業發展帶來怎樣的商機?
移動開發者的圣經
資深移動互聯網評論人、《商業價值》雜志主編張鵬認為,此次“手機人族群”報告的轟動,很大原因是因為它是由國內最大的兩家移動互聯網領軍企業3G門戶及UC優視共同提供數據,移動互聯網行業調研泰斗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劉德寰教授聯合第一象限市場調研公司進行分析研究的成果。因此其全面性、權威性均是目前國內最高的。
之前國內開發者在開發一款應用時,大多時抱著一種拍腦門、憑興趣的方式。然而,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用戶體驗至關重要,同時,用戶會為什么樣的應用產品買單,用戶的興趣點又在哪里等數據,對于開發者而言往往是最稀缺,手機族群的研究恰恰填補了這部分的空白,讓開發者看到了方向。
據了解,在這份研究當中,圍繞溝通與自助,娛樂與實用兩個主要維度,手機使用人群被劃分為折扣族,搜索族,拍客族,理財族,微博族,手機購物族等17個主要細分族群,這也是從學術角度第一次將手機用戶通過族群的方式進行精確劃分。
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劉德寰教授,在近二十年對社會學研究的基礎上,又將社會行為學的研究方法引入移動互聯網新媒體研究。他介紹說,本次研究中,很多對移動互聯網用戶習慣的發現,完全顛覆了傳統互聯網時代人們的思維定式。
比如很多人認為熱衷于用手機尋找折扣信息的應該是沒錢的年輕人、學生,其實數據顯示手機折扣族是以中等收入的年輕群體、高學歷、女性為主。它背后建筑的是一種城市生活體系,尋求折扣某種程度上是尋找一種對城市生活的加入感。
又比如以性別來劃分,男性喜歡功能性搜索,女性更喜歡娛樂性搜索。這種差異造就了女性將自己更多的時間泡在手機的各種應用上面(男性偏好于在需要的時候才使用),由此帶來的結果是:和由男性主導的PC時代不同,移動互聯網的發展越來越受30 歲左右成熟女性人群的推動。一方面從側面解釋了為何在移動平臺上擠占零碎時間的休閑小游戲、拍照類應用會迅速風靡——盡管許多熱門游戲簡單到在游戲發燒友看來覺得“弱智”。另一方面,一個由30歲左右女性引領的移動互聯網將會帶來更加深遠的社會影響。
這些在常理看來不可思議的結論,在移動互聯網上正在被海量的用戶數據進行著驗證。事實上,族群化趨勢之明顯也遠遠[FS:PAGE]超過了一般意義上人們的想象,從某種程度上看這也是時代的必然。
“這個社會的發展越來越細分化。細分化本身是一個擴散的過程,但是它又需要找凝聚感,那么就會出現族群以自己的價值觀、情感、事業聯合在一起的一些小族群。看起來很小,但是這些族群合在一起是驚人的大。看起來是小趨勢,其實是一個巨大的分裂型的大趨勢。這種狀態所具有的社會意義要遠遠強于那些大而無當的說法,而這種細節每描述出一個,所代表的對社會的洞見就會深入很多。”劉德寰說。
相關文章
RFID技術推動智能電網建設
隨著科技水平與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地球也付出了環境污染、氣候變化、能源枯竭等方面的代價,環保與能源問題成為不可回避的重要母題。而電網作為人類社會最大的能源輸送樞紐,對我們的日常生活和活動有著無比的重要性。因此,提高電網的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