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網融合下 廣電行業如何應用云計算平臺
整體而言,我國的云計算發展,與國外成熟的云平臺相比,規模還很小,運作還不成熟,尚需國內企業進一步的探索。在我國,云計算發展同樣非常迅猛,我國企業率先提出的“云安全”概念,在國際云計算領域獨樹一幟,開創了云安全解決方案的先河。但整體而言,我國的云計算發展,與國外成熟的云平臺相比,規模還很小,運作還不成熟,尚需國內企業進一步的探索。其中,云計算的技術架構及商業模式非常符合三網融合的發展特點,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廣電行業應用云計算平臺?

網絡電視云平臺
一、廣電媒體如何使用“云”
“云計算”平臺可以有多種部署方式,對于廣電媒體而言,最常見的是“私有云”和“公有云”兩種方式,“私有云”即廣電媒體自行建設和擁有的“云計算”平臺,用戶使用臺內的局域網即可訪問,而“公有云”則是由相關廠商提供的“云計算”服務,通常需要通過廣域網訪問。
廣電媒體可以在臺內建立“私有云”,對現有IT系統進行整合,這是目前最值得關注和切實可行的方案,也可以租用“公有云”作為IT資源的補充:針對境外或者異地的分支機構,電視的租用“公有云”可能比購買實際設備更加方便經濟。
一方面,不論使用“公有云”還是“私有云”,我們都需要通過虛擬化技術將應用部署在“云”中,這也是其他行業使用“云計算”技術的通用做法,但另一方面,廣電行業具有自己的特殊性,其業務系統需要大量處理視音頻文件,而且廣電媒體擁有許多特殊硬件和專用設備,并不是所有的業務都適合被虛擬化,針對這一問題,我們簡單分析如下:
1、可以部署在“云”中的應用主要包括:
◆高密度的數據計算應用,如轉碼、流媒體服務等;
◆高頻度信息處理應用,如數據庫、應用服務器等;
◆海量數據存儲應用,如基于“云架構”的存儲;
◆普通工作站應用,如辦公、編目檢索、新聞稿件、簡單音視頻剪輯等。
2、需要傳統設備處理的業務主要包括:
◆利用基帶信號進行處理的業務,如上載采集、演播室播出等;
◆必須利用GPU處理的業務,如特技、字幕、圖文包裝、GPU轉碼等;
◆數據吞吐量過高的業務,如多層高清編輯;
◆其他有特殊要求的業務。

廣電業務部分云架構
因此,廣電媒體現有業務系統通過“云計算”平臺進行整合時,采用“部分云化”的架構是必然的選擇,具體來說,轉碼、網絡傳輸、媒資編目、流媒體分發等[FS:PAGE]業務可以在“云”上實現,但傳統的上載采集、復雜編輯、圖文包裝、播出系統、演播室系統、信號監看等業務系統仍需采用獨立的工作站設備。對于部署在“云”中的媒資編目等應用,用戶可以使用計算機、手持移動設備等云通用終端設備隨時隨地進行訪問,獲得和本地工作站一樣的使用體驗。
二、云計算對廣電行業的重要意義
云計算可實現前端統一管理,其超強的計算能力、超大的存儲空間這些突出的優點,對于廣電行業數字電視業務的推進,具有重要的意義:
1、數據的高度可管、可控性
云計算提供了最可靠、最安全的數據管理中心,所有數據統一存儲在前端云服務器中。廣電運營商只需安排專業的服務器維護人員進行更新和保護,即可在前端實現所有數字電視業務的管理。
2、終端設備投入成本最小化
在數字電視目前的運作方式中,不同地域、不同品牌的終端設備之間不具有良好的互通性,繁冗的系統集成及升級工作增加了運營維護的成本。使得廣電業務的推進需要付出超常的人力物力成本。這種情況下,云計算是廣電行業最好的選擇,云計算的超強計算能力可將終端設備的部分功能前移,從而可以將終端的設備要求降至最低。
3、適合三網融合的發展需求
隨著三網融合策推進,未來將形成視頻業務跨領域的全方位發展。這就涉及到不同用戶終端之間,如何共享的問題。終端用戶不必攜帶專用的設備,在任何一個聯接“云計算”服務的客戶端設備,如機頂盒、PC、智能手機等,都可以通過瀏覽器進行登錄,延續看了一部分的電影或者寫了一半的文章。
云計算的這些特性,使三網融合后的深度業務推廣、跨網絡業務運營成為了可能,在三網融合的背景下,具有無限的發展空間。
云計算在廣電行業應用一旦得到國家策層面的支持,必將在數字電視業務運營中大放異彩!最終云計算能否在廣電開花結果,將取決于自上而下的執行力度,取決于我們所有廣電人的不斷探索!
相關文章
RFID技術推動智能電網建設
隨著科技水平與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地球也付出了環境污染、氣候變化、能源枯竭等方面的代價,環保與能源問題成為不可回避的重要母題。而電網作為人類社會最大的能源輸送樞紐,對我們的日常生活和活動有著無比的重要性。因此,提高電網的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