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擬10年內構建智慧城市體系
記者14日從廣州市科技和信息化局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為有效緩解“城市病”,廣州市將計劃用5年時間構建“智慧廣州”框架,2020年基本形成智慧廣州體系,城市智慧化程度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據統計,廣州市已在多個領域實施“智慧廣州”戰略,在應對交通擁堵、環境污染、社會治安等突出問題方面,均有貢獻。
廣州市科技和信息化局副局長吳奇澤表示,目前廣州已經開展智能化管理,建設“平安城市”,在廣州各街道及廣州火車站等公共場所安裝了26.8萬個監控攝像點,并利用模式識別、智能預警、虛擬巡邏等手段開展公共安全治理,增強市民安全感。
此外,廣州還探索采用無線射頻標簽、傳感器、衛星導航、視頻監控、手持終端等設備實時高效采集城市管理信息,打造“智慧城管”模式。
為緩解交通壓力和道路擁堵,廣州還建設交通信息感知設施,推廣應用傳感器、電子標簽、衛星導航、交通仿真、社會計算和平行控制等智能技術,提高路網暢通率,實現“人、車、路”協同。
建設“智慧城市”已成為近期引領未來中國城市發展新的制高點。目前,北京、上海、寧波、南京、深圳等城市也提出了相關的發展思路。
“十一五”期間,廣州信息化綜合發展指數為0.946,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廣州計劃在5年內打造寬帶廣州的工程、國際云計算中心、城市海量數據庫和智能化管控中心等信息化的基礎設施,實現自動感知和互聯互通跟智慧處理,同時還將發展智慧型的產業,建設網絡商都,提升廣州電子商務、物流和金融能力。
吳奇澤強調,“智慧廣州”的最終目的是實現市民“智慧”,至2015年,廣州互聯網普及率將達到80%,九成以上的市民將通過網絡享受工作、生活、學習等服務。
相關文章
RFID技術推動智能電網建設
隨著科技水平與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地球也付出了環境污染、氣候變化、能源枯竭等方面的代價,環保與能源問題成為不可回避的重要母題。而電網作為人類社會最大的能源輸送樞紐,對我們的日常生活和活動有著無比的重要性。因此,提高電網的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