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蛋糕”電子產業的新競爭生態圈
2011年,全球經濟上揚乏力,“智能蛋糕”,成為了一派沉寂中最甜美的問候。人們隨時隨地捧著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娛樂或辦公,街頭巷尾討論著蘋果、喬布斯, 一個呼之欲出的智能時代,火爆來襲。
順時者昌
智能蛋糕砸來,傳統巨頭似乎被打了一悶棍,醒來時早已面目全非。諾基亞、索尼、松下、LG、摩托羅拉等傳統巨頭遭遇慘痛失利,各臨窘境。好在這些“百年老店”有著深厚的技術、專利、設計、服務根底,于是他們懸崖勒馬:諾基亞放棄塞班系統推出Windows phone操作系統手機;其他巨頭也各自推出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發力手機應用程序商店;而索尼則寄望于依靠3D電視東山再起……
然而,在手機、平板電腦領域,以iPhone、iPad、三星Galaxy系列為代表的智能產品憑借耀眼設計和卓著性能已經深入人心;三星已經準備好了Bada、Windows phone、Android操作系統組合拳,甚至已經駕輕就熟地在電視上玩起了操作系統、應用程序……
智慧生活
在這個時代,烘焙“智能蛋糕”的廚師中,三星是一個最好的代表。
2011年1月,三星電子在2011CES上正式提出“Smarter Life(智慧生活)”戰略,這意味著,三星把握到了當下、甚至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的產業路徑,提前看到了“智能終端”的成長空間。
與這一理念一同亮相的是三星Smart TV:這些Smart TV采用潮流的Onedesign窄邊框設計,提供全高清3D播放,擁有簡潔的操作界面,以及自建的Samsung Apps,提供豐富的視頻節目。而這,正是三星對未來電視的提前布局,甚至連蘋果、谷歌、英特爾都摩拳擦掌準備搶奪智能電視蛋糕。
在剛剛發布的三星電子2011年第三季度財報中,通信業務創下14.90萬億韓元季度營收記錄,同比去年增長37%,其主要收入來自于銷售強勁的三星Galaxy系列智能手機,同時,通信業務也創下2.52萬億韓元季度盈利之最。手機出貨量環比增長超過20%,智能手機出貨量環比增長超過40%,同比增長逾300%,旗艦產品Galaxy SII持續火爆全球,上市5個月以來累計銷量已突破1000萬臺。盡管價格競爭力有所提升,三星手機本季度平均售價還是有所上升。隨著Tab8.9、Tab10.1問世,三星Galaxy Tab系列平板電腦銷量得以持續增長。
三星的布局還遠不止此。技術上,三星更加注重技術整合,比如手機通信技術與電腦技術的整合;產品上,三星將在數碼、家電、I[FS:PAGE]T、商用等全線產品布局智能,比如三星結合智能手機、無線網絡、智能電網技術開發智能冰箱。基于對智能趨勢的準確把握,2011年,三星電子順理成章地榮登2011《財富》世界500強科技公司第一名,而另外一個典范蘋果憑借“iPhone+iPad”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
然而,真正的較量,才剛剛開始。
一切,才剛剛開始
雖然2011年在全球手機銷量達到了4.2億臺,平板電腦賣出了超過1000萬臺,智能產品仍然有著巨大的普及空間。原因在于: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將進一步普及,智能電視才剛剛起步,三網融合將更加深入……
也許有些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亞馬遜,一家電商起家的互聯網公司所發布的Kindle Fire平板電腦也成為了全球炙手可熱的數碼產品,雖然,數據顯示它在賠本銷售。但是,一個消費電子領域新手生產的平板電腦其知名度與銷量甚至超過了很多國際大廠商。看來,“智能時代”的較量不再那么簡單。
再比如,Google的野心。將摩托羅拉收編之后,Google已經手握“平臺、搜索引擎、操作系統、服務提供”幾張王牌,實力非常強大。
不僅如此,更多的互聯網公司、IT公司正在進入消費電子產業,更多的運營商、內容供應商、服務商加入生態系統,生態系統正在擴大至廣告公司、電子商務公司、支付公司等更加寬闊的領域。
競爭新態勢
隨著更多的競爭者加入,我們發現,蘋果、三星、谷歌、微軟、英特爾等巨頭彼此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互相依賴、互相制衡。比如,你總會看見亞馬遜、谷歌、微軟與三星攜手開發平板電腦、或者操作系統,蘋果從三星購買硬件,轉眼間谷歌、蘋果、三星又為專利爭得死去活來。
而在傳統消費電子時代,這種“合作與博弈”情況是鮮有的,諾基亞、摩托羅拉,只要做好產品、做好質量、做好營銷就足夠了,而今,這些已不足以構成強大競爭優勢。“智能蛋糕”誘惑下的競爭新態勢是:
構建龐大生態圈:用戶尋求已經擴大至應用、內容、服務層面,因此廠商必須要構建一個龐大的“生態圈”,提供比如“音樂、視頻、在線位置服務”等服務;例如,2011年,三星在全球聯合當地最優秀的內容提供商、運營商、第三方軟件開發者共同組建了強大的智能產業生態圈。而這些生態圈的組成者又都各自在本土市場占有一席之地,三星意圖恐怕是,生態圈要全球化、也要本地化,才[FS:PAGE]能集合全球優勢資源,為本土消費者提供最佳服務。這一思路已經由傳統的硬件廠商向新興的服務廠商轉變了。
相互博弈:不同于單純的合作與競爭關系,生態圈的企業互相博弈,他們彼此協作、緊密關聯,卻隨時準備給對手致命一擊。
新商業模式:無論是Apple Store、還是Android Market、或者Samsung Apps,最終都形成了一個“開發-下載-收費”的嶄新商業模式,而亞馬遜推出Kindle fire則是構建了一個“低價硬件、高價服務”新商業模式,而更加嶄新的商業模式,正在層出不窮的出現。
智能產品蔓延:隨著智能趨勢的發展,智能電視,甚至智能家電、智能數碼都成為消費電子產業潛在的增長熱點。因此,2011年又一大趨勢是以三星為代表的廠商進行全線智能產品的布局。比如,三星推出了智能電視、智能冰箱(國外)、社交媒體相機、wifi打印機等創造性智能產品。
因此,無論2012年圍繞“智能蛋糕”的競爭是否愈演愈烈,也許,新的廠商將在更深層次的變革中脫穎而出,又有傳統巨頭轟然倒地,一切都充滿變數,唯有堅持創新,才能在這次巨大的產業變革抓住最后的救命稻草。2011年,三星的成功便是最好的佐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