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完善創新體系 發展新興產業
“2012年將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大力推進智慧城市建設,推進制造業改造提升,加快生產性服務業等重點領域發展,完善以中小企業為重點的服務體系。”
2011年,上海產業和信息化工作圍繞“創新驅動、轉型發展”主線,聚精會神抓落實,集中精力抓推進,“調結構、促轉型”的效果初步顯現,確保“十二五”產業和信息化工作開好局、起好步。
2011年工作有序推進
預計全年工業總產值可比增長7%左右,工業增加值可比增長7%以上;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同比增長11%左右,快于工業增長;信息服務業營業收入達3000億元,增長20%左右。同時,生產性服務業重點企業營業收入超過4700億元,增長15%;文化創意產業營業收入增長10%左右。預計全年工業投資達1300億元,比去年略有增長。全年完成產業結構調整項目751項,調整危化企業88項;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下降6.5%以上。至年底,國際出口帶寬擴容至450GB,國內出口帶寬擴容至2000GB;光纖到戶覆蓋超過400萬戶,光纖上網用戶超過100萬戶;“兩化融合”指數達到75。
一、加快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
啟動推進11個重點專項。實施智能電網、3~5萬輛新能源汽車等重點專項方案;一批云計算、新型顯示和物聯網專項獲得國家支持。重點項目有力推進。啟動46個市級重大項目和48個委內重點項目,已啟動的C919大型客機研制、商用航空發動機、電動汽車等一批重點項目繼續推進。
二、加快智慧城市建設
落實重點專項。加快推進光纖到戶建設,組建市建筑通信網絡有限公司,率先探索光纖到戶第三方專業維護模式。改善市場環境。率先發布公用移動通信基站站址布局專項規劃;新建移動通信基站基本實現集約化建設。推進應用項目。電子賬單公共服務平臺接入13家公用事業單位;法人網上身份統一認證系統等形成建設方案。
三、促進服務經濟發展
生產性服務業推進落實鼓勵制造業分離生產性服務業的財政扶持政策;文化創意產業新認定12家市級創意產業集聚區;信息服務業啟動健康云、文化云等示范項目,推進智慧島數據產業園和云海數據中心建設,落實營業稅差額征收和增值電信業務適用3%營業稅稅率政策。
四、工業投資和產業基地建設有序推進
完善重大產業項目推進機制,重點跟蹤推進10億元以上項目24個,總投資840多億元,推動三一精機、大眾動力總成等新開工項目較快增長;加大技術改造力度,推進國家級、市級技改重點項目,技改投資占全市工業投資比重達到53.8%。
[FS:PAGE] 五、淘汰落后產能和加大工業節能降耗力度
淘汰落后產能,推進鋼鐵、石化重大布局項目調整,完成產業結構調整和危化企業調整任務。工業節能降耗推進工業能效對標、合同能源管理推廣等能效工程,聚焦節能技改專項,促進主要高載能產品單耗下降。
六、中小企業發展環境不斷完善
完成區縣中小企業服務中心組建,初步形成“1+17”中小企業服務網絡;全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達到800家;推動20家中小企業成功上市,發行3只中小企業集合票據。
2012年工作考慮
一、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
聚焦重點實施一批專項。云計算,實施“云海計劃”,推動智慧島數據產業園和云海數據中心一期建設。物聯網,在城市安全、智能安防等領域實施應用示范工程,強化微機電系統、傳感器等關鍵技術攻關及產業化。新型顯示,提升LED產業研發和產品水平,推動TFT-LCD中小尺寸面板關鍵配套產業發展,積極推進激光顯示產業發展。智能電網,加快發展智能變電站、新能源接入及電力電子等產業。
構建產業技術創新體系。引導企業加大技術創新投入,力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投入占主營業務收入比重每年提高0.1個百分點。一是提升企業技術創新機構。新增市級企業技術中心40家左右,壯大區縣級、集團級、企業級的技術中心儲備隊伍。二是建設產學研合作平臺。重點跟蹤支持10家左右產學研合作體,突破技術和市場瓶頸,完善利益共享機制。三是完善技術創新支撐體系。鼓勵企業制定和實施知識產權戰略,支持20個左右本市企業參與的國際、國家及行業重要標準制定。
二、大力推進智慧城市建設
在信息基礎設施方面,一是寬帶城市建設。繼續開展光纖到戶建設,家庭寬帶用戶平均接入帶寬提到8M左右。二是無線城市建設。加快擴大無線局域網等無線網絡覆蓋。繼續推進本市TD-LTE規模技術試驗。三是深化三網融合。完成國家三網融合試點任務,促進業務融合和應用發展。推進國家網絡視聽、數字出版、視頻應用等產業基地、運營中心建設。
在信息感知和智能應用方面,一是推動數字惠民。在全市推廣使用100萬張電子賬單,繼續推進基于市民電子健康檔案的衛生信息化工程。二是促進信息資源開發利用。推進法人信息共享和應用系統建設和應用,完成信息資源目錄服務平臺項目立項并啟動建設。三是推進“兩化”深度融合。在研發、制造、管理和市場營銷等環節信息化應用及集成水平大幅提升;提升產品智能化水平,推動制造業向高端發展,促進二三產業聯動。
[FS:PAGE]三、推進制造業改造提升
建立重大產業項目協調推進機制,加快推動列入市重大項目投資計劃的25個產業項目建設。研究制訂《上海市技術改造管理辦法》,進一步完善多部門協同推進機制。以產業結構調整為主線,以市場需求為牽引,以國家重大專項為抓手,著力推進一批重大專項和重點項目,形成引領效應;著力加強產業鏈建設,提高主輔配套和專業化發展能力;著力優化服務,加強政策、資金、人才向重點領域和重點企業集聚,加快改造提升步伐。
四、加快生產性服務業等重點領域發展
生產性服務業。一是發展生產性服務業重點領域,在電氣電站服務、檢驗檢測、工程技術服務、工程化學設計等領域培育一批國內領先、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上海服務”供應商品牌。二是深化電子商務發展,穩步提升平臺服務質量和中小企業應用水平,培育電子商務服務品牌;鼓勵新一代移動通信等新技術應用帶來的電子商務服務模式的創新發展。三是推進生產性服務業功能區建設,充分發揮區域經濟聯動作用,推動生產性服務業集聚發展,帶動功能區的二次開發與轉型提升。
文化創意產業。一是提升創意產業集聚區發展內涵。打造一批地標性集聚區和一批業態特征明顯的主題性、特色性集聚區。二是打造創意產業服務平臺。支持一批能為創意產業提供信息、技術、人才、貿易、金融等服務支撐的重點服務平臺項目,建設完善上海市創意產業展示與服務平臺、設計之都展示與交流平臺、集聚區資源共享平臺等綜合性服務平臺。三是培育知名創意企業。培育一批專精特新、創新能力強、擁有核心技術和自主知識產權的中小創意企業。重點支持制造業企業的創意化發展、打造知名專業創意服務企業、支持中小制造業企業與專業創意設計企業對接。
信息服務業。推進重點領域發展,生產型信息服務業推動軌道交通、智能電網等領域的工業軟件研發及成熟產品的市場化應用。專業信息服務業推動交易信息服務平臺、第三方支付系統監管、數據挖掘等重點金融信息服務項目建設。新興信息服務業支持基于乘用車、特種車輛、北斗導航技術的重大項目建設。
五、完善以中小企業為重點的服務體系
服務中小企業。一是完善中小企業服務體系。支持區縣延伸中小企業服務網絡,提升中小企業服務中心服務能級;推進“中小企業服務云”建設,支持一批中小企業服務機構開展公益服務,形成全覆蓋、信息化、即時性的中小企業社會化服務體系。二是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出臺更具針對性的“專精特新”中小企[FS:PAGE]業扶持政策,完成1000家細分行業領先、具有“專精特新”特點的中小企業培育目標;推進中小企業園區建設;繼續開展中小企業經營管理者培訓。三是加強中小企業融資服務。加強政銀溝通,推進銀企合作,建立和深化區域性融資服務網絡;繼續推進中小企業改制上市培育、發行中小企業集合票據等直接融資;引導擔保機構等加大對小微企業信貸扶持;四是增強中小企業市場拓展能力。加強與國外相關中小企業組織的交流互動,開拓與新興市場國家的交流;加強與兄弟省市中小企業主管部門的合作交流與互動對接工作;繼續加強政府采購對中小企業的支持。
相關文章
RFID技術推動智能電網建設
隨著科技水平與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地球也付出了環境污染、氣候變化、能源枯竭等方面的代價,環保與能源問題成為不可回避的重要母題。而電網作為人類社會最大的能源輸送樞紐,對我們的日常生活和活動有著無比的重要性。因此,提高電網的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