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智慧城市”建設急需更優惠扶持政策
武漢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未來要形成“智慧城市”雛形,推進“智慧型”公共服務,全面實施“光城計劃”,建成無線城市,引起代表委員熱議。
“智慧城市”惠及民生
政協委員吳余龍:“智慧城市”對于提高民眾幸福度、惠及民生有很大好處。現在的教育、醫療、交通、養老等社會公共資源存在不均等、不充裕的問題。而一個“智慧城市”中,這些公共資源都將被虛擬化,通過信息平臺,對社會資源進行最科學的重組,能提高資源的可達性,降低資源的價格。比如,養老服務,以后可能通過一個信息平臺,大家能運用社會所有的資源,并針對個體進行調度和派遣。武漢現在的公共信息還處于碎片化階段,建議盡快建立一個城市引導體系,加強對公共設施、公共服務、公共區域的引導。
人大代表李健:今年我市突出“信息惠民”意義重大,無線城市已被譽為是繼“水、電、氣、路”之后的第五大城市公共基礎設施,市民需求非常大,信息惠民急市民之所需,也是提高武漢城市競爭力的具體表現。武漢移動將從硬件和應用平臺兩大方面大力推進武漢“無線城市”建設,力保實現無線網絡全覆蓋,并且進一步提速,爭取今年推出4G,屆時無線網絡接入速率可高達100M。像查詢醫保、社保繳納情況、實時交通狀況,繳納水費等公共事業費用,都可以用手機完成。
人大代表田玉梅:對于新城區而言,普及“無線”,用信息化改造新城區,有利于加快城鄉一體化。通過“智慧城市”建設,信息化在新城區的引進速度加快,新城區與中心城區的差距進一步縮小。
人大代表全沛:武漢市要建設“智慧城市”,實施物聯網、云計算等示范工程,方向正確,能占領未來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制高點,不過需要有具備可操作性的辦法和扶持措施。
人大代表康玲:建“智慧城市”更深層次的要務,是培養更多具有創新思維的人才,有這樣的人才能使“智慧城市”有可持續發展的可能。武漢現在面臨兩大契機:一是獲批國家“兩型社會”建設示范區,一是東湖高新區獲批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兩個示范區的核心都在于創新,是建“智慧城市”的根本。
政協委員張箭:建“智慧城市”除了政府引導,更重要的是吸引大龍頭企業參與,形成產業集群,才能迅速把這個產業做起來,另一方面還要鼓勵中小企業參與,這樣才能形成微循環,否則只有大企業當“主動脈”支持,智慧產業也形成不了。
政協委員李亮平:在多頭管理模式下,要建設智慧交通系統是很難的。建議武漢把[FS:PAGE]所有涉及交通的前臺、后臺、服務部門整合起來,設立一個主管部門,建立一個信息平臺。只有這樣,才能把交通從“點控”逐步升級為“面控”,合理利用現有的交通資源,實現一個區域交通的最優化方案。
“智慧城市”惠及民生
政協委員吳余龍:“智慧城市”對于提高民眾幸福度、惠及民生有很大好處。現在的教育、醫療、交通、養老等社會公共資源存在不均等、不充裕的問題。而一個“智慧城市”中,這些公共資源都將被虛擬化,通過信息平臺,對社會資源進行最科學的重組,能提高資源的可達性,降低資源的價格。比如,養老服務,以后可能通過一個信息平臺,大家能運用社會所有的資源,并針對個體進行調度和派遣。武漢現在的公共信息還處于碎片化階段,建議盡快建立一個城市引導體系,加強對公共設施、公共服務、公共區域的引導。
人大代表李健:今年我市突出“信息惠民”意義重大,無線城市已被譽為是繼“水、電、氣、路”之后的第五大城市公共基礎設施,市民需求非常大,信息惠民急市民之所需,也是提高武漢城市競爭力的具體表現。武漢移動將從硬件和應用平臺兩大方面大力推進武漢“無線城市”建設,力保實現無線網絡全覆蓋,并且進一步提速,爭取今年推出4G,屆時無線網絡接入速率可高達100M。像查詢醫保、社保繳納情況、實時交通狀況,繳納水費等公共事業費用,都可以用手機完成。
人大代表田玉梅:對于新城區而言,普及“無線”,用信息化改造新城區,有利于加快城鄉一體化。通過“智慧城市”建設,信息化在新城區的引進速度加快,新城區與中心城區的差距進一步縮小。
人大代表全沛:武漢市要建設“智慧城市”,實施物聯網、云計算等示范工程,方向正確,能占領未來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制高點,不過需要有具備可操作性的辦法和扶持措施。
人大代表康玲:建“智慧城市”更深層次的要務,是培養更多具有創新思維的人才,有這樣的人才能使“智慧城市”有可持續發展的可能。武漢現在面臨兩大契機:一是獲批國家“兩型社會”建設示范區,一是東湖高新區獲批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兩個示范區的核心都在于創新,是建“智慧城市”的根本。
政協委員張箭:建“智慧城市”除了政府引導,更重要的是吸引大龍頭企業參與,形成產業集群,才能迅速把這個產業做起來,另一方面還要鼓勵中小企業參與,這樣才能形成微循環,否則只有大企業當“主動脈”支持,智慧產業也形成不了。
政協委員李亮平:在多頭管理模式下,要建設智慧交通系統是很難的。建議武漢把[FS:PAGE]所有涉及交通的前臺、后臺、服務部門整合起來,設立一個主管部門,建立一個信息平臺。只有這樣,才能把交通從“點控”逐步升級為“面控”,合理利用現有的交通資源,實現一個區域交通的最優化方案。
【聲明】物流產品網轉載本文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或對真實性負責,物流產品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聯系小編電話:010-82387008,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相關文章
RFID技術推動智能電網建設
隨著科技水平與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地球也付出了環境污染、氣候變化、能源枯竭等方面的代價,環保與能源問題成為不可回避的重要母題。而電網作為人類社會最大的能源輸送樞紐,對我們的日常生活和活動有著無比的重要性。因此,提高電網的利用率...
07月07日 17:32RFID世界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