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地球需從智慧城市開始著手
毫不夸張地說,過去五千年的人類歷史,就是我們的地球逐漸城市化的過程。今天,城市化步伐越來越快。如果在100年前從衛星軌道上俯瞰地球,我們只會看到16個百萬以上人口匯集的地區燈火閃爍,包括上海和北京。現在,亞特蘭蒂斯號航天飛機上的宇航員們能夠看到450個百萬人口以上的城市。這些城市,就是世界的經濟、政治、文化和技術的中心。
人類在2007年跨過了一個巨大的門檻。在這一年,人類城市人口第一次占到總人口的一半以上。到2050年,城市人口將達到總人口的70%。這意味著,每一年地球上都會增加7個紐約。
對于這一前所未有的城市化過程,我們應當感到驕傲。它體現著我們的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對于中國和其他發展中國家來說尤其如此。但是城市化也給地球的基礎設施帶來了巨大的壓力。這種緊迫感,每一位有識之士都有著深刻的感受。
最近10年中,這種緊迫感更為強烈,我相信大家都清楚問題的根源,那就是全球化。在21世紀之初,一系列問題都可溯源至全球化這一宏觀趨勢:全球氣候變化,以及圍繞能源的環境和地緣政治問題;全球食品和藥物供應鏈的脆弱性;以“9·11”事件為代表的安全問題;金融危機的全球蔓延及其后續效應。這些事實提醒我們,在當前的經濟、技術和社會生活中,我們是相互聯系的,但僅僅相互聯系還不夠。
世界將繼續變得越來越“平”,越來越小,越來越普遍聯系在一起。而且,還有一個趨勢已經初顯,雖然距離實現需要一個過程,但這個趨勢的意義和潛力十分重大:世界正在變得越來越智慧。
所謂“智慧”,并不只是一個隱喻的說法,而是實實在在的現象。新的智能正逐步融入世界的具體運作——比如研發、制造、購買和銷售實體物品的系統和流程,執行服務的系統和流程,人員流動、貨幣流通,石油、水、電資源的流動,數十億人的工作生活,可謂無所不包。
智慧正在融入世界運行之道
首先,我們的世界日益可感知可度量,我們稱之為感知化。
60年前研究出來的晶體管,是數字時代的基本構件。當今,人均擁有晶體管數量將近10億個,每個成本不過千萬分之一美分。手機用戶超過40億人,全球生產的RFID標簽數量達到300億個。
這些芯片、傳感器和設備越來越精密,成本卻越來越低,因此,我們第一次可以將它們大規模投入到全球自然和人造系統當中,實現實時感知,推動業務發展和社會進步。
第二,我們的世界日益互聯互通,我們稱之為物聯化。
很快全球互聯網用戶人數將達到20億。但[FS:PAGE]這也只是冰山一角。在物聯化的世界里,各個系統和物體可以相互“交流”。
計算能力現在正被應用于計算機之外。事實上,計算能力幾乎無所不在——任何人、任何物體、任何流程或是任何服務,在任何規模的機構中,都能實現數字感知和網絡互聯。想象一下1萬億物體相互聯系并互可感知的前景——車輛、家電、攝像頭、道路、管道,甚至應用到醫藥和畜牧業。再想一下這一切互動所產生的信息量,將是前所未有的。
第三,所有一切都更加智能,我們稱之為智能化。
新的計算模式可以控制大量的終端用戶設備、傳感器、作用器,并將它們聯系到強大的后臺系統上。再輔之以諸如超級計算機的先進計算能力,以及配合“云計算”的新計算模式,眾多數據得以轉換成信息。
這些信息又可以被轉化為行動,提高系統、流程和基礎設施的效率、生產力和反應速度——總而言之,使系統更有智慧。
城市:系統之系統
所有這些變化都會集中在城市中呈現出來。讓我們想想當今城市運行的關鍵系統:
先看看交通。大量的預測表明,不論是發達還是發展中的城市,交通堵塞會耗費掉GDP的1%到3%。開支已經很高,而且未來還將不斷升高。新興市場——比如中國、印度和東盟國家,城市中車輛占有率直線上升。如果這一比率達到國際經合組織國家的水平,也就是75%至90%的車輛占有率,會出現什么情況?對于交通基礎設施將會產生多么大的壓力?
能源、電力和水資源也是一樣。城市排出全球大多數二氧化碳,城市生活用水占到本國生活用水的60%。隨著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領導者如何確保城市中有持續的水資源和能源供給,同時還要保持環境的可持續性發展?思考一下:亞洲城市居民中,超過50%的人喝不上直飲水。
醫療:隨著人口的增長,城市醫療體系的財政持續性逐漸到達極限。但是有的城市在提供相同水平的醫療救治時,開支明顯小于其他城市。它們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
教育:在發達國家,根據國際經合組織一項調查,1995至2004年間,教育成本上漲了42%。絕大多數發展中國家的教育成本還很低,但是這一情形不會持續很久。初級教育的公共支出已經不足以滿足需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為,發展中國家平均教育支出占到國民收入的比例不到6%。未來這一支出將會只增不減。
公共安全:安全是城市生活質量的關鍵要素,也是城市創造工作機會、吸引投資和人才的重要條件。好消息是公共安全不再注定是敗局。紐約和其他城市正使用高級數字分析等手段使犯罪率以前所未有的幅度驟減。
公共服務:高效率的政府服務對于公民和企業都極為重要。據估計,行政管理成本下降25%。比如減少填表的時間,意味著節省的支出相當于GDP的1.5%。
而且,上述的所有問題,教育、安全、醫療、創造具有吸引力的高效商務環境、確保交通工具和行人的順利流動,等等,已經隨著全球經濟下滑而變得更具有挑戰性。
面對挑戰,我們也看到希望——新的模式已經出現。這種新模式為各方都帶來了新的選擇,不論是企業、政府還是社會各界,都可以思考新的應對之道。
首先,我們需要審時度勢。全球特別需要關注中國的發展。2010年的世博會和上海應當成為全球城市和國家發展的一劑強心針。
第二,我們應當投資未來。在這樣的時刻,躑躅不前就過于短視了,我們不能總是亡羊補牢,應該未雨綢繆。如果您是企業領導,您不能僅僅依靠降低成本和精簡運營。您需要擁有長遠目光,為未來的重大增長機遇做好準備。如果您是政府領導,您必須為未來提前布局。甚至,如果您是一位非政府組織的領導,或是某一地方社區的領導,您也需要思考:正在我們生活和工作中出現的這些新型全球模式,對我們的社會和日常生活會有何種影響。
全球各國如果以貿易保護主義政策來應對經濟下滑,就會犯下嚴重的錯誤。保護主義是退回到過去,而不能走向一個物聯化和智能化的未來。城市是全球貿易的主要集散地,保護主義只會給城市帶來災難性的影響。這不是一個關于政治體系或是意識形態的概念。這就是我們這個世界當前所處的歷史性時刻,這一時刻將決定如何進行下一步投入,如何建設世界的未來。
這一時刻不會停滯不前,此后將會分出贏家和輸家。這里,我們見證了上海正在大力推進達到制勝的戰略。
對于我們大家而言,好消息是我們已經具備了技術和政治上的潛力,能夠將城市變得更有智慧、更加繁榮,從而獲得更大發展。
領導者正在鋪設智慧之路
顯而易見,目光長遠的領導者正抓住機遇、采取行動。我們來看看一些正在進行的實踐:
能源領域:馬耳他是一個島國,它正在建立全球第一個全國性的智慧電網,同時還能監控本國的水系統。在中國,國家電網公司展開了為期10年的智能電網工程。
金融領域:印度小額信貸銀行GrameenKoota采用開源銀行平臺,以幾乎實時的方式精確記錄信息,因此能夠預測資本需求,擴展小額信貸業務、保險客戶數量和其他銀行功能;通過上述能力,銀行吸納的低收入客戶數量從7萬人發展到35萬人。
醫療領域:廣東中醫院建立起智能電子病歷系統,融匯中醫和西醫治療手段,使得系統可以處理不論是中醫還是西醫的醫療術語,將不同格式、術語或語言的病歷轉化成單一標準化病歷。由此,醫院的各個總部之間、總部和四個分支機構之間,都可以共享復雜的關鍵信息,這提高了病人看護、診斷和治療水平。下一步,該醫院將可以運用深入分析能力,實現全球領域的前沿醫療研究。
交通領域:全球各個城市正大力投入建設智慧的交通。智能交通卡系統使得新加坡陸地交通管理局能夠設計出優化的路線和日程,減少交通擁堵,提升公共交通的吸引力,同時將過路費漏繳率降低了80%,并使陸地交通管理局的績效翻了一番,實現每天車費交易達到2000萬次。在中國,IBM建立起全球鐵路創新中心,引入全球行業領袖和大學研究人員,共同協作建設智慧的鐵路系統。
教育領域:中國教育部啟動開源的“藍天”電子學習平臺,這一平臺的訪問量飛速增加,加快了知識共享的速度。自2006年7月以來,已有超過78萬名中國師生使用這一平臺。
水資源管理:IBM正幫助日本福岡區水務局,在日本的八個城市為更多用戶提供可用水,并改善水質。
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南非正在部署智慧的石油開發、越南和泰國正在進行智慧的食品項目,而中國臺灣正在建設智慧的稅收系統。
領導力是關鍵
實現智慧的關鍵,不是技術而是領導力。對于在構建智慧城市過程中產生的對于管理者和領導力的挑戰,我想說四點。
首先,我們必須建立標準。當然,標準的重要性眾所周知。我們不僅要建立技術標準,還要建立新的全球貿易政策標準、知識產權標準等等。但是,當我們將城市視為“系統之系統”,我們就會意識到標準的問題極為復雜和具體。這里的標準關系到系統中的各個接口。在系統中,接口的兼容性非常關鍵,并不是把物件堆在一起就能生成系統。要建立一個真正的系統,需要的不僅僅是信息傳遞。我們需要在交通系統和能源系統之間建立標準化的接口,在教育系統和醫療系統之間建立標準接口,在水利、交通、商貿、公共安全和政府服務等系統之間建立接口。
當然,任何系統的標準化也都有個限度。尤其是一個以人為關鍵要素的系統,更是如此。但是,如果我們要建立一個真正智慧的城市,就必須提高接口的標準化程度。
其次,不論是一個組織、一座城市還是一個社會,都必須鼓勵更加開放和更加創新,而不是阻礙開放和創新。對于城市來說,這一點尤為重要,因為城市是創新的首要發源地。IBM商業價值研究院剛剛完成了一項優秀的研究,揭示了城市對于新型經濟增長和社會進步的意義,證明了城市是人類經驗和創造力的熔爐。
事實上,未來城市設計的真正著眼點就在于釋放人類的創造力。我們可以通過很多方式做到這一點:開放協作,技能開發,改善城市的生活質量,等等。
第三,建設智慧城市,會對一些政策產生重要影響:
倫敦、芝加哥、韓國仁川自由經濟區等地的攝像頭,使得警方和其他應急反應部門更快更精確獲得報警信息,從而挽救生命。但是有的市民表達了不安情緒。誰掌握所有這些數據?他們如何處理這些數據?我能信任他們嗎?數據安全嗎?還有其他類似的安全顧慮。現在,很多公司和政府都為智慧基礎設施帶來的競爭力,以及經濟與環境發展優勢感到歡欣鼓舞——智慧的基礎設施包括智慧的電網、智慧的鐵路、智慧的排水系統、智慧的建筑等。但這是不是意味著我們的關鍵基礎設施的安全度和可靠性就像一個網絡頁面那樣脆弱?
這些重要問題需要整個社會所有相關方進行認真思考。我們需要建立的不只是技術和業務系統。我們必須建立起能夠代表各個方面的社會結構。
因此,我們必須加強協作。
這不僅僅是類似于公私部門協作的一套方案。這套方案具有多個方向、多個相關方面,并且是真正全球化的。我剛才提到的這些系統,沒有一個是單一實體或決策方的責任。他們都涉及到業界、政府和社區,涉及整個社會。這就需要新的協作模式。比如,IBM、沈陽市和東北大學攜手合作,建立起一個“聯合實驗室”——沈陽生態城市聯合研究院,用于開發技術解決方案,讓城市實現保護自然資源、減少碳排放,并為市民的生活和工作創建健康的環境。
最后,對于協作的緊迫需求還在于建立新型領導力。
我們對于領導力的傳統看法是,領導者應當具有超人般的遠見和意志,領導者應當能夠預見未來,對于前景和危險指揮若定,追隨者心悅誠服或備受鼓舞。而當前的現實卻錯綜復雜,世界是建立在各個系統之上的一整套系統,在這樣的情況下傳統的領導力方式已經不再適用了。
更多情況下,領導者必須高度重視信息的收集,需要關注這些多層次生態系統所傳達的信息。領導者將更多地以施加影響來進行管理。在如此動態和復雜的環境下,領導者必須了解現實,引導發展。我們需要建立具有包容性、協作性和透明度的管理體系架構。
共建智慧的地球
城市化是地球上具有象征意義的重大發展之一,這一發展如此重大,以至于“從太空就能看見”。這些明亮的城市之光,為我們塑造世界的運行方式和我們的生活方式,提供了閃亮的前景。
我,作為人類的一員,感到充滿希望,認為我們最終能夠取得勝利。
最重要的是,發生真正變革的關鍵和前提條件現在都已經具備:人們希望變革。不論是在董事會,在內閣辦公室,還是在餐廳飯桌前,世界各地的人們都在渴求全新的方式。
然而,這一充滿機遇的時刻不會永遠持續下去。回首以往,當變革的機遇稍縱即逝,當一切回歸“常態”——我們難道不是空留感嘆,希望自己當初再大膽一點、再主動一點、再迅速一點、再走遠一點?
出現斷層的時代,對于具有勇氣和遠見的人來說,是機遇期。請記住,在未來幾年中,在這個舞臺上,高下將見端倪,某些公司、行業和城市將脫穎而出。在這個舞臺上,也將涌現一批領導人物。成功之道不是在風暴中幸存,而是改變游戲的規則。
很明確的一點是,世界將繼續變得更小、更平、更智慧。我們正在進入全球整合的時代,我們正在進入一個智慧的經濟、智慧的社會和智慧的地球的時代。如果我們抓住機遇,迅速行動,我們也就抓住了對未來的承諾。行動的時機就在當下。行動的地點就在我們的城市。行動的方式就是協作。
讓我們一起努力。
相關文章
物聯網系統依然割裂,智能家居何時才能不“智障”?
從石器時代到信息化時代,人類的生活仿佛一直靠著“思考”改變的,而那些“思考”的產物也一直在影響著我們,物聯網是如此,智能家居更是如此。2014年,曾經有一次智能家居熱潮,也是loT第一次在國內成為熱點。但那次熱潮卻尷尬收場。當...
快速成功地連接物聯網產品的5個技巧
對于物聯網設備制造商來說,蜂窩物聯網是實現互聯網連接的最可靠和最容易獲得的方式之一。根據ABIResearch的數據,到2026年,全球蜂窩物聯網設備總數將達到57億。蜂窩物聯網的采用正在增長,因為它易于部署和擴展。您只需要一...
江西:到2023年底物聯網產業規模突破2000億元
5月19日,記者從江西省工信廳獲悉,為深入實施數字經濟做優做強“一號發展工程”,加快江西物聯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江西省工信廳、省委網信辦、省科技廳等9部門聯合出臺《江西省加快推進物聯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
物聯網加速融入生活場景,智能家居設備能做什么?
智能設備和物聯網已經進入現代家庭生活的幾乎所有方面。從您的安全系統到冰箱,“智能”電器已成為新常態。但它們真的能讓你的家變得更好嗎?或者所有這些智能家電只是另一種時尚,從長遠來看,您最終會后悔花額外的錢?讓我們來看看在家里裝滿...
京東方:物聯網創新業務打開更多增長空間
從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到莫斯科城鐵列車,再到紐約商超門店,如今,物聯網創新解決方案已覆蓋全球眾多地區、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帶給人們全新的體驗。而這一改變的背后,正是京東方在物聯網領域取得的豐碩成果。夯實全球半導體顯示霸主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