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電網利潤超五大發電集團凈利總和
“到2015年,公司資產總額將超過3.1萬億元,營業收入將超過2.3萬億元,年度凈資產收益率和國有資本保值增值率將不低于5%。”國家電網公司(下稱“國家電網”)黨組成員、副總經理曹志安昨日表示,公司將投資超過1.7萬億元建設智能電網,建設以特高壓電網為骨干網架、各級電網協調發展的堅強智能電網。
而在不久前召開的年度工作會議上,國家電網公布,2011年該公司實現利潤總額533億元,較2010年的450億元增長18%;電網投資首超3000億元,達3019億元。并計劃2012年實現利潤增長16%至620億元。
有行業專家對該公司凈利的增長速度表示驚訝,中國能源研究會一位專家對《第一財經日報》稱,盡管公司未公布凈利潤數據,但533億元的利潤總額已遠高于五大發電集團的凈利潤總和。2011年五大發電集團實現利潤估算情況為:華能集團61億元,中電投集團25億元,華電集團約20億元,大唐集團約15億元,國電集團約60億元。
上述專家指出,與五大發電集團受到龐大的火電業務拖累不同,國家電網依靠特高壓和智能電網建設實現了規模的迅速擴大。因此,力推智能電網發展,也是該公司既定的發展戰略。
對于有學者質疑“國家電網在智能電網領域以及輸配電領域"一網獨大",從而在整個產業鏈條中獲益最為豐厚”的說法,國網能源研究院總經濟師李英告訴本報,銷售電價是發改委根據上網電價以及燃煤電廠的成本計算后制定的,且公司的固定資產回報率近幾年都是1%~4%,完全屬于微利。
而對于壟斷的質疑,該公司相關人士對本報表示,電網企業生產的全網性、技術同質性,對于電網“資源高度統一運作”有內在的要求。全球一流電網企業普遍選擇以“資源高度統一運作”為特征的集團化運作模式,即在接受政府嚴格監管的情況下實行自然壟斷經營。而自然壟斷經營,是指在既定條件下,面對一定規模的市場需求,由單個企業提供產品或服務的成本,要低于由兩家或多家企業提供,而獨家生產的效率要比多家競爭更高。
曹志安表示,到2015年,國家電網堅強程度將顯著提升,公司110(66)千伏及以上線路長度將超過100萬公里,變電容量將超過42億千伏安,發電裝機將達11.4億千瓦,清潔能源發電裝機將達3.3億千瓦。同時,智能電表安裝率將達100%,并新建智能變電站5000座,電動汽車充/換電站也將覆蓋所有中心城市。
而國家電網在智能電網上的不斷投入,無疑增強了其對于風電等新能源發展的推動。曹志安即表示,堅強智能電網大范圍消納能源的能力,在很大程度[FS:PAGE]上決定了可再生能源的有效開發規模。以風電為例,根據相關研究,如果僅限在省內消納,2020年全國可消納風電規模僅為9000萬千瓦左右;而通過建設特高壓電網和跨區跨省消納風電可提升消納風電規模約一倍,達到1.6億千瓦以上。
相關文章
國家電網江蘇公司建成新能源及智能配網實驗室
1月5日,在國家電網江蘇省電力公司新能源及智能配網實驗室,工程技術人員對風光儲一體化發電系統的光伏電站進行低光照下組件性能檢測。這是該公司推進新能源發展的舉措之一。
國家電網北京公司智能化變電站改造啟動
12月13日,國家電網公司北京市電力公司左安門變電站智能化改造工程方案確定。改造后,將提高左安門變電站智能化水平,全面實現信息化、自動化和互動化。這是北京公司探索常規變電站智能化改造的一次全新嘗試。
國家電網甘肅公司智能電網建設完成階段性目標
1月11日,記者從國家電網甘肅省電力公司了解到,甘肅電網建設重視科技創新利用,不斷拓展電網智能化建設試點工作,穩步推進甘肅電網智能化建設,努力提升電網安全運行水平。
國家電網投資30億實現電動車一卡通
甘肅電力智能園區通過國家電網驗收
11月29日,甘肅電力智能園區試點項目順利通過國家電網遠程竣工驗收。驗收專家組一致認為,甘肅智能園區采用信息網絡技術,突破了傳統地域限制,實現了省級數據集中平臺,尤其物聯網在園區建設中的應用,具有很強的實用性、經濟性和示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