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電視的發展及對視頻產業的影響
隨著傳媒技術的不斷進步,用戶對電視節目內容需求的多樣化,智能電視逐步映入人們的眼簾。與普通電視相比,智能電視具備寬帶互聯網接入能力、搭載操作系統、內置開放或封閉式平臺、支持多媒體應用,且能安裝、卸載第三方應用程序從而擴充式增加應用功能。目前,國內外智能電視處于快速發展階段,對產業鏈帶來較大沖擊,但同時也帶來一系列問題,需要政府加大扶持和規范管理。
開放平臺,將互聯網融入電視Google TV
2010年5月19日Google正式宣布推出網絡智能電視Google TV,其采用Intel微處理器,支持Android操作系統與Chrome網絡瀏覽器等軟件。2011年6月,在Google I/O 2011 研討會上宣布了Google TV 2.0 開發工具(“Fishtank”)。Google TV二代也在2011年10月推出。
目前,Google TV有兩種實現方式,一種是通過機頂盒模式實現,主要的產品供應商是羅技,這種模式能讓普通高清用戶電視享受智能電視的服務。另一種是通過一體機的形式實現,即在電視機中內置操作系統,實現智能電視的功能。
Google與產業鏈各環節進行積極合作,通過協同技術平臺的支持,建立起創新的、相對完整的產業鏈關系,充分體現了Google對產業鏈核心競爭力的把握。在內容方面,Google與互聯網內容提供商(NETFILX、YouTube等)、有線電視節目提供商(Comcast、Time Warner Cable)、衛星電視節目提供商(Dish Network)進行合作拓展自身的節目內容。在終端方面,Google 已經宣布了和Intel芯片提供商、Sony 等家電制造商、Logitech機頂盒廠商建立長期合作關系。
但是,Google TV的快速發展也伴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在2010年10月,由于GoogleTV對傳統電視臺的廣告收入和商業模式都將產生沖擊,首批Google TV遭到美國ABC、NBC、CBS、Fox、Viacom五家公司的聯手封殺。同時,由于Google TV的內容都是通過互聯網搜索出來的網絡視頻,其內容的版權、過濾、審核、監管等問題也將成為其未來發展的隱患。
封閉產業鏈,打造多屏互動平臺Apple TV
2006年1月,蘋果發布了iTV,形態是一個機頂盒,沒有內置硬盤。2007年2月,蘋果公布了第一代Apple TV,帶有40G的內置硬盤,同年5月又發布了160G光盤的機頂盒。2010年9月1日,在蘋果的開發者大會上,蘋果宣布發布第二代Apple TV。新設備的體積大約是第一代的1/4,而價格大約是第一代的1/3。
Apple TV實際上是由Apple 獨立開發的一臺機頂盒式外接裝置,可以接在原有的電視機上,使普通用戶享受智能電視[FS:PAGE]的功能。蘋果家族的任何產品,如iPhone\ipod\ipad都可以作為Apple TV的遙控器。同時,可以將任何產品中的內容同步到Apple TV上進行觀看,形成多屏互動。
Apple TV的產業鏈相對封閉,在整個產業鏈中,大部分是由Apple公司自己參與并完成的,只與幾家終端廠商和內容提供商進行了合作。在內容方面,Apple只與YouTube、Netflix、Podcasts、Mobile Me、Flickr五家互聯網內容提供商和ABC及FOX兩大電視網簽訂了合作協議。在終端制造方面大部分由臺資企業完成。
與蘋果其他產品受熱捧不同,Apple TV自推出以來,市場的反應不佳。人們評論Apple TV更像是一臺受限的流媒體機,或是出租店的替代品。由于與Apple TV合作的內容提供商很少,導致節目內容匱乏,觀眾選擇性小,而且不能播放1080p高清電視節目,也存在普遍的內容不兼容等問題。
智能電視打破傳統封閉產業鏈,帶來全新發展空間
從國外發展經驗來看,智能電視的出現打破了傳統觀電視產業封閉的產業鏈,在產業鏈各環節增加了新的競爭主體,強化了各環節的競爭,解放了以電視臺為核心的產業生態體系,給終端廠商、內容提供商、網絡運營商等產業鏈參與者帶來了全新的發展機遇及空間。
改變用戶收視習慣智能電視的出現,改變了人們觀看電視的習慣。用戶的收視習慣由線性的、被動式的選擇向空間的、主動式的選擇狀態轉變。
打破傳統競爭格局傳統電視產業鏈由內容生產商、電視臺、廣播電視網、電視機廠商和觀眾構成。智能電視的出現,促進了產業鏈的分化及上下游之間的競爭,使得新的競爭者進入到產業鏈的各個環節。個人、工作室、軟件廠商、應用開發者等成為了內容生產商的一分子;視頻網站等成為可以替代電視臺的、新的內容集成商;網絡不僅局限于廣播電視網,逐步向開放的公共互聯網擴散。
促進產業鏈上下游合作產業鏈各參與者積極與上下游進行合作,爭奪產業鏈核心地位。例如,在內容方面,Google TV和Apple TV都與互聯網內容提供商和有線電視節目提供商進行了長期合作。在技術研發方面,我國終端廠商強強聯手組建技術聯盟。在終端制造方面,索尼、羅技、Intel已經成為Google TV的一體機、機頂盒和芯片制造商。
轉變產業鏈固有角色智能電視改變了彩電業原有的簡單產業結構和商業模式,彩電整機企業開始由純粹的制造向上游延伸,產業層次進一步得到提升。以Google為例,Google TV的出現使Google在既充當制造商角色,又充當內容商的角色,向上游不斷延伸,并為Google[FS:PAGE] 帶來高額的廣告收入。這與傳統的電視機廠商純粹作為制造商,僅依靠銷售終端產品獲得收入有了根本的轉變。
帶寬需求迅速增加智能電視內容多為標清或者高清的節目,對帶寬需求至少在2M以上;同時隨著智能電視用戶增加,對網絡承載能力的需求也會大幅提高,這將給基礎網絡提供商帶來較大的擴容壓力。
國內智能電視尚處于起步階段,需要引導和扶持
去年以來,海信、康佳、創維、TCL、長虹、海爾等國內彩電企業紛紛推出了智能電視,智能電視已經成為國內市場上的一大熱點。2011年6月,我國最大的電視機廠商“海信電器”通過官方微博發布智能電視“宣言”:將2011年確定為智能電視“元年”。截至今年6月,國內市面上銷售的智能電視機型有124個,其中6月份銷量為8.9萬臺,滲透率達到7.5%。(數據來源: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
我國智能電視的主要功能包括上網、下載應用程序、觀看數字電視等。由于我國智能電視采取內置數字電視的方式,因此不存在國外智能電視遭到有線電視網封殺的情況,用戶在使用智能電視的同時,可以自由切換選擇上網或觀看有線電視節目。
我國智能電視產業鏈尚未完善,內容集成商僅有三家(百視通、華數、優朋普樂),高性能的處理芯片仍需要進口,缺乏獨立開放的操作系統,產業上下游的協作仍需加強。在內容方面,智能電視廠商通過與有牌照的三家內容集成商合作之外,還與優朋影視、優酷視頻、奇藝影視等互聯網內容提供商進行合作。在技術研發方面,長虹和TCL強強聯手,組建了歡網科技公司,進行三屏終端互動服務和運營科技研發;長虹、TCL、海信三家企業聯合發起中國智能多媒體技術聯盟。
總體來看,我國智能電視市場仍處于初級階段,產品尚未普及。相比其他國家,我國智能電視在市場政策支持、行業規范、產品標準、企業軟實力等方面面臨更大的問題。未來我國智能電視的發展還需要產業鏈相關部門的引導和扶持。
作者簡介:

劉光浩:就職于工業和信息化部電信研究院政策與經濟研究所,從事電信監管政策研究,主要涉及互聯網、寬帶、電信資費等領域。著作包括《印度市場的反向思維》、《中美電信監管體制的比較研究》等。
相關文章
Firefox OS智能電視今年下半年面世
1月7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在電子消費展上,Mozilla公司宣布,將把FirefoxOS(火狐)智能電視領域,并率先與日本松下公司合作推出一款火狐系統智能電視。
智能電視外來和尚先天不足
BI Intelligence最新報告顯示今年智能電視將成為市場主流,其銷量將在電視設備銷量中占據大半份額。英國數字電視研究公司(Digital TV Research)的最新報告則顯示,2018年,全球將有超過7.59億聯網...
海信推出首款支持Wi-Fi的智能電視機
全球有線和無線通信半導體創新解決方案的領導者Broadcom(博通)公司(Nasdaq:BRCM)宣布,與中國領先的電視機制造商海信合作。作為雙方合作的一部分,Broadcom和海信將為中國市場設計和開發支持Wi-Fi的消費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