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怕的物聯網
物聯網,炙手可熱,也叫傳感網,簡而言之,給各種物件兒捆綁上傳感器、執行器,于是,他們就都“活”了。其實這個概念提出來之前,有更多的名詞和他相關,比如:智能交通、精準農業、數字化生活,像微軟早就提出了這種思路,涉及的領域包括:網絡互連、信息融合、智能算法、射頻標簽等。
物聯網概念最成功的是展示了我們普通生活的變化。在央視曾經演示過通過家里安裝的傳感器,利用手機終端實現監控,非常清楚地遠程掌握入侵者的一舉一動。
隨著技術進步,人類潛意識里一直有種害怕,我們會被機器奴役,畢竟機器的能力足夠強大,難以摧毀。于是想象出了很多假想機器敵人。在電腦作為幾乎唯一的網絡終端的時候,我們僅僅被病毒困擾,充其量被刪除資料、破壞系統,物聯網出現后,突然發現,原來是給網絡或者代碼裝上了無處不在的眼睛和手腳,終于替機器消滅人類武裝到了末端。來看看物聯網怎么影響我們:
通過冰箱上的傳感器可以知道你的飲食習慣,通過gps可以掌握你的出行習慣,馬桶上的計數器會在網絡上傳播你排泄的次數,甚至,安裝在床上的聲音傳感器、壓力傳感器、溫濕度傳感器能收集你對伴侶的滿意程度。只要需要,遍布的監控器會利用圖像匹配立即找到你的位置。想想,當你全部暴露在網絡中的時候,就像困在了樊籠,貌似自由,實則完全被技術綁架。
記住,我們周圍的一切都是連接在網上了,現在,此刻,我們面對的機器敵人不會是五大三粗的霸天虎,而是一堆程序代碼,正如病毒,就是人類制造出來并和之戰斗了若干年的機器敵人。當這些代碼開始變異,正如病毒代碼一樣從玩火人手中失控時,人類的災難就降臨了,這些代碼掌握了你的一切信息,可以任意玩弄你于股掌之間,操縱交通控制系統制混亂、進入交易系統擾亂金融、改變大壩程序制造洪水、潛入實驗室生產病毒...
也許像天方夜譚,可是分析技術的角度,這些是可以預見的。單純的技術專家總是樂觀地相信技術是可控的,其實我們已經在和我們的技術做了很多年的斗爭,包括生物病毒、計算機病毒、甚至核武。貌似給人類生活生產帶來便利的技術總是摻雜著更多的副作用,我們不停地提出新概念、研究新技術,最終我們的空間被自己約束得越來越狹小。
看看美國片《鷹眼》、《致命手機》,也許這就是我們物聯網成熟應用后可以想象的生活。至少技術和邏輯上都是能講通的。
相關文章
RFID技術推動智能電網建設
隨著科技水平與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地球也付出了環境污染、氣候變化、能源枯竭等方面的代價,環保與能源問題成為不可回避的重要母題。而電網作為人類社會最大的能源輸送樞紐,對我們的日常生活和活動有著無比的重要性。因此,提高電網的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