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被26城市列入2012年政府工作報告
2012年將迎來我國智慧城市建設的第一波小高潮,我們通過對截至到2012年2月7日發布的地方政府2012年工作報告進行了認真的分析和研究,梳理出了智慧城市列入2012年工作計劃的城市名單。報告中明確體現智慧城市,智慧地方的有,北京、常州、廣州、南京、上海、天津、湘潭、珠海、佛山、合肥、深圳、石家莊、蘇州、無錫、武漢、中山、漳州、龍巖、大慶、大連、襄陽市、黃岡市、咸寧市、隨州市、株洲市、銀川市、宜賓市、廣安市等26個城市。
一、北京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及智慧城市:
2012年工作計劃中提出加強和改進城市管理。全面開展“精細管理、服務群眾”活動,實施環境秩序分級分類管理,提升重點大街、重點區域、進京通道的環境景觀,抓好街巷胡同和校園周邊環境整治。堅持政府主導,廣泛宣傳發動,集中力量推進,啟動全市現有882棟簡易樓改造,實施1500萬平方米老舊小區房屋改造工程,統籌解決好抗震節能、設施配套、停車管理等問題,力爭到2015年全面完成1582個老舊小區綜合改造任務。實施地下管線消隱改造,加強安全防護和動態管理。完善各類應急預案,提升監測預警指揮調度水平,提高城市抗災應急能力。完成信息化基礎設施提升計劃任務,建立組織機構代碼和身份證號碼等為基礎的實名制信息共享平臺,加快建設“智慧北京”。
二、常州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及智慧城市:
2012年工作計劃提出協調發展各項事業。啟動實施“智慧常州”三年行動綱要,加快把我市打造成“智能化、信息化、網絡化”的智慧城市。繼續穩定低生育水平,綜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別比問題;實施人口家庭幸福工程,開展嬰幼兒、青春期、中老年健康促進行動,提高人口家庭公共服務水平。全力備戰第十八屆省運會,承辦好中國羽毛球大師賽等重大賽事。大力實施食品藥品放心工程,完善城鄉基層藥品監督和供應網絡,全面推進食品安全檢驗檢測體系,加強餐廚廢棄物管理,嚴厲打擊危害食品藥品安全的違法行為。加強國防教育、國防動員、人民防空和雙擁工作,支持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工作,進一步加強外事、僑務、臺灣事務、保密、檔案、地方志、民族宗教、防災減災、關心下一代等工作。
三、廣州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及智慧城市: 共13處出現“智慧”內容: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實施珠三角《規劃綱要》,按照市第十次黨代[FS:PAGE]會的決策部署,緊緊圍繞全面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目標和率先轉型升級、建設幸福廣州的核心任務,以建設國際商貿中心和世界文化名城為戰略重點,堅持低碳經濟、智慧城市、幸福生活的城市發展理念,大力推進戰略性基礎設施、戰略性主導產業、戰略性發展平臺實現重大突破,深化改革開放,科學規劃、從容建設南沙新區,走新型城市化發展道路,全面提升城市核心競爭力、文化軟實力和國際影響力,推動面向世界、服務全國的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建設邁上新臺階。
四、南京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及智慧城市:
繼續提升城市管理水平。通過兩年的努力,全市城市雨污分流工程的實施,主干道、背街小巷、玄武湖景區等綜合整治已取得明顯成效。今年繼續推進16條主干道和500條街巷整治,整治戶外廣告、店招,整治違章建筑,實施二環(繞城公路、明外郭—秦淮新河)十線道路的綠化提升計劃。整治街頭巷尾的綠化小游園環境。加快“智慧南京”頂層設計和示范工程建設,提升城市信息化管理水平。加強城市景觀設計,保護傳統建筑風貌。加快建設和優化布局公廁、變電站、垃圾中轉站等公共設施。構建管建并重的綠化管養新機制,推進城市市政綠化養護的標準化、市場化、規范化管理。認真做好國家衛生城市復查工作。
五、上海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及智慧城市:
積極推進智慧城市建設,使信息化更好地惠及市民服務發展。建設智慧城市是實現城市現代化的必然要求,要舉全市之力,加快建設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主要特征的智慧城市,全面構建以智慧運行、智慧管理、智慧產業、智慧生活為重要內容的城市發展新模式。加大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提升網絡信息服務水平和業務承載能力。繼續推進基礎網絡提升改造,加快建設城市光纖寬帶網絡,光纖到戶建設改造新增200萬戶,基本實現城鎮化地區全覆蓋,逐年降低寬帶上網資費水平,努力建設全國資費水平最低的城市之一。加快建設下一代廣播電視網,推進郊區有線電視數字化整體轉換。大力推進公共場所無線局域網建設,新增覆蓋5000處無線熱點。深化“三網融合”,創新運營管理模式,支持融合型業務發展。推進互聯網數據中心、超級計算中心四期等項目建設,增強服務能力。推動城市信息安全應急平臺建設,逐步健全城市信息安全保障體系。
六、天津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及智慧城市:
加快調整優化經濟結構。力打好結構調整優化升級攻堅戰,加大大項目、小巨人、樓宇經濟推動力度,促進產業集成集約集群發展,不[FS:PAGE]斷壯大實體經濟,努力構筑高端產業高地、自主創新高地。著力提高現代制造業發展水平。堅定不移抓大項目好項目建設,推出新一批工業重大項目,狠抓項目投達產,新投產項目產值2700億元。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建設一批新興產業聚集區,盡快形成先導性、支柱性產業。重點推進云計算、物聯網關鍵設備和核心技術等示范工程,建設胰島素生產基地、英利等一批重點項目,擴大風電設備、光伏電池、鋰離子動力電池等生產能力。加快輕紡等傳統產業的改造升級。推進智慧天津建設,全面啟動三網融合試點。高度重視和強化節能減排工作,全面推進清潔生產,嚴格落實目標責任,加強重點用能行業和企業節能管理,繼續實施十大節能工程,加速淘汰落后產能,進一步優化能源結構。加快建設子牙等國家級循環經濟示范區,促進資源綜合利用。
七、湘潭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及智慧城市:
以大城管提升城市形象。全方位加大城市管理力度,繼續完善城管體制,加強現場管理、直接管理,及時處理群眾投訴,細化考評制度,實施重獎重罰。啟動“智慧城市”管理系統建設,推進“數字城市地理空間框架”、政府服務呼叫指揮中心、數字化協同管理平臺等基礎設施建設,建立統籌高效的城市管理監督指揮機制。強力整治市容違章行為,聘請1100名市容環境監督員、200名交通協管員,協助監管市容,對亂吐亂扔等行為實施現場處罰。切實整治違規渣土車。嚴厲打擊損綠、毀綠、占綠等違法行為。整頓和規范城區戶外廣告。整合公交資源,優化公交線路,配套站場建設,加強公交管理服務創新。嚴厲打擊非法營運,規范出租車管理。加強城管宣傳教育,提升市民文明素質,形成全社會支持、配合、參與城市管理的濃厚氛圍。
八、珠海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及智慧城市:
打造“智慧城市”。統籌做好城市信息網絡的規劃、建設和管理工作,促進網絡資源共享和互聯互通。加快部署新一代移動通信網絡,分區域、按步驟推進無線寬帶城市建設。加強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和信息資源開發利用,擴大生產、流通、服務、社會等領域的信息化應用面,以信息化、智能化助推城市化。推進政務信息資源共享,進一步提高政府信息化水平。
九、佛山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及智慧城市:
未來五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是: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力爭年均增長10%,突破萬億元,人均生產總值超2萬美元;萬元GDP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減排完成省下達指標;經濟規模爭取進入全國前十名,力爭成為廣東最大的先進制造業城[FS:PAGE]市,輻射華南的產業服務中心;“四化融合,智慧佛山”規劃重點任務基本完成,社會生產力和城市管理水平大幅提升;實現“學有優教、病有良醫、老有善養、住有宜居、行有通衢、治以法尊”的社會發展目標。
十、合肥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及智慧城市:
高水平管理。創新城市管理運行機制,強化屬地管理責任,推進園林、市政等管理重心下移,充分發揮街道、社區主體作用,完善網格化管理,構建科學高效的城市管理體系。推進“智慧合肥”建設,整合城市管理信息資源平臺,加快建立全市地理人口信息管理系統,提高數字化、動態化、實時化管理水平。加大“文明交通三年行動計劃”實施力度,推行停車設施規劃、建設、管理一體化,加強中小學校及幼兒園校車保障和交通安全監管,繼續推進“黑頭車”整治,緩解“打的難”,確保道路交通安全通暢。完善物業管理制度,提升物業管理水平。大力控制和減少揚塵污染,進一步改善大氣環境質量。
十一、深圳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及智慧城市:
堅持提品質,打造宜居宜業的城市環境。一是以科學的城市管理和先進的硬件設施全面提升現代化國際化水平。進一步拓寬國際視野,把國際化理念融入到城市發展的方方面面。加強城市管理,完善長效機制,努力實現管理精細化、服務人性化,在軟實力上向國際先進城市看齊。強化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地位,建成新航站樓,加快廈深鐵路、深圳東站等重大交通工程進度,推動深中通道、深茂鐵路、贛深客運專線規劃建設。加快推進軌道交通三期工程。深化公交體制機制改革,建設公交都市,公交機動化出行分擔率提高到54.5%。繼續打通斷頭路,改善交通微循環。完善慢行交通系統。加快建設“智慧深圳”,以新一代移動通信、下一代互聯網和光纖寬帶網絡為重點,打造一流的信息基礎設施,家庭寬帶用戶達到350萬戶,無線寬帶網絡覆蓋率達到85%以上。構建多元化的能源資源保障體系,推進南方電網深圳抽水蓄能電站、LNG接收站等項目,完成西氣東輸二線工程建設,積極推動西江引水工程,逐步形成雙氣源、雙水源供應格局,保障城市供氣供水安全。
十二、石家莊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及智慧城市:
推進城鎮建設上水平,傾力打造一流省會城市。主城提升增亮點。加快新源財富大廈、勒泰中心、中國美食街等一批集高端商務辦公、大型商業購物、休閑娛樂于一體的大型城市綜合體和中央商務區建設。加快新客站廣場拆遷及周邊路網建設和商業開發。加快勝利大街地下商業街建設進度。新區建[FS:PAGE]設出形象。按照“低碳、生態、智慧”的理念,加快正定新區建設,大力推進會展中心、體育中心等26個功能性項目建設。年內初步形成兩環、三橫、三縱的主路網框架,力爭河北出版集團、華僑大廈等總部經濟項目“五一”前開工。完善設施強功能。加快西阜高速公路建設,開工建設平贊、石太二通道和南繞城高速公路。推進干線公路升級改造,加快三環輔道建設,確保石銅公路建成通車,啟動正無公路藁城、無極段和京港澳高速市區連接線建設。啟動空港綜合交通樞紐、新火車站綜合客運站建設。擴大熱源熱網覆蓋面,新增供熱能力2350萬平方米。園林綠化添新景。改造提升文化廣場等5座公園,啟動環城水系東線、西線景觀綠化、游船碼頭工程。提速民心河二期建設,確保年底前9.55公里河道整治全面竣工。在城市主干道沿線和重要節點見縫插綠多植樹,新建10處游園綠地,新增城市綠廊綠道20公里,中心城區人均綠地面積達到5.8平方米以上。城市管理上水平。增加環衛作業機械設備,把二環路納入機械化保潔范圍,提升裕華路、中山路、中華大街等重要路段和繁華商業區域的夜景景觀。
十三、蘇州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及智慧城市:
著力推進城市建設。圍繞中心城市“一核四城”的總體框架,高水準規劃建設濱湖新城和高鐵新城。優化平江、滄浪、金閶3個新城的功能及業態布局。在充分做好前期準備工作的基礎上,爭取滬通、通蘇嘉、沿江等城際鐵路盡早獲準開工。建成蘇州火車站南站房和南廣場配套工程。建設常嘉高速公路、太倉疏港高速公路、張家港疏港高速公路、312國道蘇州改線段,高標準完成蘇虞張公路北段快速化改造。實施中環快速路以及東環、南環快速路延伸工程,新建改建一批城市道路。確保軌道交通1號線投入運營,2號線實現洞通,抓緊開工2號線延伸線和4號線。結合軌道交通建設,科學高效開發利用地下空間資源。推進蘇州港碼頭泊位建設,完成貨物吞吐量4億噸、集裝箱吞吐量500萬標箱。開展蘇南運河、楊林塘等重要航道整治,續建張家港復線船閘。加大城鄉電網新建改建力度,建成投運正負800千伏同里換流站。建設“城市光網”和“無線城市”,發展新一代移動通信,加快信息化進程,打造“智慧蘇州”。加強人民防空工作,新增人防工程72萬平方米。重視防治地質災害,新建一批地震應急避難場所。實施氣象監測和公共服務數字化工程,增強氣象預測預報能力。整治規范城市交通秩序,科學規劃和建設停車場,提高智能化管理水平,努力緩解交通擁擠狀況。健全“數字城管”[FS:PAGE]體系,推行市容環境精細化管理,強化路段、片長負責制,嚴格管理工程車、渣土車,優化美化城市形象。開展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收集試點工作,建成餐廚垃圾收集處置二期和七子山垃圾填埋場二期工程,建設生活垃圾焚燒發電三期工程和建筑垃圾處置場。
十四、無錫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及智慧城市:
大力實施創新驅動,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抓住市場變化的倒逼機遇,不失時機地加快結構調整,依靠科技創新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強化科技人才支撐。深入部署國家創新型城市試點工作,圍繞建設“東方硅谷”目標,更大力度引進和培育高層次人才,加快推動“530”項目產業化進程。啟動實施大學生引育創業五年行動計劃,建立較為完整并具有吸引力的人才政策體系,促進形成各類人才集聚無錫的良好氛圍。強化企業創新主體。積極完善區域創新體系,推動開放創新,著力提升企業創新能力,鼓勵企業參與國際、國家標準的制定。重點建設物聯網研究院、國家光伏產品檢測中心、集成電路設計中心等科技公共服務平臺,實現大中型工業企業研發中心全覆蓋。市級財政每年投入20億元資金,以引導和推動科技創新及產業轉型。全社會研發投入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2.7%以上,高新產業產值占工業總產值比重達38%。壯大新興產業規模。按照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和高成長性要求,在新興產業急需的關鍵領域取得一批重大技術突破,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品牌的核心新產品,培育一批具有競爭力和較大影響力的骨干企業,擴大新興產業產出規模。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鼓勵中小企業與大企業開展協作配套和聯合創新,打造掌握核心技術、具有較強競爭力、形成上下游配套的高端產業鏈條。深入推進國家傳感網創新示范區建設,努力搶占制高點,加快產業化步伐。啟動實施“智慧城市”計劃,推進感知環保、感知交通、感知電力等一批應用示范工程,使之盡快形成產業規模。推動制造業高端發展。加快傳統制造業和優勢產業技術升級,提高產品檔次和附加值,增強產業競爭力。全力支持企業技術改造,技改投入占工業投入比重達75%。實施100項“兩化融合”重點項目,新增省級“兩化融合”試點(示范)企業20家以上。推廣企業卓越績效管理模式,推進企業品牌產品規模化工程,新增省級以上品牌90個,國際注冊商標40件。加快現代服務業發展。深入實施服務業發展超越工程,服務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45%。重點培育一批軟件服務外包龍頭企業。開發和整合旅游資源,優化體[FS:PAGE]制機制,加強營銷策劃和重點市場開拓,加快發展旅游綜合體,重點建設旅游目的地,爭取旅游服務業發展較大突破。積極引進國內外知名會展企業,打造具有較高水準的會展品牌。整合與建設石塘灣、新安等物流園區,積極發展口岸保稅物流、空港物流、城市配送等新型業態。大力發展銀行、保險、債券業務與產權市場,加快推進太湖新城金融商務街區和一批重大城市綜合體建設。實現文化產業振興。科學規劃文化產業布局,加強文化人才隊伍建設,重點支持影視傳媒、創意設計、數字出版、動漫網游、演藝娛樂等產業發展。精心打造無錫(國家)數字電影產業園、新區創意產業園、無錫國家動畫產業基地、崇安家居設計中心等集聚區,加快建設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基地。加強宜興紫砂、惠山泥人、竹刻、錫繡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保護,加快市場價值開發和產業化。鼓勵文化企業在與科技、金融、旅游等產業融合中創新業態,延伸文化產業鏈。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爭創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加快發展高效設施農業,提升農田裝備水平,高效農業、設施農業、高標準農田面積比重分別達56%、14%和60%。建成千畝以上市級現代農業園區10個,農業園區化比重達20%。大力發展生物農業、感知農業、生態農業,不斷提升農業科技自主創新能力。加快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和為農服務示范社,提升農村合作經濟水平。
十五、 武漢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及智慧城市:
形成“智慧城市”雛形,推進“智慧型”公共服務。全面實施“光城計劃”,基本建成全覆蓋的光纖到戶網絡,實現“三網融合”。建成無線城市,無線寬帶覆蓋率100%。實施物聯網、云計算示范工程,實現車聯網全覆蓋。推廣普及“武漢通”。
十六、 中山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及智慧城市:
提高城市化發展水平。努力建設理想城市。樹立綠色發展、智慧發展、包容發展和人本發展理念,走文明、宜居、承載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強的新型城市化道路。按照城市定位精準、立面精致、管理精細原則,制定城市化發展工作方案,建設一批城市新區、宜居社區、文化街區、綠色建筑。實施母親河工程,推進兩岸城市綜合功能開發,打造岐江流域親水、宜居、活力長廊。加快智慧城市建設,推動空間地理系統應用,建設政務信息化云計算平臺,完善醫療衛生、智能交通、數字城管等信息化系統。創新城市管理體制,提高城市科學化精細化管理水平。
十七、漳州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及智慧城市:
促進消費擴張,壯大第三產業。出臺扶持政[FS:PAGE]策,優化服務業發展環境。圍繞建設區域性物流中心的目標,培育引進物流市場主體,建設一批大型商貿物流項目和物流園區,大力發展“總部經濟”、“流量經濟”、“道口經濟”。加快培育更多中心商業圈,規劃建設一批特色商業街區。制定鼓勵政策,為建筑企業、運輸企業入駐創造良好環境。壯大金融服務業,引進一批金融機構,支持非銀行金融機構發展。推進智慧城市建設,加速信息服務業成長。加快旅游產業發展,進一步整合文化、濱海、溫泉資源,推進土樓旅游區、濱海旅游區和溫泉養生區等建設;充分發揮農業生態、田園風光優勢,大力發展農家樂、休閑游等鄉村旅游。推動文化與旅游產業融合,加快星級酒店、文化休閑場所、特色購物等旅游設施配套,延伸旅游產業鏈,推動旅游產品由觀光游覽型向休閑度假型轉化、旅游市場由旅游客源地向旅游目的地轉化。鼓勵旅游、健身、文化等消費,積極發展網絡購物等新興消費業態,支持發展消費信貸。
十八、龍巖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及智慧城市:
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堅持“五統一”原則,發揮廈鎢金龍公司引領作用,加快建設龍巖(長汀)稀土工業園,打造全國稀土產業基地,力爭2016年稀土產業年產值突破200億元。加強政策引導,大力發展新材料、新能源、生物與新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做大做強新羅硬質合金產業園、連城新材料產業園等專業園區,力爭2016年新材料產業年產值突破300億元。規劃建設龍巖研發園,推廣應用物聯網、云計算等先進技術,建設“智慧城市”。圍繞“海峽旅游”主題,重點打造上杭古田、永定客家土樓、連城冠豸山、長汀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四大旅游景區,完善旅游配套設施和服務體系,打造中國最佳旅游目的地。優化金融發展環境,吸引各類金融機構來巖設點展業,力爭設立龍巖銀行,在組建紅土地創業投資基金的基礎上進一步構建創業投資基金體系,有效防范金融風險,促進金融業穩健發展,力爭2016年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余額均突破2000億元。加快發展信息服務、商務服務、服務外包等現代服務業,大力發展家政、養老、社區服務等家庭服務業。
十九、大慶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及智慧城市:
圍繞建設智慧大慶,推動創新引領實現重大突破。加快產業智能化,大力促進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加速信息技術與農業、工業、服務業深度融合,啟動建設云計算中心、移動互聯中心和物聯網中心,基本建成國家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示范基地。加快管理智能化,推動新興技術與[FS:PAGE]政務管理、市政管理、社會管理緊密結合,全面構建政務運行、市政設施運營、公共安全監管、應急指揮等重點領域的智能化管理系統,提高管理效率效能。加快便民服務智能化,建設就醫就學就業和社保低保醫保等便民服務智能化平臺,提高電子商務、社區服務、家居生活等信息化水平,市民能夠更好地享受到“一卡通”、“一站式”、互動性、高效率的智能服務。
二十、大連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及智慧城市:
提高城市常態化管理水平,推進中心城區數字化管理,加快“智能城市”建設。堅持建設與管理并重方針,持續開展市容環境綜合整治,倡導文明施工,控制工程揚塵和沙石撒漏,保持在建工程現場及周邊地區環境清潔有序,抓好街巷路和老舊小區環境衛生改造,解決私搭亂建、侵占綠地、占道經營問題,加強城市養犬、廣告管理。完善和提升城市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推進水務現代化建設試點。
二十一、襄陽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及智慧城市:
加快建設區域性服務業中心。以創建國家級現代服務業綜合改革示范區為抓手,推進服務業轉型升級。優化服務業布局,推動高端服務業向漢江沿岸和中央商務區聚集,大型生產性服務業向近郊布局,生活性服務業在區域均衡分布。規劃建設金融商務區,打造一批特色商業街區和大型都市商圈。大力發展餐飲購物、醫療保健、休閑娛樂、社區服務等生活性服務業。規范發展房地產業。突破性發展電子商務、云計算、物聯網、文化創意等新興服務業,加快建設中國移動湖北公司襄陽創新基地“四個中心”項目,打造“數字襄陽”、“智慧城市”、“襄陽云谷”。順應現代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融合的趨勢,完善現代物流體系,規劃建設一批大型物流園區,大力發展保稅物流;引進和發展一批研發設計、檢驗檢測、品牌營銷等與產業配套的公共服務平臺,積極發展高新技術服務業;加快發展金融證券、商務會展和中介服務業。積極創建區域性服務外包基地,建設中國汽車會展中心、中國汽車服務外包基地、區域性金融服務外包基地和區域性總部基地。努力把襄陽建成區域性商貿中心、物流中心、金融中心和信息中心。
二十二、黃岡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及智慧城市:
提升市區綜合實力和城市形象。全力推進臨港經濟區建設,著力提升市區一體開發水平,突破性地抓好園區BT項目建設和招商引資項目落戶,加快黃岡高新技術產業園與武漢東湖高新區對接,力爭當年完成園區基礎設施投資10億元,引進落戶億元以上項目30個,市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FS:PAGE]增長25%。抓緊完成城市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加大項目籌資、招商引資和拆遷安置工作力度,加快城東新區核心區道路、橋梁、白潭湖治理工程和社會事業配套項目建設。繼續推進市區道路刷黑改造、遺愛湖綜合治理保護工程以及市政設施建設。加快舊城改造、城中村和棚戶區改造步伐。深入開展“城管會戰”和網格化管理,全面提升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水平。支持通信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打造智慧城市。
二十三、株洲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及智慧城市:
提升信息應用能力。加快“智慧株洲”IDC數據中心云平臺建設,打造集“技術服務、資源服務、管理服務”三位一體的電子政務建設和管理模式,逐步把政務服務、應急指揮、地下管網、智能交通、市民卡等信息化系統統一到中心平臺上進行管理和展示。加快“兩化融合”進程,開展萬家數字企業創建活動,促進信息技術在產業發展中的推廣應用。推進“三網融合”,深化無線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構建智能融合的網絡設施。啟動聯網直報指揮中心建設,提高統計工作信息化水平。推進全市協同及移動辦公、醫療衛生、“數字食安”監管及公共資源交易等四大平臺建設,加快實現各部門信息共享、集約建設,建立新型政府管理服務模式。
二十四、銀川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及智慧城市:
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制定《建設智慧城市打造幸福銀川實施方案》,加快建成信息化網絡全覆蓋的光網城市,逐步實現人、物、城市功能系統之間無縫連接與協同聯動。完善數字化城管平臺,嚴格實行精細化管理模式,強化社區、居委會職能,下放事權,擴大城鄉環衛一體化管理覆蓋面,推動城市管理向信息化、標準化、動態化方向發展。大力改善市容市貌,抓好城市出入口、城鄉接合部、主要道路沿線綜合整治,下大力氣解決“三亂”等城市“牛皮癬”,從嚴治理建筑垃圾清運撒漏等突出問題。堅持疏堵結合,清理規范占道經營,堅決查處違法建設和亂搭亂建。
二十五、宜賓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及智慧城市:
切實完善城鎮功能和管理。加強城鎮交通、綠化、亮化、給排水、污水處理等市政基礎設施和醫院、學校、商場等公共服務設施規劃建設。著力緩解中心城區交通擁堵,推進連接組團快速通道等項目前期工作。增加普通商品房供應,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平穩發展。繼續推進“智慧城市”建設。進一步加強城市管理,深入推進城鄉環境綜合治理,積極創建全省“環境優美優秀示范市”,確保國家衛生城市創建通過省檢。
二十六、廣安市[FS:PAGE]政府工作報告提及智慧城市:
增強城鎮綜合承載能力。加快完善供水、供電、供氣、通信、防洪排澇、污水及垃圾處理等市政設施,加強城鎮風貌塑造,展示文明衛生的良好風貌。啟動建設廣前、廣華、廣岳城市組團快速通道,發展組團城市公交,加快“雙百”組團城市一體化進程。強化產業對城鎮的支撐作用,注重產業培育和發展,增強吸納就業和人口集聚功能。加強和改進城市管理,改善城市環境,提升城市形象。依托現有通信資源,推進智慧城市建設。
相關文章
RFID技術推動智能電網建設
隨著科技水平與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地球也付出了環境污染、氣候變化、能源枯竭等方面的代價,環保與能源問題成為不可回避的重要母題。而電網作為人類社會最大的能源輸送樞紐,對我們的日常生活和活動有著無比的重要性。因此,提高電網的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