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無人駕駛汽車技術概況
無人駕駛汽車是車聯網最高級、最智慧的終端,國際上無人駕駛汽車發展很快,中國作為世界最大的汽車消費國自然也不甘落后,2011年7月14日,由國防科技大學自主研制的紅旗HQ3無人車,首次完成了從長沙到武漢286公里的高速全程無人駕駛實驗,實驗中,無人車自主超車67次,更關鍵的是,實驗的路況背景為有霧、有雨的復雜天氣。 這標志著中國無人駕駛汽車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圖:紅旗HQ3上路行駛

中國無人駕駛汽車紅旗HQ3完全是利用自身的環境傳感器對道路標線的識別。 他的自動駕駛系統的激光傳感器可隨時監測前方的交通狀況。如果前車突然剎車,車輛就會自動剎車。該系統還能遵守超車規則和速度限制,在交通擁堵時可自動完成停車和啟動。在遇到突發緊急情況時,智能安全系統的反應速度比人的正常反應速度要快10倍以上。“當碰撞即將發生,而駕駛者并沒任何反應的情況下,該系統可以強制車輛剎車或在發生碰撞前施加全力剎車,最大可能減少事故發生,降低傷亡程度。
此外,據報道,武漢大學與奇瑞合作研制的無人駕駛車也已研制成功并在光谷園區內上路試驗,在西安舉行的全國“2010智能車未來挑戰比賽”中奪得了越野項目的第一名。
漢版“無人駕駛車”駕駛室與普通車輛無異,從外觀上看,這輛由奇瑞瑞虎車改裝的“汽車人”有些“笨重”——行李架上多安裝了5個支架,支架上安裝了電子羅盤、GPS等物,同時,“汽車人”的“眼睛”也在支架上。在第一個橫排支架的中央,安裝了一個攝像頭,這是“汽車人”的“主視眼”,因為它安裝的位置較高,視角也高,可以拍攝稍遠路面的場景,識別車道線。在急轉彎時,能否看到兩旁的車道線就要靠兩側稍矮的攝像頭,同時,還加裝了兩個向后的攝像頭——這是為了方便倒車。走到車體正前方,會發現有3個類似探照燈的儀器,相當于“手”。它們叫二維掃描儀,通過發出激光,“摸”到前方障礙物,反饋到副駕駛的電腦上。打開這三個掃描儀,前方路況的掃描結果立馬出現在顯示屏上。如果前方有人經過,會清晰看到一個青色的點在屏幕上移動。第四只“手”在頭頂,是三維掃描儀,外表酷似警燈,工作時會360度高速轉動,相當于對車身周邊360°范圍進行全方位掃描,收集感知數據,可以預警處置各種突發情況。最重要的“大腦”則藏在后備箱里,里面有3臺電腦主機,它們“分工協作”:分別控制三維掃描儀、其他感知設備、決策系統,最下端下面是一個大的變壓器,通過變壓讓前方控制系統獲得能源。
目前,“汽車人”[FS:PAGE]不但可通過激光雷達檢測并避開障礙物,還可通過相機獲取路面車道線的圖像,通過計算機運算,找準路面的“中線”保持平衡,發出指令“定位”路線,以40公里~60公里的時速沿車道線行駛。
預計十年后中國無人駕駛車可真正上路 并作為最智慧的車聯網終端連入車聯網。
相關文章
RFID技術推動智能電網建設
隨著科技水平與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地球也付出了環境污染、氣候變化、能源枯竭等方面的代價,環保與能源問題成為不可回避的重要母題。而電網作為人類社會最大的能源輸送樞紐,對我們的日常生活和活動有著無比的重要性。因此,提高電網的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