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電網或放緩智能電網推進速度
去年年中,國家電網在長春召開的智能變電站建設現場會上,要求加快智能輸變電工程建設。此后,國網直屬科研單位中國電力科學院戰略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劉有為在媒體采訪時表示,“十二五”期間,國家電網將在全國建立5000座左右的智能變電站。他解釋這5000座并非全部新建,有些將采用智能化改造,但“要把所有要建的變電站進行智能化升級”。
上海證券的研究報告認為,由于智能變電站的建設,至2020年,智能變壓器將新增總投資3500億元、智能開關新增總投資2800億元、新型互感器新增總投資900億元。
一位電子元器件生產企業高管向記者透露,出于當前電子式互感器技術上的不穩定考慮,國網公司可能會放緩智能電網的推進速度,對于電網來說安全永遠第一位。“在新技術新產品的普遍應用、大規模推廣中,暴露出一些問題,這個時候需要放緩一下,思考怎么去解決這些問題。”
而在南網超高壓輸電公司柳州局總工程師潘濟猛看來,這一切無需太擔憂。“實際上這些問題并不大,出問題的只是電子式互感器一個環節,現在在應用方面大家小心一點。隨著技術和產品的慢慢成熟,肯定不會有問題的。”
投資界依然看好智能電網。東北證券研究所所長助理周思立認為,出現的問題不至于影響到整個智能電網投資進度,國網的招標還在按計劃進行。“不是說互感器被炸了幾次就再也做不出來了,這可以改進。比如特高壓設備,5年前別說特高壓,就是超高壓我們也做不了,現在國內幾大變電企業不是也在做特高壓設備嗎?也都在掛網運行。我們不必糾結于幾次事故就怎么樣了,問題沒有像業內傳得那么嚴重,畢竟我國的制造能力還是擺在那里。”周思立說。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不久前,國網輸變電公布2012年第一批集中招標項目,雖然智能變電站推進速度依然較快,但互感器招標規模則下滑18.04%。
相關文章
滬松江區抓緊建設智能電網產業化基地
積極推進高新技術產業化。聚焦重點產業、重點企業、重點項目,抓緊建設智能電網、節能創能兩個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進一步優化產業布局。完善松江新城南部區域概念性規劃。研究制定松江融入大虹橋商務區規劃方案。
智能電網是解決氣候變化問題的突破口
人為破壞型創新,代表性技術是碳捕獲技術和清潔煤技術,它們或多或少和現有的知識和技術存在一定斷裂,但并沒有觸及到現有碳氫能源技術的根本。陳志的研究還指出,政府應該繼續推進能源市場特別是價格機制改革,以價格機制誘發能源技術的創新。...
智能電網應用推動儲能市場迅速發展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Lux Research的預測,全球針對交通工具與智能電網應用的電池、超級電容(supercapacitors)以及燃料電池(fuel cells)市場,將由2010年的214億美元成長一倍,在2015年擴充至...
如何利用RFID實現智能電網的設計
1.引言智能電網(亦稱為電網的智能化)是建立在集成、高速雙向通信網絡的基礎上,通過先進的傳感和測量技術、設備技術、控制方法以及決策支持系統技術的應用,實現電網的可靠、安全、經濟、環境友好和使用安全的目標。針對現在電網系統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