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參觀智慧城市“雙中心” 贊賞有加

■昨日,市民在南海區智慧城市管理智慧(應急)中心參觀。
“參觀完雙中心以后,感到政府為服務市民做了很大努力,也看到了雙中心規范化的運作,非常開心。”昨日,南海區智慧城市管理智慧(應急)中心暨政務服務中心(簡稱“雙中心”)舉辦市民體驗活動,10多名市民、網友到“雙中心”參觀,對其運作機制贊賞有加,并積極建言獻策。
昨日上午,10多位市民和網友來到位于南海區環境運輸和城市管理局6樓的“雙中心”,解說員介紹了“雙中心”的整體運作情況以及各種便民服務。市民代表觀看了“雙中心”的宣傳片,隨后,區應急辦還進行了暴雨應急演練。
在工作人員指引下,市民、網友參觀了服務大廳內的信息后臺處理中心,工作人員分成微博組、網絡組、熱線組、監督組等若干小組處理市民的咨詢與投訴,這些處理結果也同時在大廳內的24塊由60寸屏幕組成的“顯示墻”實時顯示。不少市民用手機將現場的情況拍下,直接發到微博上與博友互動。網友“柯內特老朱”上傳了指揮大廳的全景照,并發微博:“各相關部門云集一廳,高度集中,給力!”
》建設
各鎮街將建分中心
3月4日13點57分,桂城市民撥打12319熱線投訴稱,佛山一環輔道桂城出口,有車輛運送的余泥灑落道路上。13點58分雙中心完成立案派遣至責任單位,桂城城管分局執法人員前往工地現場開出詢問調查通知書、做檢查筆錄及拍照取證,并責令其清理污染的路面。
現在,市民不僅可以通過12345、12319、12369等熱線,還可以通過雙中心的官方微博“南海智慧服務平臺”(//weibo.com/u/2639427164)等渠道來咨詢、投訴以及反映問題。目前,雙中心微博已與“南海政務微博督查”相連接,可以第一時間接納處理市民從微博反映的投訴和咨詢。
據介紹,桂城街道已進行數據普查,城市管理事件、部件信息已錄入系統平臺,劃分為49個工作網絡進行管理。配置了60多名信息采集員從7:00~21:00不間斷巡查,發現問題后會及時利用信息采集器上報平臺。南海其他7個鎮街也正在籌建分中心,預計今年底前完成試點工作,并力爭在2013年底全面完成各鎮(街道)的雙中心建設工作。
“雙中心”有關負責人介紹,目前,雙中心已納入75個責任單位(含8個鎮街道),平均每天接收200宗案件。下一步,將進一步提升智能化水平,擴大服務范圍,延伸服務觸角,為市民提供高品質的服務。
》建議
挖掘潛力減少人力投入
市民還與“雙中[FS:PAGE]心”的工作人員進行了座談交流,他們踴躍發言,提出了不少意見和建議。
談到“雙中心”的便利,市民阿輝頗有感慨:“以前,我發現問題了卻不知道找什么部門來處理,現在有了智慧城市管理中心,不用再考慮找什么部門,只要找‘雙中心’就可以了,我只需要在家里等回復。”
市民黃先生說,以前住在百合村,那里臨近南海區辦證服務大廳,大廳對面的一排照相館每天都會大聲招呼攬客,吵得附近居民不能正常休息。雖然有關部門整治過,但是經常死灰復燃。有些人甚至走到馬路中間招呼攬客,十分危險。希望有關部門能夠找辦法徹底解決這個問題。
市民朱先生說:“在處理緊急事件中,‘雙中心’能夠及時把有關數據調出來,各個責任單位之間不再孤立,可以互相聯動,這樣就能更有效地處理緊急事件。但是,今后‘雙中心’的發展方向應該是依靠海量的數據,逐步減少人力投入。南海可以借鑒南京建設智慧城市的經驗,建設數據模型,挖掘數據的潛力,譬如當一條河涌出現污染后,‘雙中心’通過分析數據,自動生成幾種處理方案,給有關部門選擇。”
相關文章
現代邊緣、無線和堅固的物聯網無線網關如何幫助改善智慧城市
部署在智慧城市中的大多數物聯網或工業物聯網都會生成大量數據,這對于許多應用程序來說都是完美的。但是,要將這些數據轉化為有意義的東西,需要按時處理和交付。例如,智能城市交通監控系統使用多組物聯網傳感器和攝像機來收集現場數據,然后...
為何說物聯網安全將成為智慧城市發展的基石?
疫情大考下,眾多智慧城市的技術應用在戰疫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近年來,在政策、社會、技術和實踐背景等四維利好的推動下,中國智慧城市建設蓬勃發展。根據IDC最新發布的報告顯示,2020年,中國智慧城市建設支出規模將達到180...
大數據在智慧城市中的五大應用
智慧城市是基礎設施發展的新熱詞。隨著涌入城市的人口穩步增加,以及對更好地處理資源的需求不斷增長,舊金山和首爾等幾個城市正在試驗新興技術,使他們的城市更加智能。這些新趨勢技術包括物聯網(IoT)和大數據,它們徹底改變了我們分析人...
彈性智慧城市需要監控視頻數據
COVID-19告訴我們,城市在管理和遏制危機方面一直發揮著關鍵作用。正如《今日城市》的一份報告所指出的那樣,后COVID之路需要改變市政思維——從建設“智慧城市”到建設“有彈性的城市”。當我們開始關注在這種比例的大流行之后生...
十位院士對智慧城市的理解
隨著杭州宣布打造全國新型智慧城市以及廣東政務云3億元大單的“空降”,智慧城市的話題一直處在新基建浪潮的旋渦中心地帶。一方面,北上廣深杭、雄安、濟南、海南都盯上“智慧城市第一城”的金字招牌,試圖通過新基建政策加持,推動一把手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