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網融合”:民資進入電信業的新機會
今天占據各大網站科技版頭條的新聞主要有兩條:一條是國務院總理溫家寶24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鼓勵民營資本進入一些重要領域包括電信業。另一條則是廣電總局確認向中國網絡電視臺(CNTV)頒出了第一張互聯網電視牌照。
對于第一條新聞,有心人會嗅出新的味道。對比2009年國務院通過的《2009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工作意見》中提出“加快研究鼓勵民間資本進入石油、電信、市政公用設施等重要領域的相關政策”的說法,此次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進入的“電信”領域后多加了“基礎設施”四個字。在業內人士看來,這意味著歷來對民資大門緊閉的“基礎電信運營”政策很可能在未來有所松動。
所謂基礎電信運營,也叫一級運營,主要指目前三大電信運營商所掌控的網絡設施和基本電信業務。與之對應的是二級運營,主要是指信息內容服務和信息技術服務等增值服務,例如互聯網業務、游戲、音樂下載等。
一直一來,以增值服務為主的二級運營都是民營資本活躍的領域。民資的蜂擁催生了大批具有市場競爭力的企業。目前,有關與移動互聯網增值服務目前仍是民資投資熱點。但涉及到基礎電信,民資是久不得入。
現在,民資參與電信業可能會有新空間。未來民營資本很有可能通過兩種方式參與中國的電信基礎運營:一是有關部門降低或者取消準入門檻,民資通過合資、參股、控股等方式與電信運營商合作;另一種方式則是促成中國電信、移動盡快回歸A股,向民營資本開放電信企業的股權。
以目前的運營商格局和電信市場前景來看,短期內民資參與的可能性仍然較小,這是由電信基礎運營的壁壘所決定。基礎電信運營需要龐大的資金規模和較高的技術水平,這對資金規模分散、缺乏管理經驗的民資來說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另一方面,電信運營商掌握了對基礎電信運營的控制權,民資和國資在企業文化、管理理念等諸多方面存在巨大差異,民資因為勢力較弱往往淪為配角,這也極大挫傷了民資進入的積極性。
而對于第二種方式,雖然國外有不少成功的經驗,比如英國電信的民營化改造和德國電信的國有股減持但是一來電信和移動回歸A股尚無時間表,二來降低基礎電信運營企業的國有股比例充滿爭議,因此短期內看來實現的可能性也不大。
在這種情況下,“三網融合”或許成為民營資本進入基礎電信運營的一個新契機。比如說,在業務層面,以前一直備受爭議的虛擬網絡運營(VoIP)很有可能重新獲得發展機會。這種產品是互聯網向傳統[FS:PAGE]電信融合的一種應用,可以廉價的實現固話、手機、互聯網之間的語音與視頻傳輸,非常符合“三網融合”的精神。
另一方面,由于“三網融合”使得廣電系統可以開展電信基礎運營業務,其中一項重要工作便是網絡升級和雙向改造。這項工程需要耗費大量資金,廣電系統目前缺乏的正是資金,需要借助外界力量,這也給外資和民資的進入提供了一種進入可能性。由于廣電系統的總盤量仍然較小(2009年產業總規模大概僅有500多億),對于很多外資投行而言,這個產業“盤子太小”并不具備吸引力,這從客觀上更進一步降低了民資參與的行業門檻。
事實上,參照國外經驗,很多國家比如澳大利亞、新加坡、新西蘭、韓國等在發展寬帶網絡時,都是充分利用私人投資以保證寬帶市場的充分競爭。這種方式已經被證明收到了良好效果。
說到這里,可以初步得出一個結論:在當下的電信競爭格局中,無論從網絡基礎建設還是平臺、內容運營,“三網融合”都給民營資本帶來了新的機會。
不過,回到開頭提到的第二則新聞,又不禁讓人擔憂。作為“三網融合”的產物,互聯網電視本是一個新興事物,理應是民資扎堆和熱衷的領域。然而,當第一張標志性的牌照發給了傳媒業最大壟斷機構央視的時候,手里攥著錢的民企老板也許要倒吸一口冷氣了。
對于第一條新聞,有心人會嗅出新的味道。對比2009年國務院通過的《2009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工作意見》中提出“加快研究鼓勵民間資本進入石油、電信、市政公用設施等重要領域的相關政策”的說法,此次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進入的“電信”領域后多加了“基礎設施”四個字。在業內人士看來,這意味著歷來對民資大門緊閉的“基礎電信運營”政策很可能在未來有所松動。
所謂基礎電信運營,也叫一級運營,主要指目前三大電信運營商所掌控的網絡設施和基本電信業務。與之對應的是二級運營,主要是指信息內容服務和信息技術服務等增值服務,例如互聯網業務、游戲、音樂下載等。
一直一來,以增值服務為主的二級運營都是民營資本活躍的領域。民資的蜂擁催生了大批具有市場競爭力的企業。目前,有關與移動互聯網增值服務目前仍是民資投資熱點。但涉及到基礎電信,民資是久不得入。
現在,民資參與電信業可能會有新空間。未來民營資本很有可能通過兩種方式參與中國的電信基礎運營:一是有關部門降低或者取消準入門檻,民資通過合資、參股、控股等方式與電信運營商合作;另一種方式則是促成中國電信、移動盡快回歸A股,向民營資本開放電信企業的股權。
以目前的運營商格局和電信市場前景來看,短期內民資參與的可能性仍然較小,這是由電信基礎運營的壁壘所決定。基礎電信運營需要龐大的資金規模和較高的技術水平,這對資金規模分散、缺乏管理經驗的民資來說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另一方面,電信運營商掌握了對基礎電信運營的控制權,民資和國資在企業文化、管理理念等諸多方面存在巨大差異,民資因為勢力較弱往往淪為配角,這也極大挫傷了民資進入的積極性。
而對于第二種方式,雖然國外有不少成功的經驗,比如英國電信的民營化改造和德國電信的國有股減持但是一來電信和移動回歸A股尚無時間表,二來降低基礎電信運營企業的國有股比例充滿爭議,因此短期內看來實現的可能性也不大。
在這種情況下,“三網融合”或許成為民營資本進入基礎電信運營的一個新契機。比如說,在業務層面,以前一直備受爭議的虛擬網絡運營(VoIP)很有可能重新獲得發展機會。這種產品是互聯網向傳統[FS:PAGE]電信融合的一種應用,可以廉價的實現固話、手機、互聯網之間的語音與視頻傳輸,非常符合“三網融合”的精神。
另一方面,由于“三網融合”使得廣電系統可以開展電信基礎運營業務,其中一項重要工作便是網絡升級和雙向改造。這項工程需要耗費大量資金,廣電系統目前缺乏的正是資金,需要借助外界力量,這也給外資和民資的進入提供了一種進入可能性。由于廣電系統的總盤量仍然較小(2009年產業總規模大概僅有500多億),對于很多外資投行而言,這個產業“盤子太小”并不具備吸引力,這從客觀上更進一步降低了民資參與的行業門檻。
事實上,參照國外經驗,很多國家比如澳大利亞、新加坡、新西蘭、韓國等在發展寬帶網絡時,都是充分利用私人投資以保證寬帶市場的充分競爭。這種方式已經被證明收到了良好效果。
說到這里,可以初步得出一個結論:在當下的電信競爭格局中,無論從網絡基礎建設還是平臺、內容運營,“三網融合”都給民營資本帶來了新的機會。
不過,回到開頭提到的第二則新聞,又不禁讓人擔憂。作為“三網融合”的產物,互聯網電視本是一個新興事物,理應是民資扎堆和熱衷的領域。然而,當第一張標志性的牌照發給了傳媒業最大壟斷機構央視的時候,手里攥著錢的民企老板也許要倒吸一口冷氣了。
【聲明】物流產品網轉載本文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或對真實性負責,物流產品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聯系小編電話:010-82387008,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相關文章
RFID技術推動智能電網建設
隨著科技水平與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地球也付出了環境污染、氣候變化、能源枯竭等方面的代價,環保與能源問題成為不可回避的重要母題。而電網作為人類社會最大的能源輸送樞紐,對我們的日常生活和活動有著無比的重要性。因此,提高電網的利用率...
07月07日 17:32RFID世界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