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卡助力醫療信息化
“到2015年,全國80%的居民能夠用上居民健康卡。”衛生部部長陳竺在3月3日接受央視記者專訪時表示。
目前,已有一省三市開展居民健康卡使用。“國家數字衛生關鍵技術和區域示范應用研究”是迄今中國在衛生領域支持力度最大的項目,有效提高醫藥衛生系統的服務能力。截至目前,全國居民健康檔案建檔人數達9億,其中電子建檔率超過50%,居民健康卡正在內蒙古鄂爾多斯市、遼寧錦州市、廣東佛山市、以及河南省四個地區試點。
健康卡將轉變服務模式
陳竺介紹,居民健康卡有多種功能,它是個人身份的識別卡,里面可以裝載持卡者基礎性的健康信息,比方說血型,藥物過敏情況,如發生意外急診救治時,它就是一張救命卡。這張卡里面把個人健康檔案的信息放進去,非常有利于實行個體化的健康管理,這對防控慢性病是非常之重要。
居民健康卡有利于查詢以往的診療記錄,和其它的衛生服務信息,如孩子的疫苗接種情況等等,可以把疫苗接種證和就醫卡,包括新農合卡連在一起。居民健康卡有利于衛生系統監管,加強對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行為的監管。
信息化平臺提升了醫療服務和效率,并通過信息化平臺的覆蓋實現全國的一體化服務。 陳竺表示,居民健康卡能方便群眾對自己健康的管理,方便到醫療機構就診,也有利于跨機構、跨地域的信息互聯互通,有利于新農合的異地結算等,同時陳竺強調,居民健康卡最主要的功能,是它轉變了醫療衛生的服務模式。
醫療信息化是發展趨勢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指出,要加快健全全民醫保體系,鞏固擴大基本醫保覆蓋面,提高基本醫療保障水平和管理服務水平。
隨著新醫改的推進,國家在增加公共衛生領域方面進行了大量投資。除來自新醫改的投入外,國家自籌以及社會資本的參與都將促使智能醫療快速發展。未來醫療信息化行業的增長幅度至少將以30%的速度增長。
據資料顯示,醫療服務信息化是國際發展趨勢。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國內越來越多的醫院正加速實施基于信息化平臺、 HIS 系統的整體建設,以提高醫院的服務水平與核心競爭力。 信息化不僅提升了醫生的工作效率,使醫生有更多的時間為患者服務,更提高了患者滿意度和信任度,無形之中樹立起了醫院的科技形象。
業內人士表示,在信息化平臺不斷提升醫療服務效率的同時,推動全國統一標準的衛生信息化建設快速發展。醫療信息化手段是切實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看病煩問題的重要技術手段。
智能醫療是信[FS:PAGE]息化突破口
所謂智能醫療,是將物聯網技術用于醫療領域,借助數字化.可視化模式,將有限的醫療資源實現更多人的共享。在目前大環境,政策優先扶持、行業技術相對成熟、實際應用前景可期。“智能醫療”是《物聯網“十二五”規劃》重點項目。
從目前醫療信息化的建設來看,智能醫療發展趨勢日益明顯。物聯網的應用將改變 “求醫問藥”的傳統醫療服務模式,確立患者在醫療服務中的核心地位。從就醫前環節看,物聯網將整合各個醫療機構的信息,患者可以通過任何一個網絡終端進行準確的預約掛號,甚至可以在進入醫院之前,實現遠程診斷,進一步為就醫提供便利。
此外,物聯網技術在藥品管理和用藥環節的應用過程也將發揮巨大作用。物聯網在醫療衛生領域的條碼化病人身份管理、移動醫囑,診療體征錄入、移動藥物管理、移動檢驗標本管理、移動病案管理數據保存及調用、嬰兒防盜、護理流程、臨床路徑等管理中,均能發揮重要作用。
業內人士分析,未來幾年,中國智能醫療市場規模將超過一百億元,并且涉及設備和產品種類繁多。醫療信息化的不斷發展對硬件設備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醫院需要更多的智能終端來完成整個信息化的部署。智能醫療將是醫療信息化快速發展、建設的有效突破口,是未來醫療服務產業發展的新方向。
相關文章
RFID技術推動智能電網建設
隨著科技水平與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地球也付出了環境污染、氣候變化、能源枯竭等方面的代價,環保與能源問題成為不可回避的重要母題。而電網作為人類社會最大的能源輸送樞紐,對我們的日常生活和活動有著無比的重要性。因此,提高電網的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