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津電子:國內傳感技術任重道遠
傳感器對于稱重儀器的重要性好比引擎之于汽車、cpu之于電腦。國內傳感技術的現狀是起步較晚發展迅速,但是總體來講與國外傳感技術還是有很大差距。十二五期間,國家下發了一系列有利用中小企業發展改革的有力政策,國外企業也紛紛爭搶國內稱重市場的大蛋糕。在此情況下,亞津電子認為如何迅速提高國有傳感器的市場占有率,是我國傳感器產業發展的當務之急,也是我國傳感技術屹立于世界先進水平的必經之路。
1、加大科技投入
從戰略發展考慮,國家應加大傳感技術的科技投入力度,同時,國家在執行投資傾斜政策時,要注意支持傳感器行業的骨干企業和特色企業,通過技術改造提高檔次、擴大規模;重點支持具有發展潛力的地區形成生產基地,加大技術積累和相關投入,培育出傳感器產業新的經濟增長點,確保可持續性。
2、加強自主創新
21 世紀傳感器發展的總趨勢是微型化、集成化、多功能化、智能化、網絡化,傳感器領域的主要技術將在現有基礎上予以延伸和提高,尤其是微機械加工和納米技術,應在現有技術基礎上,在廣泛吸收、消化、跟蹤國外先進技術的同時,加大技術創新,努力發展專用技術、特色技術、自主知識產權技術,要以提高企業自身的創新與開發能力為突破口,采取以企業為主體、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廣泛參與、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產學研聯合的機制,組織協同攻關,占領技術制高點,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并逐步實現自主開發、自我發展的良性循環,創造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知名傳感器品牌。
3、培養專業技術人才
對于任何產業來講,要生存、要發展、要振興、要參與國內外市場競爭并立于不敗之地,從某種意義上說是人,或者說是高科技人才在起決定性作用,傳感器產業也不例外。在此情況下,應大力開展人力資源開發,通過繼續教育、再教育等多種方式加快培養與造就科技人才,著力培養新一代的傳感技術高級技術人才。
4、建立健全傳感技術的有效機制
科技主管部門推動企業以抓改革、抓創新、抓質量、抓市場、抓管理為主要任務,以傳感器產業發展上規模、上檔次、爭份額、創利潤為主要目標,建立有利于傳感器技術與經濟緊密結合、促進其科技成果快速轉化的高效運行機制,基本形成傳感器產學研科技經濟一體化的發展模式,努力實現傳感器產業從速度數量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以達到技術和經濟雙升級,創新和創業雙贏的效果。
相關文章
基于傳感技術的智能服裝的醫學應用
由于小型化技術的進步,人們逐漸可以將原來安裝在背包中的沉重的計算機系統植入眼鏡或衣 服中,并通過互聯網技術從系統中獲取信息。
加拿大一公司投390萬美金專攻包裝傳感技術
包裝行業向來不乏創新,比如,Smart Skin Technologies公司剛剛為其包裝傳感技術注入了新一輪的大約390萬美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