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想:智能終端普及驅動網絡優化?
點評:中國城市是全球五大智能手機普及率最高的地區之一,在亞洲僅次于新加坡和澳大利亞,與香港并列。伴隨著智能終端普及率升高,數據流量隨之激增,現有的移動網絡也就面臨著嚴峻的挑戰,運營商不得不通過各種手段來擴容其網絡容量。其中最為有效的手段就是興建3G基站,因為3G基站相對于2G基站更適宜用來承載數據業務。
大規模的3G基站新建和升級,將會給網絡優化工作帶來很大的挑戰,因為3G網絡優化與2G網絡優化因技術和業務內容不同,其內容也有不同。所以,驅動著網絡優化市場規模的快速膨脹,從2009年的95.24億元迅速膨脹至2011年的208.62億元。相關上市公司的主營業務收入的快速成長數據也進一步佐證了這一點,比如說奧維通信(股吧),2008年、2009年、2010年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42億元、1.81億元、2.75億元,2011年則進一步提升至5.26億元,如此的數據就意味著相關上市公司的確進入到快速的大發展階段。
正是基于此,近期明顯有資金加大了對網絡優化板塊的追捧力度,所以,此類個股可能會成為下一輪彈升行情的龍頭品種。
因此,在操作中,建議投資者積極跟蹤強勢股,其中,兩類個股可跟蹤,一是前期表現突出,近期明顯抗跌的龍頭品種,奧維通信(股吧)、三維通信(股吧)等品種就是如此,此類個股的資金介入程度深,短線仍有進一步強勢行情的預期。二是近期調整力度大,但由于產業成長空間樂觀,后續的成長動能充沛,所以,也有望引發新增資金的介入,從而提振中短線的股價走勢的預期,比如說國脈科技(股吧)、華星創業、世紀鼎利、中創信測(股吧)等個股。
--------------------------
智能手機激發萬億市場潛力
如果手機市場是一曲華麗的樂章,那么智能手機就是樂章最動人的主旋律。在近期召開的IT領袖峰會“移動互聯與云計算”分論壇上,業內人士分析,如果國內10億移動用戶在3年內更新智能手機,每臺按1000元計算,這將是一個超萬億的巨大市場。萬億商機背后,是各大智能手機廠商爭搶的耀眼金礦,也是數十億用戶心目中美好的移動互聯網生活。
智能手機市場潮起,中國市場處在浪尖。有數據顯示,中國手機用戶突破10億大關。工信部最新發布的統計公報也顯示,截至2011年底,我國手機普及率達到73.6部/百人,比2010年提高了每百人9.2部。龐大且仍在快速上升的手機用戶數量,提供了商機遍地的市場。“10億”意味著中國有著三倍于歐美用戶的市場,意味著中國通信產業正在加快發展的步伐,也意味著中國將成為全[FS:PAGE]球移動互聯網發展的前沿陣地。美通無線董事長王維嘉保守估計,按較低普及標準的千元智能機來計算,就是1萬億的市場。“去年國際手機銷售20億部,中國占一半。未來智能機領域國際國內平分秋色,整個更換市場就有2萬億潛力”。
“有了梧桐樹,方可引來金鳳凰”。中國市場的巨大商機,吸引眾多手機巨擘紛紛前來。蘋果iPhone牽手兩大運營商爭搶市場,微軟攜WP前來分羹,谷歌安卓產品早已花開遍地。而國產手機也在這一波來勢洶涌的智能化浪潮中崛起。去年下半年至今年2月的國內手機市場用戶調查顯示,國產智能手機占有率略超50%;國外廠商中三星居首占24%,蘋果占有率為個位數。中國“智”造正閃耀著前所未有的光芒。
手機廠商們招來招往間,一場別開生面的智能手機盛宴在中華大地悄然開啟。性能不斷提升,價格不斷下降,智能手機已經踏上親民之路。數據顯示,在中國主流智能手機的價格已經從4000元以上下降到2000-3000元的范圍。同時,智能手機的功能也在不斷完善,NFC、WiFi、社交、三防……各種定位明確的智能手機“明艷”程度不亞于三月爭春的百花。
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已經奏響動人的音符,音符匯集之處,將是浪濤洶涌的消費熱潮。(通信信息報 聶曉飛)
國產手機三槍打響智能戰
與其說是主動轉型,不如看成被外資巨頭逼到“家門口”,擠到墻腳后的“絕地反擊”。
3月26日,國虹集團宣布推出首款“100美金的800MHz處理器”概念的高性價比智能手機:以售價698元的國虹水滴手機拉開全民智能普及時代,全面啟動智能手機新戰略。國虹集團總經理余偉表示,“水滴手機是一款獻給奮斗中的年輕人智能產品,一舉解決當前智能手機存在的”產品雷同、操作麻煩、隱私泄露、信號不好、容易損壞、配置低能、價格過高“等問題”。
自2011年下半年以來,國內手機企業陸續拉開“智能化”轉型大幕。除TCL、長虹、聯想、海信、酷派等在洗牌中存活下來的老企業,還出現中興、華為、步步高等國產干將及新勢力群體魅族、小米。甚至連當年擁有“山寨”背景的金立、天語以及互聯網巨頭阿里巴巴、騰訊等,都要趕一把“智能化”的時髦。
面對蘋果、諾基亞、HTC等跨國品牌,國產品牌的智能化革命準備好了嗎?曾經在功能機時代興盛一時的“廣告轟炸、低價銷售、多變營銷”三板斧頭,能否在智能時代再爆發?
此前,長虹集團規劃與技術戰略部部長陳曄在“長動力云安全”2012年智能手機新趨勢新聞發布會上透露,“長虹集團將智能化系統、技[FS:PAGE]術創新、資金、人才等多個方面,全力支持長虹手機的智能化轉型”。在綿陽市政府的推動下,富士康將在綿陽建為長虹服務的年產5000萬臺的智能手機基地。
不只是長虹,2011年下半年以來,TCL、海信、步步高、金立等傳統手機企業均開啟了智能化轉型大幕,而華為、中興、酷派、聯想則直接借助中國聯通(股吧)等為代表的運營商掀起的“千元智能機普及風暴”,強勢瞄準了手機智能化商機,從IT轉戰移動通信終端。此外,兩家被認為是“美國蘋果”公司信徒的魅族與小米,也以各自的商業形態拉開了對手機智能市場的戰略布局。
在靈基手機報主編丁少將看來,“蘋果以應用服務多次銷售的盈利模式打破了傳統手機靠硬件賺錢的舊格局。在國內市場上,在3G牌照發放后,移動互聯網的飛速發展和云技術的廣泛應用,讓手機與智能結合有了更好的條件。”
資深手機分析師曾高飛指出,“技術創新,特別是面向硬件的工藝和軟件的應用服務等,將是國產企業面臨的最大挑戰。”目前,與蘋果的iPhone相比,無論是小米手機,還是魅族MX系列,最大優勢還是價格便宜。此次,國虹推出的水滴智能手機更是直接將智能機價格從千元左右拉低于698元,意在通過價格優勢搶占智能手機市場份額的目標非常明確。
當年,在功能機領域,國產企業以“超低價格、廣告轟炸、立體渠道營銷”首次完成對中國手機市場的搶占,并一度涌現出波導、TCL、夏新、科健為代表的國產手機四大巨頭。可惜好景不長,短短幾年間便因為“產品質量投訴增多、低價營銷導致技術投入不足”等問題,國產手機企業幾乎全軍覆沒。
盡管國產手機的智能化前景不明,去年以來“中國聯通(股吧)”為首的移動運營商,卻成為推動國產手機企業智能化轉型的最大力量。中國聯通(股吧)和中國電信先后掀起的“千元智能機風暴”聚集聯想、中興、華為、海信、TCL、長虹等一大批國內企業的身影。
不過,在曾高飛看來,“在智能時代,國產手機企業的價格優勢還很明顯。同時,企業對于銷售渠道的控制力和對消費者需求的把握能力比較強。更為重要的是,智能手機的應用服務本土化趨勢,如與百度、支付寶、微博等捆綁,優勢更明顯。”
高性價比、本土化應用、中低端市場或成為國內手機新三板斧。此次,起步較晚的國虹集團,通過整合各方資源,如與360聯合開發“云安全”、與科大訊飛(股吧)開發“云語音”,整合深圳、重慶兩地資源建立一千萬臺的生產基地等等,實現快速擴張。
相關文章
移動互聯引爆智能終端 智能機器人浮出水面
仿佛在一夜之間,智能機器人跨入移動互聯網領域,并迅速成為行業熱點。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引發了智能終端的爆炸式增長,作為智能終端的全新形態,智能機器人正成為行業的發展趨勢。
大富科技設兩公司推4G網絡、智能終端物聯網業務
3月6日晚間,大富科技(300134)公告,公司為滿足客戶不斷增長的需求,抓住4G網絡、智能終端、物聯網基礎設施的快速、爆發式增長的機遇,培育新的利潤增長點,公司投資設立兩家公司,以解決工藝瓶頸和提升業務加速發展的能力。
CITE2014智能終端“更智能、更便攜、更安全”
移動智能終端是指安裝具有開放式操作系統,使用寬帶無線移動通信技術實現互聯網接入,通過下載、安裝應用軟件和數字內容為用戶提供服務的終端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