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大學教授籌劃把“車聯網”技術付諸應用
最近,國家“千人計劃”特聘專家、南京“321計劃”人才、東南大學物聯網交通應用研究中心主任冉斌教授(如圖,本報記者 毛慶攝)正在籌建自己的公司——南京麥迪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公司落戶玄武區,已經通過核名,正在進行工商注冊,估計下個月就能正式開業了。”
把路牌“搬”到手機上
1986年,從清華大學畢業的冉斌前往日本和美國深造,之后任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土木與環境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導師,被稱為國際動態交通網絡建模領域的領軍人物。1996年以來,冉斌博士與合作伙伴一起先后在美國和上海分別創建了3家公司,公司開發的基于道路網絡的交通信息產品已經成功在Google地圖和美國國防部的智能道路鐵路信息系統等得到運用。一年多前,冉斌來到南京,牽頭籌建了東南大學物聯網交通應用研究中心。
冉斌告訴記者,傳統的車輛協調方式是通過電臺、電視臺發布信息,缺點是滯后。目前即時發布交通信息常見的手段是電子路牌,比如南京的中山東路等主干道上,就有這樣的路牌,告知駕駛員前方的交通情況。“而我們目前研發的智能交通產品,是要把這種路牌‘搬’到手機上。將來我們出門前,可以用手機看看哪里不堵,再決定出行路線。”冉斌用自己的手機給記者展示了他為上海研發的交通信息平臺軟件系統。手機屏幕上是一幅上海市交通道路圖,圖上縱橫交錯著十幾條道路,顯示著不同的顏色。“綠色的代表道路通暢,黃色表示有點堵,紅色代表道路擁堵。車載GPS、路口高清攝像頭、路面微波雷達、手機等都可以采集實時交通信息,并傳遞到信息平臺,開車人可通過手機查詢自己需要的交通信息。2010上海世博會的場館和周邊區域的交通監控、誘導、管理和信息發布就是通過這個信息平臺,很方便。”
計劃在寧構建以“全面感知”為基礎的新型智能交通系統
南京在10年多前就啟動了智能交通研究工作,并在全國率先實現交通路口“紅綠燈倒計時顯示”,部分路段還鋪設了線圈傳感器,可以采集交通信息。但由于沒有全市統一的交通信息平臺,很多信息收集上來也發揮不了作用。
冉斌說,在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和東南大學等國內外單位,他和近400人的研發團隊成功研發了利用[FS:PAGE]手機定位采集交通信息的技術,每個手機可以通過通信基站自動向信息平臺發送所在位置的交通信息,信息平臺接收這些信息后,通過云計算,還原出全市各路段的交通狀況。“這次在南京創業,就是想通過這一技術,構建以‘全面感知’為基礎的南京新型智能交通系統,為南京市民提供便捷高效的智能交通信息服務。”
按照冉斌的創業計劃,新成立的南京麥迪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近期將重點構建南京綜合交通信息平臺,同時與移動運營商合作,為市民提供手機“路況直播”服務,公司爭取5年內上市。
相關文章
新基建火了,車聯網如何趕上這趟東風快車?
“新基建”概念一石激起千層浪。從5G基建、特高壓、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到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新基建話題熱度一直高居不下。“新基建”看似新奇,但其中一些概念并不是新奇事物。如5G網絡,...
“車聯網大腦”中國出貨量第一 慧翰股份能否走出汽車業下滑期?
汽車越來越不像傳統意義上的汽車了。不僅在“代步工具”這一角色上,汽車扮演得愈加出色,而且它變得越來越“智能”:假設你即將出門,尚未出發,汽車便自動啟動,調好車內溫度,甚至音樂;等你上車之時,一切環境都舒適得“剛剛好”;你想...
車聯網如何在物流產業落地?
據公安部交通管理局發布消息,2020年全國機動車保有量達3.72億輛,其中汽車2.81億輛;機動車駕駛人達4.56億人,其中汽車駕駛人4.18億人。2020年全國新注冊登記機動車3328萬輛,新領證駕駛人2231萬人。全國70...
疫情之后車聯網需求迫切,映翰通如何率先踏入這條“少有人走的路”?
受疫情影響,全球對于車聯網發展的緊迫性更趨迫切。待未來疫情結束之后,車聯網也將步入新的發展階段。基于深厚的技術和市場沉淀,工業物聯網領域領軍者映翰通網絡立足于汽車后裝市場,以物聯網時代思考者的身份在車聯網領域開始了深耕和實...